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结果”“后果”的使用偏误研究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19 23:29
来华留学生在汉语词语“结果”“后果”的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偏误现象。通过检索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发现:包含“结果”一词的语料总计998条;含有“后果”词语的语料共计358条。整理得出:使用“结果”出现的偏误语料共有69条;使用“后果”出现的偏误语料则为40条。其中,“结果”和“后果”误用的偏误语料高达79条。基于偏误分析理论,对留学生“结果”“后果”的使用偏误语料进行归纳整理,发现留学生在使用“结果”“后果”时共出现如下4种偏误类型:误代、误加、遗漏和错序。其中,误代偏误情况尤为严重。再对“结果”“后果”的偏误语料进行详细分析,认为来华留学生出现上述偏误的原因表现为根本和直接两方面:根本原因为留学生自己不清楚“结果”“后果”的根本内涵及其使用规则,包括“结果”“后果”的理性义、附加义和词性等方面;直接原因则是留学生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以及教学环境的影响等。由来华留学生出现“结果”“后果”使用偏误的相关原因入手,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建议:情景化教学、多样化辨析以及词性的重视等,以期对一线教师“结果”“后果”的实际教学有所裨益。汉语学习者也可以在消除对等词观念、建立学习策略...
【文章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留学生“结果”“后果”的偏误类型分析
2.1 语料来源
2.2 语料的选择与统计
2.3 偏误情况
2.3.1 误代偏误
2.3.2 误加偏误
2.3.3 错序偏误
2.3.4 遗漏偏误
第3章 留学生“结果”“后果”的偏误原因分析
3.1 根本原因
3.1.1 理性意义的区别
3.1.2 附加意义的差异
3.1.3 词性方面的不同
3.2 直接原因
3.2.1 母语的负迁移
3.2.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3.2.3 教学环境的影响
第4章 留学生“结果”“后果”的教学策略
4.1 教学建议
4.1.1 运用情景化教学
4.1.2 注重多样化辨析
4.1.3 强调词性的差异
4.2 学习建议
4.2.1 消除对等词观念
4.2.2 建立良好学习策略
4.2.3 进行正确自我评价
第5章 结语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主要贡献
5.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中介语“什么”类代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牛长伟,李君. 汉语学习. 2019(04)
[2]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介词“随着”偏误研究[J]. 应玮,骆健飞. 海外华文教育. 2019(04)
[3]“亲自”“亲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J]. 毛晓雅,卜晓燕. 现代语文. 2019(06)
[4]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结果”“后果”偏误分析[J]. 赵玲英,黄广芳.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03)
[5]“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比较研究与偏误分析[J]. 张艺. 现代语文. 2019(04)
[6]越南学生汉语副词“一直”“总”习得偏误分析[J]. 简仲骏. 汉字文化. 2019(06)
[7]基于HSK语料库的关联词偏误分析[J]. 王艺琳. 大众文艺. 2018(21)
[8]基于语料库的泰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陈德银,杨绪明. 海外华文教育. 2018(04)
[9]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特殊”“特别”使用情况的考察[J]. 李泽贤,郭曙纶. 海外华文教育. 2018(02)
[10]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别人”“人家”偏误分析[J]. 宋辉. 文学教育(上). 2018(03)
硕士论文
[1]易混虚词“就”和“就是”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 张景艳.河南大学 2019
[2]泰国学习者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过来”、“过去”偏误分析[D]. 林文玉(SURAWET NATTAPORN).中央民族大学 2019
[3]缅甸学生习得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偏误分析[D]. 杨波.兰州大学 2019
[4]秘鲁学生习得“再”“又”重复义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 薛雨珊.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5]“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D]. 张雪莹.陕西师范大学 2018
[6]留学生使用“原来”与“本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 白晓明.吉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041857
【文章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留学生“结果”“后果”的偏误类型分析
2.1 语料来源
2.2 语料的选择与统计
2.3 偏误情况
2.3.1 误代偏误
2.3.2 误加偏误
2.3.3 错序偏误
2.3.4 遗漏偏误
第3章 留学生“结果”“后果”的偏误原因分析
3.1 根本原因
3.1.1 理性意义的区别
3.1.2 附加意义的差异
3.1.3 词性方面的不同
3.2 直接原因
3.2.1 母语的负迁移
3.2.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3.2.3 教学环境的影响
第4章 留学生“结果”“后果”的教学策略
4.1 教学建议
4.1.1 运用情景化教学
4.1.2 注重多样化辨析
4.1.3 强调词性的差异
4.2 学习建议
4.2.1 消除对等词观念
4.2.2 建立良好学习策略
4.2.3 进行正确自我评价
第5章 结语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研究的主要贡献
5.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语中介语“什么”类代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牛长伟,李君. 汉语学习. 2019(04)
[2]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留学生介词“随着”偏误研究[J]. 应玮,骆健飞. 海外华文教育. 2019(04)
[3]“亲自”“亲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J]. 毛晓雅,卜晓燕. 现代语文. 2019(06)
[4]基于语料库的留学生“结果”“后果”偏误分析[J]. 赵玲英,黄广芳.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03)
[5]“反”类转折语气副词的比较研究与偏误分析[J]. 张艺. 现代语文. 2019(04)
[6]越南学生汉语副词“一直”“总”习得偏误分析[J]. 简仲骏. 汉字文化. 2019(06)
[7]基于HSK语料库的关联词偏误分析[J]. 王艺琳. 大众文艺. 2018(21)
[8]基于语料库的泰国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 陈德银,杨绪明. 海外华文教育. 2018(04)
[9]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特殊”“特别”使用情况的考察[J]. 李泽贤,郭曙纶. 海外华文教育. 2018(02)
[10]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别人”“人家”偏误分析[J]. 宋辉. 文学教育(上). 2018(03)
硕士论文
[1]易混虚词“就”和“就是”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 张景艳.河南大学 2019
[2]泰国学习者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过来”、“过去”偏误分析[D]. 林文玉(SURAWET NATTAPORN).中央民族大学 2019
[3]缅甸学生习得现代汉语副词“就”和“才”的偏误分析[D]. 杨波.兰州大学 2019
[4]秘鲁学生习得“再”“又”重复义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 薛雨珊.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5]“差点儿”与“差点儿没”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究[D]. 张雪莹.陕西师范大学 2018
[6]留学生使用“原来”与“本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D]. 白晓明.吉林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041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4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