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中的极简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6 02:2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简主义的平面设计作品不断涌现,它以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极简主义平面设计顺应了当下设计的发展潮流,因而成为了当代平面设计的主流风格之一。同时,在当下这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内心非常的渴望拥有一个安静、质朴和简单的生活和工作空间。而极简主义艺术风格的融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平面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减少了不必要的装饰,使设计作品所要表达的信息内容能够更加便捷高效的传达给人们,从而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视觉疲劳和精神压力。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研究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整体发展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优秀的极简主义平面设计作品实例来进行研究分析,让人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其所蕴含的应用价值和实际作用,促使更多的人去接受它和喜欢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平面设计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以平面设计中的极简主义作为研究对象,将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视觉效果、思想内涵和发展前景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实证法和实地调查法,对平面设计中的极简主义进行梳理和分析。本文...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平面设计中的极简主义研究


《我是设计师》(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图片,来源,主义,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中的极简主义研究4图1-1《我是设计师》(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图1-2《设计心法》(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国外文献研究现状:20世纪90年代开始,极简主义在各种设计领域中逐渐流行起来,在欧美许多国家先后出现了多位极简主义设计大师,尤其是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彼得沃克和玛萨·舒瓦茨等人,他们将极简主义设计发挥到了极致,但在平面设计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极简主义平面设计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的国外研究者主要包括:原研哉、田中一光、拉斯·缪勒、乔舒亚·菲尔茨·米、弗格斯·奥康奈尔等人。在研究成果方面,主要由论著和论文组成。其中,论著主要有:《定位》、《设计中的设计》、《极简主义》、《设计的觉醒》等;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论文方面,经过论文检索总共找到3685篇与极简主义有关的论文;在这当中,与极简主义平面设计有关的论文共261篇。在国外的平面设计师当中,日本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主张灵活的运用极简主义,他将极简主义合理适当的应用到无良印品之中,使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在当前国外的相关研究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1)极简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影响较早,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系统化程度较高。(2)极简主义平面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相比其研究层次还有待进一步深入。(3)在相关文献资料方面,例如杰克·特劳特的《简洁的力量》和弗里德曼的《简约之美:现代主义风格》都是主要从建筑设计领域对极简主义的相关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而对极简主义平面设计还缺少整体性和系统化的研究。

图片,来源,主义,平面设计


第一章绪论5通过以上对国内外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研究现状的梳理可以发现,当前关于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还比较缺乏,人们对极简主义平面设计还缺少整体性和系统化的研究。因此,对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研究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图1-3《设计中的设计》(图片来源:百度图片)图1-4《极简主义》(图片来源:百度图片)1.4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平面设计中的极简主义,通过具体论述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发展过程,并结合平面设计中极简主义研究的各种案例、视觉效果、思想内涵及其发展前景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更好的完成相关研究。其主要内容从本文的结构框架来看,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是为后面的深入研究进行铺垫。第二章主要是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具体论述,包括它的相关概念定义和发展过程,同时还分别论述了极简主义在平面设计中的Logo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和UI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第三章以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及其视觉效果作为研究的重点,把握受众的心理,创作出大众喜爱的设计作品。第四章以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思想内涵为核心,从精神层面和审美层面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思想脉络。第五章集中展现了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发展前景,让人们了解极简主义平面设计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1.5研究思路与方法在论文前期准备阶段,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在校图书馆查阅专业期刊和相关论著、购买相关书籍和搜集网络资料,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理论支


本文编号:31007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007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8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