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类型确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3 20:44
动词重叠是汉语比较典型的一种语言现象,而动词重叠式的类型研究作为动词重叠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学者们的讨论并不充分,甚至鲜有专文进行论述。本文主要是以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类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相关论述,探讨各家的研究理据以及对本文行文的启示与意义,进而对汉语动词重叠式的性质重新进行判定与认识。本文主要从动词重叠式与其相应的语法意义之间的关系着手,讨论汉语形形色色的动词重叠式的大致分类,进而讨论动词重叠式的产生动因、来源、历史发展及其语法化过程,最后从动词重叠式的语音特点、“有界”和“无界”、语法动能以及语用特点等角度对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类型进行进一步综合考量。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交待了文章的研究对象以及学界对汉语动词重叠式问题的研究概况,对学界涉及动词重叠式类型方面的研究论著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整理和梳理,从而将学界提到的几种动词重叠式分为普遍承认的形式和没有得到普遍承认的形式,之后简要总结造成动词重叠式意见分歧的原因,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选题意义和目的,研究的重难点以及文章的语料来源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主要交待了我们所见到过的几种动词重叠式类型,明确学界...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概况
1.2.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研究概况
1.2.2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类型研究
1.2.3 造成关于动词的重叠式意见分歧的原因
1.3 研究方法
1.4 选题意义和目的
1.5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6 本文的语料来源及结构安排
1.6.1 语料来源
1.6.2 结构安排
2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类型
2.1 AA型和ABAB型
2.2 A一A型和AB一AB型
2.3 A了A型和AB了AB型
2.4 A了一A型和AB了一AB型
2.5 AAB型、A了AB型、A一AB型和A了一AB型
2.5.1 AAB型
2.5.2 A了AB型
2.5.3 A一AB型
2.5.4 A了一AB型
2.6 V着V着型
2.7 V来V去型
2.8 V不V型
2.9 AABB型
3 动词重叠式与相应的语法意义
3.1 语法手段与语法意义
3.1.1 语法手段
3.1.2 语法手段、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
3.1.3 动词重叠是一种语法手段
3.1.4 动词重叠是一种构形重叠
3.2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3.2.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是一种独立的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
3.2.2 对各种动词重叠式的归类
3.3 动词重叠式是形态变化
3.3.1 形态变化
3.3.2 动词重叠式是形态变化
3.3.3 动词重叠式反映了语言的类推机制
3.4 动词重叠式与汉语语法
3.4.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产生动因和语法化过程
3.4.2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来源
3.4.3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
4 关于动词重叠式类型确定的多角度考量
4.1 从动词重叠式的语音方面进行的讨论
4.2 从动词重叠式的“有界”还是“无界”角度考虑
4.3 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角度讨论
4.3.1 动词重叠式具有动态性强的特点
4.3.2 动词重叠式具有成句功能
4.4 从动词重叠式语用特点方面的考虑
5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1世纪重叠问题研究综述[J]. 蒋协众. 汉语学习. 2013(06)
[2]动词重叠的体标记地位及语篇语用研究[J]. 鞠志勤.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2)
[3]AABB式动词重叠试析[J]. 于立昌.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4]表“尝试”义的“VV”、“V一V”和“V一下”——历时、语用和认知考察[J]. 朱锡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6)
[5]“V(一)V”结构式补议[J]. 张春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6]“VVO准”格式结构分析及其产生、扩散的动因[J]. 贺卫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7]动词重叠的方式和时体意义[J]. 王林娟.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7)
[8]“VV/V一V+趋向补语”格式源流考察[J]. 贺卫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
[9]动词重叠式的源流[J]. 李文浩. 汉语学报. 2007(04)
[10]AABB式动词重叠“功能游移”与语法意义探略[J]. 夏群,刘文. 语言与翻译. 2007(03)
本文编号:3135980
【文章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概况
1.2.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研究概况
1.2.2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类型研究
1.2.3 造成关于动词的重叠式意见分歧的原因
1.3 研究方法
1.4 选题意义和目的
1.5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6 本文的语料来源及结构安排
1.6.1 语料来源
1.6.2 结构安排
2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类型
2.1 AA型和ABAB型
2.2 A一A型和AB一AB型
2.3 A了A型和AB了AB型
2.4 A了一A型和AB了一AB型
2.5 AAB型、A了AB型、A一AB型和A了一AB型
2.5.1 AAB型
2.5.2 A了AB型
2.5.3 A一AB型
2.5.4 A了一AB型
2.6 V着V着型
2.7 V来V去型
2.8 V不V型
2.9 AABB型
3 动词重叠式与相应的语法意义
3.1 语法手段与语法意义
3.1.1 语法手段
3.1.2 语法手段、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的关系
3.1.3 动词重叠是一种语法手段
3.1.4 动词重叠是一种构形重叠
3.2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3.2.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是一种独立的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
3.2.2 对各种动词重叠式的归类
3.3 动词重叠式是形态变化
3.3.1 形态变化
3.3.2 动词重叠式是形态变化
3.3.3 动词重叠式反映了语言的类推机制
3.4 动词重叠式与汉语语法
3.4.1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产生动因和语法化过程
3.4.2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式的来源
3.4.3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
4 关于动词重叠式类型确定的多角度考量
4.1 从动词重叠式的语音方面进行的讨论
4.2 从动词重叠式的“有界”还是“无界”角度考虑
4.3 从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角度讨论
4.3.1 动词重叠式具有动态性强的特点
4.3.2 动词重叠式具有成句功能
4.4 从动词重叠式语用特点方面的考虑
5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1世纪重叠问题研究综述[J]. 蒋协众. 汉语学习. 2013(06)
[2]动词重叠的体标记地位及语篇语用研究[J]. 鞠志勤.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3(02)
[3]AABB式动词重叠试析[J]. 于立昌.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4]表“尝试”义的“VV”、“V一V”和“V一下”——历时、语用和认知考察[J]. 朱锡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6)
[5]“V(一)V”结构式补议[J]. 张春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6]“VVO准”格式结构分析及其产生、扩散的动因[J]. 贺卫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7]动词重叠的方式和时体意义[J]. 王林娟.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7)
[8]“VV/V一V+趋向补语”格式源流考察[J]. 贺卫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10)
[9]动词重叠式的源流[J]. 李文浩. 汉语学报. 2007(04)
[10]AABB式动词重叠“功能游移”与语法意义探略[J]. 夏群,刘文. 语言与翻译. 2007(03)
本文编号:31359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3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