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诗史”观念再探
发布时间:2021-04-18 23:17
钱谦益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文学家。自上世纪以来,他的诗学思想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诗史”说是其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代表诗人心迹。本文以思想史的学术理念为指导,置于分析钱谦益“诗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探讨“诗史”说生成的渊源及发展过程,其实质是探讨“诗”和“史”的关系。“诗史”一说作为文学批评术语生发于人们对杜甫在“安史之乱”前后所作诗歌的认识和评价,但作为一种观念却始终蕴藏在古代诗歌创作及文学批评实践中。宋人论“诗史”以诠释杜诗为核心,注重实录性与叙事性的结合。“诗史”也在明人的复古诗论中不断衍生出新内涵,及至明清易代之际,“诗史”大规模复兴,“以诗为史”、“以史续诗”等成为诗人的自觉追求。第二章论述明清易代之际“诗史”观的大规模复兴,以钱谦益、吴梅村、钱澄之为例,分别论述其主张“诗史互证”、“史外传心之史”、独抒“心之史”。复兴的背后渗透出的是儒者精神与责任意识在文人群体中的复萌。第三章论述钱谦益“诗史”观形成的原因及发展过程。从明末清初的经世文学思潮入手,探求钱谦益“诗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返经汲古”的学术思潮是文人群体面对“土崩瓦解”的易代历史作出...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研究现状
0.2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章 “诗史”说的源流及衍变
1.1 “诗史”的发现与阐释
1.2 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
1.2.1 实录性与叙事性的结合
1.2.2 宋末元初之亡国“诗史”
1.3 明代“诗史”观念的辩证
第二章 明清易代之际“诗史”观的复兴
2.1 从“以诗续史”到“诗史互证”
2.2 “史外传心之史”
2.3 “以诗存史”,独抒“心之史”
第三章 钱谦益“诗史”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1 明末清初经世文学思潮
3.2 “返经汲古”的时代学术思潮
3.3 钱谦益“诗史”思想的圆融过程
3.3.1 提倡尊经复古
3.3.2 主张抒写性情
3.3.3 重视世风世运
3.4 钱谦益“援经入史,以史及诗”的深化过程
3.4.1 《列朝诗集》:“诗以存史”
3.4.2 《投笔集》:“以诗记史”
3.4.3 《钱注杜诗》:“诗史互证”
第四章 钱谦益“诗史”观的文化内涵
4.1 诗史论领域中的温柔敦厚
4.2 变风复盛之清代“诗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钱谦益降清思想的探讨[J]. 王永永. 山西青年. 2018(10)
[2]南宋理学家选杜诗与杜诗“诗史”名作的传播[J]. 李昇. 中国韵文学刊. 2018(01)
[3]清初诗史观念与身份认同[J]. 郑伟. 江西社会科学. 2013(10)
[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史料价值[J]. 李竞艳. 史学月刊. 2012(07)
[5]钱谦益的诗学观及其前后期创作之异同[J]. 王小舒. 文艺研究. 2009(05)
[6]杜诗三笺与钱谦益诗史观的深化[J]. 丁功谊. 江汉论坛. 2009(02)
[7]从“诗不可兼史”到“以诗补史之阙”——论明清之际诗史说之流行[J]. 汪浩. 九江学院学报. 2008(05)
[8]灵心、学问、世运、性情——论钱谦益的诗学思想[J]. 丁功谊.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5)
[9]论杜诗“诗史”说与诗史互证[J]. 周金标. 中华文化论坛. 2008(01)
[10]钱谦益诗学思想新论[J]. 陈刚.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博士论文
[1]牧斋与佛教[D]. 王彦明.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 吴琼.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清虞山诗派诗论研究[D]. 李茀民.复旦大学 2007
[4]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D]. 张永刚.华中师范大学 2006
[5]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D]. 丁功谊.首都师范大学 2005
[6]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 焦中栋.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明清之际士人认同的转变与重塑[D]. 骆耀军.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钱谦益与钟惺之交往及其对“竟陵钟、谭”的评价[D]. 张爽.西南大学 2013
[3]《列朝诗集小传》研究[D]. 石珺.西北大学 2012
[4]钱谦益的文学批评研究[D]. 韩广.复旦大学 2012
[5]《列朝诗集》选评“李何”、“李王”研究[D]. 满涛.华中师范大学 2010
[6]钱谦益明代诗学批评研究[D]. 万彩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9
[7]钱谦益《钱注杜诗》研究[D]. 楼军熠.陕西师范大学 2008
[8]钱谦益政治生涯与文学[D]. 杨思贤.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6351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的研究现状
0.2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章 “诗史”说的源流及衍变
1.1 “诗史”的发现与阐释
1.2 以诠释杜诗为中心的宋代“诗史”说
1.2.1 实录性与叙事性的结合
1.2.2 宋末元初之亡国“诗史”
1.3 明代“诗史”观念的辩证
第二章 明清易代之际“诗史”观的复兴
2.1 从“以诗续史”到“诗史互证”
2.2 “史外传心之史”
2.3 “以诗存史”,独抒“心之史”
第三章 钱谦益“诗史”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3.1 明末清初经世文学思潮
3.2 “返经汲古”的时代学术思潮
3.3 钱谦益“诗史”思想的圆融过程
3.3.1 提倡尊经复古
3.3.2 主张抒写性情
3.3.3 重视世风世运
3.4 钱谦益“援经入史,以史及诗”的深化过程
3.4.1 《列朝诗集》:“诗以存史”
3.4.2 《投笔集》:“以诗记史”
3.4.3 《钱注杜诗》:“诗史互证”
第四章 钱谦益“诗史”观的文化内涵
4.1 诗史论领域中的温柔敦厚
4.2 变风复盛之清代“诗史”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钱谦益降清思想的探讨[J]. 王永永. 山西青年. 2018(10)
[2]南宋理学家选杜诗与杜诗“诗史”名作的传播[J]. 李昇. 中国韵文学刊. 2018(01)
[3]清初诗史观念与身份认同[J]. 郑伟. 江西社会科学. 2013(10)
[4]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史料价值[J]. 李竞艳. 史学月刊. 2012(07)
[5]钱谦益的诗学观及其前后期创作之异同[J]. 王小舒. 文艺研究. 2009(05)
[6]杜诗三笺与钱谦益诗史观的深化[J]. 丁功谊. 江汉论坛. 2009(02)
[7]从“诗不可兼史”到“以诗补史之阙”——论明清之际诗史说之流行[J]. 汪浩. 九江学院学报. 2008(05)
[8]灵心、学问、世运、性情——论钱谦益的诗学思想[J]. 丁功谊.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5)
[9]论杜诗“诗史”说与诗史互证[J]. 周金标. 中华文化论坛. 2008(01)
[10]钱谦益诗学思想新论[J]. 陈刚.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博士论文
[1]牧斋与佛教[D]. 王彦明.福建师范大学 2013
[2]明末清初的文学嬗变[D]. 吴琼.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清虞山诗派诗论研究[D]. 李茀民.复旦大学 2007
[4]东林党议与晚明文学活动[D]. 张永刚.华中师范大学 2006
[5]钱谦益文学思想研究[D]. 丁功谊.首都师范大学 2005
[6]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D]. 焦中栋.浙江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明清之际士人认同的转变与重塑[D]. 骆耀军.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钱谦益与钟惺之交往及其对“竟陵钟、谭”的评价[D]. 张爽.西南大学 2013
[3]《列朝诗集小传》研究[D]. 石珺.西北大学 2012
[4]钱谦益的文学批评研究[D]. 韩广.复旦大学 2012
[5]《列朝诗集》选评“李何”、“李王”研究[D]. 满涛.华中师范大学 2010
[6]钱谦益明代诗学批评研究[D]. 万彩玲.华中师范大学 2009
[7]钱谦益《钱注杜诗》研究[D]. 楼军熠.陕西师范大学 2008
[8]钱谦益政治生涯与文学[D]. 杨思贤.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46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146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