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法治论文 >

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11:06

  本文关键词: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程序主义法律范式 交往理性 商谈理论 合法性 公共领域


【摘要】:哈贝马斯构建起的庞大而深邃的交往行动理论体系,不仅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史学、文化理论等诸方面贡献卓著,而且对法学理论也有重要作用。在对资本主义国家各系统和规范结构进行剖析时,哈贝马斯指出,传统的法律范式不仅无法适应多元的现代社会结构,而且无论是资产阶级形式法范式还是社会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都无法摆脱法的合法性危机,所以哈贝马斯对法律范式重新进行了研究,逐渐形成了以交往理性和平等对话为理论基础的沟通程序模式,确保法的事实性和有效性的统一。哈贝马斯认为,只有经过公开、公平的商谈程序所形成的法律才可以稳固其合法性根基,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秉承这一根本性原则,对法的立法层面、司法层面、守法层面都进行了合法性的证成。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另一个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对传统的国家权力结构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试图实现民主法治国家政治权力与交往权力的合理转化。因此,深入研究和剖析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法律范式,不仅有助于对当代西方法治发展状况的重新梳理和理性反思,而且,程序主义法律范式所主张的相关理论对我国法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程序主义法律范式 交往理性 商谈理论 合法性 公共领域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0-0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序言8-10
  • 一、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背景10-22
  • (一) 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基石—交往理性与商谈理论11-19
  • 1. 交往理性与法律范式的转化11-15
  • 2. 商谈理论:交往的继续与延伸15-19
  • (二) 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确立19-22
  • 1. 资产阶级形式法范式与社会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19-20
  • 2. 哈贝马斯对法律范式的新探索:程序主义法律范式20-22
  • 二、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核心—事实性与有效性的辩证综合22-35
  • (一) 事实性与有效性内在张力的核心表现:权利23-27
  • 1. 从交往理性视角对权利概念的解读23-25
  • 2. 权利的有效性来源:基于平等商谈的相互承认25-26
  • 3. 权利的事实性保障:权利建制化过程26-27
  • (二) 事实性与有效性内在张力的制度保障:权力27-31
  • 1. 权力的事实规范性基础:交往权力28-29
  • 2. 权力的合法有效性源泉:非正式性的“政治公共领域”29-31
  • (三) 事实性与有效性外在张力的协调机制—商谈民主31-35
  • 1. 哈贝马斯对贝克尔经验民主模式的批判31-33
  • 2. 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观33-35
  • 三、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价值和理论局限35-42
  • (一) 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价值35-39
  • 1. 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对立法的合法性证成36-37
  • 2. 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对司法的合法性证成37-38
  • 3. 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对守法的合法性证成38-39
  • (二) 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局限39-42
  • 1. 纯粹的商谈民主程序无法确保实质正义39-41
  • 2. 合理理由之上的认可难以提供行动动机41-42
  • 四、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现实意义42-52
  • (一) 交往权力对国家权力结构的重构42-46
  • (二) 商谈民主对法治国家民主危机的有效回应46-48
  • (三) 非正式性的“政治公共领域”的建构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48-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马长山;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法律观及其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2 程德文;;走向程序主义的法律范式——哈贝马斯法律范式转变理论述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傅永军;;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兼论哈贝马斯合法性理论的主题[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4 王晓升;;政治权力与交往权力——哈贝马斯对于民主国家中的权力结构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高鸿钧;;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上)——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思想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政法论坛;2008年05期

6 高鸿钧;;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下)——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思想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政法论坛;2008年06期

7 高鸿钧;;比较法研究的反思:当代挑战与范式转换[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8 ;现实与对话伦理学——J.哈贝马斯答郭官义问[J];哲学译丛;1994年02期



本文编号:765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65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1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