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诉交易制度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4 22:04
本文关键词:辩诉交易制度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
【摘要】:严格意义上的辩诉交易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如今也是该制度最为发达的国家,该制度自产生以来,人们对其的指责声就一直未曾平息,甚至有人声称要将其废除,但该制度在缓解案件积压,简化诉讼程序,提高诉讼效率,体现诉讼民主等一系列普适价值观的突显下而日益受到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的肯定与认可,对于是否引进辩诉交易制度,中国理论界对此的观点可谓是仁者见仁,有批评者,有赞成者,其中批评者指出:中国不存在该制度存在的诸如诉讼观念、制度模式等一系列保障性措施,若一味的引进则无异于缘木求鱼。 为此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深入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结构已从一元的政治国家向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分野转型,民众的权利观念,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同时鉴于世界诉讼民主的潮流,我国也在积极地推动新型诉讼模式的构建,特别是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不得强迫自证制度的确立,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当一系列的此种功能制度在中国日渐完善,制定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也是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实证分析、概念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为手段,通过对美国及引进该制度的其它国家的比较考察,并结合我国司法实践,指出了辩诉交易制度的借鉴意义,并进而提出在我国构建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的设想。 本文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历史概述及其在长期的争执中形成的一些独有特征,同时也对该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加以阐述。 第二部分,写到辩诉交易制度在域外的发展,即大陆法系的主要国家在引入该制度时均结合本国的实际,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同时作者也试图通过对这些域外国家在引入该制度的比较,得出中国对引入该制度的有益启示。 第三部分,从四个层次,分别从实践、法律、政策、经济文化层面分析了中国引入该制度存在的可行性,并进一步引出了中国建构该制度的必要性。 第四章,本文的重点,从刚刚过去的十八大报告的解读中可知:全面加强依法治国,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为此改革已有诉讼体制中不合理之处则成为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本部分中,文中谈到借鉴域外国家引入该制度的有利实践,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在我国构建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即附条件不起诉程序与庭审中认罪协商程序,同时为保证该制度的有序运行,作者也谈到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坚持的原则,需要完善的保障性措施及对该程序的救济机制。
【关键词】:辩诉交易 合理性 法律移植 具体架构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1 引言11-1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
- 1.2 研究方法11-13
- 2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概述13-20
- 2.1 辩诉交易的历史沿革13-14
- 2.2 辩诉交易的概念14-15
- 2.3 辩诉交易的规则及内容15-17
- 2.3.1 交易主体15-16
- 2.3.2 交易程序16
- 2.3.3 交易要素16-17
- 2.4 辩诉交易存在的理论基础17-20
- 2.4.1 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及正当程序理念17
- 2.4.2 发达的契约文化17-18
- 2.4.3 实用主义的哲学18-20
- 3 辩诉交易制度在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运用20-26
- 3.1 辩诉交易制度在德国的运用20-21
- 3.1.1 附条件不起诉程序20
- 3.1.2 刑事处罚令程序20-21
- 3.1.3 庭审中自白协商程序21
- 3.2 辩诉交易制度在意大利的运用21-23
- 3.2.1 简易审判程序22
- 3.2.2 依当事人要求适用刑罚程序22-23
- 3.3 辩诉交易制度在两大法系运用的比较23-26
- 3.3.1 检察官自由裁量权不同23-24
- 3.3.2 适用案件范围不同24
- 3.3.3 法官作用不同24-26
- 4 我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26-34
- 4.1 我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的可行性26-30
- 4.1.1 实践层面26-27
- 4.1.2 政策层面27-28
- 4.1.3 法律层面28-29
- 4.1.4 经济文化层面29-30
- 4.2 我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必要性30-34
- 4.2.1 提高诉讼效率,优化司法资源的要求30-32
- 4.2.2 实现诉讼民主,保障人权的要求32
- 4.2.3 维护法制权威的前提下,坚持能动司法,突显法社会性的要求32-34
- 5 构建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34-46
- 5.1 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坚持的原则34-36
- 5.1.1 尊重国情原则34-35
- 5.1.2 被害人参与原则35-36
- 5.1.3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原则36
- 5.2 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的具体程序36-40
- 5.2.1 附条件不起诉程序37-38
- 5.2.2 庭审中认罪协商程序38-40
- 5.3 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的监督救济机制40-42
- 5.3.1 针对控方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监督40-41
- 5.3.2 针对协议当事人违约的救济41
- 5.3.3 针对诉讼结果的救济41-42
- 5.4 中国式辩诉交易制度需采取的保障措施42-46
- 5.4.1 完善辩护制度42-44
- 5.4.2 建立证据展示制度44
- 5.4.3 进一步稳妥地推进中国诉讼模式的转变44-46
- 6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49
- 致谢49-50
-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冀祥德;辩诉交易:移植与本土化——一种考量中国国情的叙事[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2 陈瑞华;美国辩诉交易程序与意大利刑事特别程序之比较(上)[J];政法论坛;199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屈志强;辩诉交易的合理内核与我国控辩协商制度之建构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杜厚扬;辩诉交易适用范围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94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794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