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手艺人群像书写
发布时间:2021-02-28 15:32
中国文学中的手艺人书写古已有之,但无论是《考工记》《天工开物》等为保存与记录手工技术的科学性著作,还是《三言二拍》《红楼梦》等有涉及到手艺人生活描写的文学性著作都没有引起人们对民间手艺人这一群体书写的足够重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拥有丰厚物质生活的人们渐渐发掘出这群手艺人身上蕴含着一种具有深厚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匠人精神”,手艺人也成为了众多作家笔下的审美对象。1940年以来,汪曾祺就一直关注着这群鲜活平凡的手艺人,摹其技艺,赞其品格,传其精神,用自己的一支笔写尽手艺人的百态人生。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汪曾祺小说中的手艺人群像书写做一次系统的探究,论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附录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中国文学当中手艺人书写的过程进行了概括性梳理以找准汪曾祺手艺人书写之意义,并阐释了本选题的缘由以及目前学界对汪曾祺手艺人书写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一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以整体感知汪曾祺笔下的手艺人形象为主,分别从手艺人奇绝入境的技艺、朴实宽厚的品格和淡然诗意的生活三个方面分析了手艺人的群像特征,初步展示了手艺人的生活情态;第二章从探索汪曾祺选取手艺人这一独特创作视角的缘由出发,将...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史中的手艺人书写演变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技立身、以德立人的诗性群体
第一节 奇绝入境的手艺追求
一、娴熟奇绝的实用性手艺
二、愉悦身心的艺术性手艺
第二节 朴实宽厚的人性流露
一、大爱之下的人情美
二、洒脱坚韧的人性美
第三节 淡然诗意的生活情致
一、俗世的清雅生活
二、丰盈超然的心境
第二章 美学追求与群众体验的回归
第一节 高邮水乡的文化浸润
一、水乡催生的“向往”和“惊奇”
二、家庭氛围熏陶下的平等待人观
第二节 到群众中去的自我醒悟
一、触发审“美”的民间体验
二、审“丑”背后的痛与思
第三节 写作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一、古典的中国式想法
二、意味深长的“改写”
第三章 现代文明呼唤传统匠人精神
第一节 中国式抒情人道主义
一、承认手艺人的“个体性”
二、尊重手艺人的“性解放”
第二节 和谐表象之下的暗流
一、手艺行业没落的事实
二、传统手艺消隐的趋势
第三节 匠人精神的现代传承
一、尚巧求精,用心专一
二、以艺载道,进技于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与汪曾祺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异秉》的重写为例[J]. 田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2)
[2]汪曾祺小说中手艺人形象的分析[J]. 陈媛,王军.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3]论新写实主义小说“审丑”的美学价值[J]. 李巍. 惠州学院学报. 2019(02)
[4]汪曾祺:写作不是打喷嚏[J]. 王国平. 美文(上半月). 2018(12)
[5]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 肖群忠,刘永春.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6)
[6]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 薛栋. 职教论坛. 2013(34)
[7]汪曾祺文学作品中的高邮地域文化[J]. 朱亚. 文教资料. 2013(24)
[8]论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 过常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9]中西文学与文化关系之一瞥——中国80年代小说情感的人道主义流变[J]. 吴丹. 大众文艺. 2010(10)
[10]手艺与写作[J]. 吴永福. 阅读与写作. 2008(01)
博士论文
[1]市井意识与现代中国市民小说[D]. 肖佩华.河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汪曾祺与新时期现代文学传统的重建[D]. 周媛.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变”与“不变”: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四十年代”与“八十年代”[D]. 谢倩.安徽大学 2018
[3]论新时期以来苏北小说家的地域文化书写[D]. 潘丹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7
[4]新时期以来小说的传统手艺人书写[D]. 牛亚博.郑州大学 2017
[5]汪曾祺行业小说研究[D]. 吉沁.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论当代里下河作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D]. 孙玉珍.南京师范大学 2011
[7]民俗意蕴与汪曾祺小说创作[D]. 杨百灵.东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56062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中国文学史中的手艺人书写演变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以技立身、以德立人的诗性群体
第一节 奇绝入境的手艺追求
一、娴熟奇绝的实用性手艺
二、愉悦身心的艺术性手艺
第二节 朴实宽厚的人性流露
一、大爱之下的人情美
二、洒脱坚韧的人性美
第三节 淡然诗意的生活情致
一、俗世的清雅生活
二、丰盈超然的心境
第二章 美学追求与群众体验的回归
第一节 高邮水乡的文化浸润
一、水乡催生的“向往”和“惊奇”
二、家庭氛围熏陶下的平等待人观
第二节 到群众中去的自我醒悟
一、触发审“美”的民间体验
二、审“丑”背后的痛与思
第三节 写作要有益于世道人心
一、古典的中国式想法
二、意味深长的“改写”
第三章 现代文明呼唤传统匠人精神
第一节 中国式抒情人道主义
一、承认手艺人的“个体性”
二、尊重手艺人的“性解放”
第二节 和谐表象之下的暗流
一、手艺行业没落的事实
二、传统手艺消隐的趋势
第三节 匠人精神的现代传承
一、尚巧求精,用心专一
二、以艺载道,进技于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化经验与汪曾祺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以《异秉》的重写为例[J]. 田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02)
[2]汪曾祺小说中手艺人形象的分析[J]. 陈媛,王军.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9(06)
[3]论新写实主义小说“审丑”的美学价值[J]. 李巍. 惠州学院学报. 2019(02)
[4]汪曾祺:写作不是打喷嚏[J]. 王国平. 美文(上半月). 2018(12)
[5]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 肖群忠,刘永春. 湖南社会科学. 2015(06)
[6]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 薛栋. 职教论坛. 2013(34)
[7]汪曾祺文学作品中的高邮地域文化[J]. 朱亚. 文教资料. 2013(24)
[8]论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 过常宝.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9]中西文学与文化关系之一瞥——中国80年代小说情感的人道主义流变[J]. 吴丹. 大众文艺. 2010(10)
[10]手艺与写作[J]. 吴永福. 阅读与写作. 2008(01)
博士论文
[1]市井意识与现代中国市民小说[D]. 肖佩华.河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汪曾祺与新时期现代文学传统的重建[D]. 周媛.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变”与“不变”: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四十年代”与“八十年代”[D]. 谢倩.安徽大学 2018
[3]论新时期以来苏北小说家的地域文化书写[D]. 潘丹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7
[4]新时期以来小说的传统手艺人书写[D]. 牛亚博.郑州大学 2017
[5]汪曾祺行业小说研究[D]. 吉沁.陕西师范大学 2012
[6]论当代里下河作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D]. 孙玉珍.南京师范大学 2011
[7]民俗意蕴与汪曾祺小说创作[D]. 杨百灵.东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56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5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