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积极指标的再构建及适用性初探
发布时间:2021-03-05 22:32
目的:探讨以综合活力取代常用的主观幸福感作为积极指标构建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模型数据进行追踪以评价模型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中学版(SEHS-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DSCS-S)、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消极情绪量表(PANAS)对湖南766名中学生进行为期1年的追踪调查。结果:(1)综合活力指标能够显著预测学生主观幸福感;相比主观幸福感指标,综合活力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更强的预测力;以新的心理积极品质指标——社会情绪健康综合活力和抑郁-焦虑-压力症状构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各项指标良好,优于单因子模型和以主观幸福感为积极指标的双因子模型。(2)四分人群的比例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似,完全心理健康人群最多,有症状但满足者所占比例最少。追踪结果显示:完全健康组人群稳定性最高,易感组和疾患组保持了中等程度的稳定性,有症状但满足组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不稳定。(3)在积极指标得分上:完全健康者>易感者>疾患者,与有症状但满足者无显著差异;有症状但满足者>易感者>疾患者。...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
1.1.1 双因子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1.1.2 双因子模型的基本观点
1.1.3 双因子模型的贡献
1.2 双因子模型积极指标的潜在问题
1.2.1 积极指标的内容确定问题
1.2.2 主观幸福感的内部矛盾问题
1.2.3 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的混乱
1.2.4 主观幸福感的适用问题
1.2.5 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果问题
1.2.6 积极指标的相关研究
1.3 综合活力
1.3.1 综合活力的定义
1.3.2 综合活力的提出与发展
1.3.3 综合活力的理论模型
1.3.4 综合活力的研究概况
1.4 校园氛围
1.4.1 校园氛围的定义
1.4.2 校园氛围的相关研究
1.4.3 校园氛围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2 研究构想
2.1 问题提出
2.2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验证
4.1.1 双因子模型积极指标比较
4.1.2 双因子模型结构方程拟合比较
4.2 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适用性研究
4.2.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4.2.2 双因子模型四分法结果
4.2.3 四分法下各组人群的功能特点
4.2.4 四分法下各组人群的动态性和稳定性
4.2.5 四分法下各组人群的转化影响因素
5 讨论
5.1 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的可行性
5.2 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6 结论
7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小学版)中文再修订[J]. 谢家树,刘姗,Chunyan Yang,Michael J.Furlong,Cixin Wang,邓婷·博延顿,邓静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3)
[2]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研究[J]. 王鑫强,谢倩,张大均,刘明矾. 心理科学. 2016(06)
[3]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在中国中学生中的验证[J]. 潘彦谷,张大均,陈万芬,刘广增.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4)
[4]社会情绪健康调查—初级版在中国儿童中的信、效度检验[J]. 刘海宁,韩布新,李晓敏,王路瑶,肖巧玲.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3)
[5]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J]. 谢家树,吕永晓,马坤,谢璐,George G.Bear,Chunyan Yang,Seth J.Marshall,Rong Gong.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2)
[6]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指标的再探讨及稳定性研究[J]. 海曼,熊俊梅,龚少英,秦屹,高苗苗. 心理科学. 2015(06)
[7]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自尊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梅松丽,柴晶鑫,郭金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5)
[8]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中国高中生实证调查[J]. 董文婷,熊俊梅,王艳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9]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述评及其研究展望[J]. 王鑫强,张大均. 中国特殊教育. 2011(10)
[10]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 龚栩,谢熹瑶,徐蕊,罗跃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4)
博士论文
[1]幸福心理结构模型建构及其跨群体研究[D]. 姚新华.吉林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对其社会情绪健康、学校适应影响的追踪研究[D]. 覃凤荣.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生社会与情绪健康的干预研究[D]. 潘大晨.湖南师范大学 2018
[3]大学生心盛状况及其在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中的应用研究[D]. 赖巧珍.南方医科大学 2017
[4]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中学版)中文版修订[D]. 刘姗.湖南师范大学 2017
[5]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情感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王韵博.沈阳师范大学 2016
[6]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干预研究[D]. 胡凯.湖南师范大学 2016
[7]中学生效能感系统、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海曼.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钱海娇.河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65981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
1.1.1 双因子模型的提出与发展
1.1.2 双因子模型的基本观点
1.1.3 双因子模型的贡献
1.2 双因子模型积极指标的潜在问题
1.2.1 积极指标的内容确定问题
1.2.2 主观幸福感的内部矛盾问题
1.2.3 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的混乱
1.2.4 主观幸福感的适用问题
1.2.5 主观幸福感的干预效果问题
1.2.6 积极指标的相关研究
1.3 综合活力
1.3.1 综合活力的定义
1.3.2 综合活力的提出与发展
1.3.3 综合活力的理论模型
1.3.4 综合活力的研究概况
1.4 校园氛围
1.4.1 校园氛围的定义
1.4.2 校园氛围的相关研究
1.4.3 校园氛围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2 研究构想
2.1 问题提出
2.2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验证
4.1.1 双因子模型积极指标比较
4.1.2 双因子模型结构方程拟合比较
4.2 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适用性研究
4.2.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4.2.2 双因子模型四分法结果
4.2.3 四分法下各组人群的功能特点
4.2.4 四分法下各组人群的动态性和稳定性
4.2.5 四分法下各组人群的转化影响因素
5 讨论
5.1 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的可行性
5.2 中学生心理健康双因子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6 结论
7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小学版)中文再修订[J]. 谢家树,刘姗,Chunyan Yang,Michael J.Furlong,Cixin Wang,邓婷·博延顿,邓静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3)
[2]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在大学生及其心理素质中的有效性研究[J]. 王鑫强,谢倩,张大均,刘明矾. 心理科学. 2016(06)
[3]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在中国中学生中的验证[J]. 潘彦谷,张大均,陈万芬,刘广增.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4)
[4]社会情绪健康调查—初级版在中国儿童中的信、效度检验[J]. 刘海宁,韩布新,李晓敏,王路瑶,肖巧玲.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3)
[5]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中文版信、效度研究[J]. 谢家树,吕永晓,马坤,谢璐,George G.Bear,Chunyan Yang,Seth J.Marshall,Rong Gong.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2)
[6]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指标的再探讨及稳定性研究[J]. 海曼,熊俊梅,龚少英,秦屹,高苗苗. 心理科学. 2015(06)
[7]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与网络成瘾:自尊及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 梅松丽,柴晶鑫,郭金花.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5)
[8]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的中国高中生实证调查[J]. 董文婷,熊俊梅,王艳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01)
[9]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述评及其研究展望[J]. 王鑫强,张大均. 中国特殊教育. 2011(10)
[10]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DASS-21)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J]. 龚栩,谢熹瑶,徐蕊,罗跃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0(04)
博士论文
[1]幸福心理结构模型建构及其跨群体研究[D]. 姚新华.吉林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中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对其社会情绪健康、学校适应影响的追踪研究[D]. 覃凤荣.湖南师范大学 2019
[2]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生社会与情绪健康的干预研究[D]. 潘大晨.湖南师范大学 2018
[3]大学生心盛状况及其在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中的应用研究[D]. 赖巧珍.南方医科大学 2017
[4]社会与情绪健康量表(中学版)中文版修订[D]. 刘姗.湖南师范大学 2017
[5]初中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情感与总体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王韵博.沈阳师范大学 2016
[6]小学高年级社会情绪健康干预研究[D]. 胡凯.湖南师范大学 2016
[7]中学生效能感系统、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海曼.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 钱海娇.河北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65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06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