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度对不同自我建构者受到排斥后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30 20:41
  社会排斥是指由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所排斥或排斥,个体归属需求和关系需要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在受到排斥后,个体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便会受到威胁。目前学界对于在排斥的跨文化领域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互依型自我建构者不受排斥影响,因为互依型自我建构者因为有更多社会连接来抵御排斥的威胁,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互依型自我建构者相比于独立者更受到排斥的威胁,因为他们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社会关系,当面对来自亲密关系的排斥时,意味着“社会死亡”。本研究目的在于对互依型自我建构者受到排斥以后的反应并不一概而论的认为他们不受影响,而是认为其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会随着与排斥者的亲疏而变化,且因为互依型自我建构者更在意自己亲密的社会关系,当被看重的关系被破坏时互依型自我建构者将会面临更加巨大的威胁。本研究也在理论上丰富了互依自我建构在社会排斥领域的变量研究,加入了亲密度在其中的作用。本文以某高校大学生以及网络被试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包含一个预实验和两个正式研究,三个实验之间的关系为:预实验的目的在于先验证互依型自我建构者确实也会受到排斥对于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威胁,实验一和实验二则在此基础上验证了当与排斥者亲密度较高时,这种...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亲密度对不同自我建构者受到排斥后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影响


独立型自我建构和互依型自我建构示意图

关系图,关系图,自我建构,心理需求


硕士学位论文162、根据Leary等人(1998)的研究结果发现,在进行回忆范式时被试最多写下就是来自亲密的朋友、家人等亲密度高的人所带来的排斥事件,而互依型自我建构者是以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自己的团体身份、地位来定义自己的。因此,本文设计预实验,使用回忆范式对特质互依型自我建构者进行排斥感的启动,让他们回忆以往的排斥事件,观察互依型自我建构者是否能被在受到排斥的最初阶段被引起排斥感并威胁其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研究一采用Rajchert等人(2019)设计的“相互认识范式”的变式来进行排斥的启动,并在现场通过“smalltalk范式”来启动被试与实验伙伴的亲密感,以此区分亲密的实搭档和陌生的实验搭档。在此基础上将所有被试搭档分开,并按照“相互认识范式”的方式告知他们没有被之前的搭档选中继续接下来的游戏,并测量他们的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程度。在研究二中,通过材料启动不同状态自我建构。同样对参与者进行不同亲密度的排斥启动。观察他们基本心理需求满足的变化。并且考虑到启动了互依型自我建构会对排斥后的回复速度有影响,而因为基本心理需求满足在需要-威胁模型中是作为一种即时性的本能反应,所以在一部分社会排斥研究中将其作为操纵检查。因此在研究二的预实验中进行了排斥感的操纵检查,而在真实验中则取消了这一步骤,在被试受到排斥启动后直接测量其基本心理需求满足,防止其因为重复答题而给予了被试恢复时间(三个实验间的关系如图2-1)。图2-1三个研究之间的关系图2.3研究意义科学意义:目前针对社会排斥的研究,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于受到社会排斥后的基本心埋需求满意度的变化。并且受到的排斥都是由陌生人发出的,这似乎

自我建构,归属感,交互作用,心理需求


硕士学位论文30表4-5不同亲密度排斥、特质自我建构的多变量交互作用结果SSdfMSFSig.η2p基本心理需求满足10.88110.881.760.190.023归属感4.7214.726.290.01*0.078自尊0.3510.350.470.490.006控制感0.2710.270.330.570.004存在意义0.0010.000.000.990.000图4-1亲密度、自我建构在归属感上的交互作用图4.7讨论在研究一中,通过范式操纵了不同的亲密度来对被试进行排斥(陌生人排斥和亲密者排斥),发现相对于受到陌生人排斥,互依型在受到亲密者排斥后其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下降更大,本研究目的是为了研究互依型自我建构者在经历亲密者排斥时,其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是否会有下降,且研究一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将亲密度依靠范式更加科学的进行量化操纵。实验结果表明,来自亲密度高者得排斥会使得互依型自我建构者得基本心理需求满足中归属感降低,而对于独立型自我建构者则没有这种差异,因此本文推测,前人对于互依型自我建构不受排斥的影响也许是没有将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拆分成四个子维度分别进行比较,Pfundmair等人(2015)也显示在进行基本心理需求满足测量中使用的是总得分而不是各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社会排斥的研究范式与理论模型[J]. 程苏,刘璐,郑涌.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6)
[2]自我建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刘艳.  心理科学进展. 2011(03)
[3]自我建构量表(SCS)中文版的初步试用[J]. 王裕豪,袁庆华,徐琴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8(06)
[4]心理学视野中的社会排斥[J]. 杜建政,夏冰丽.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6)
[5]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 郑雪,王磊.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01)

硕士论文
[1]中国文化背景下群际关系对群际共情偏差的影响:自我建构模式的调节作用[D]. 苏珊珊.宁波大学 2017
[2]自我建构、权力对利他行为的影响[D]. 吴苗.南京师范大学 2017
[3]社会排斥对刻板化的影响机制及性别差异[D]. 朱雯琪.华中师范大学 2016
[4]大学生文化取向对自我建构影响的研究[D]. 郑静.重庆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58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58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c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