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江西教案交涉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12:14
鸦片战争后,由于晚清中国的落后,西方列强凭借强权和不平等条约逐渐加深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外国传教士也利用在各项条约中攫取的侵略特权,加强了其在晚清中国的传教活动,在晚清江西亦是如此。咸丰十一年十月,法国传教士罗安当、方安之为了索还法国在吴城镇两处天主堂旧址,率先进入了晚清江西,与清政府之间进行了还堂交涉。此后,其他国家的传教士也纷纷大量涌入了江西。传教士、教民与当地民众的冲突接连不断,从而爆发了大量的教案,最终导致了晚清江西教案交涉的频繁与棘手。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外双方自1861年至1911年期间关于晚清江西的教案交涉的情况,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晚清江西教案交涉的背景和中外双方的交涉程序。晚清江西教案交涉的背景主要是教会凭借着本国强大的实力以及在条约中攫取的不平等权利进入晚清江西,与江西民众爆发冲突,最终酿成大量的教案。中外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就必须围绕教案进行交涉,最终达到双方利益的平衡。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晚清江西教案的发展概况。晚清江西教案概况从时间上面可以分为多发期、和缓期、高发期以及低沉期这四个阶段。这个部分主要是结合了晚清中国的背景,分别探讨了各个阶...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四、不足之处
第一章 晚清江西教案交涉的背景
一、不平等条约体系下晚清江西的宗教入侵
(一)基督教侵入晚清江西的过程
(二)列强其他势力对基督教的庇护
(三)基督教在晚清江西的祸害行为
二、晚清江西教案的频发
(一)江西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
(二)传教士拥有的不平等特权
(三)教民的恃教妄为
三、晚清江西教案的交涉程序和交涉人员
(一)国家利益是中外双方进行交涉的出发点
(二)中外的交涉程序
(三)中外双方的交涉人员
第二章 晚清江西教案的发展概况
一、第一阶段——教案的多发期(1861—1870年)
二、第二阶段——教案的和缓期(1871—1890年)
三、第三阶段——教案的高发期(1891—1900年)
四、第四阶段——教案的低沉期(1901—1911年)
第三章 教堂、传教士寓所被毁类的教案交涉
一、教案发生原因、教案责任的交涉
二、惩办地方官的交涉
三、拿办“滋事人犯”的交涉
四、赔款交涉
第四章 传教士被辱类的教案交涉
一、传教士被殴辱是否属实的交涉
二、惩办地方官的交涉
三、拿办“滋事人犯”的交涉
第五章 民人私卖地基与传教士建堂类的教案交涉
一、民人私卖地基与传教士是否有效的交涉
(一)民人所出卖的地基是否实属自己产业
(二)民人出卖地基与传教士建堂是否应该先报明地方官
二、教案实在情形和赔款数目的交涉
第六章 民教挟私类的教案交涉
一、教案真实情形的交涉
二、拿办“滋事人犯”的交涉
三、惩办地方官的交涉
第七章 交涉的成效与局限
一、交涉的原则
(一)查明案情、据理力争
(二)适度妥协
(三)持平处理
二、交涉中取得的成效
(一)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提高了江西地方官员在教案交涉中的外交水平
(三)提高了清政府对预筹教案善后办法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交涉中的局限
(一)立场上的妥协
(二)策略上的不当
(三)地方官交涉效率的低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清江西乡绅与反洋教斗争[J]. 施由明. 农业考古. 2014(06)
[2]近代约章冲突下的中外交涉初探——以九江关征收美商船钞案交涉为例[J]. 谭庆云. 许昌学院学报. 2013(01)
[3]清末地方官员在教案中的难堪处境——以署江西永新知县阎少白死事为例[J]. 董丛林.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4]玩法徇私酿巨案——1906年南昌教案研究[J]. 马自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5]晚清对外交涉体制的演变与影响[J]. 刘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6]近代江西教案研究[J]. 赵树贵. 江西社会科学. 1989(S5)
博士论文
[1]晚清地方外交研究[D]. 赵宏林.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1895年古田教案研究[D]. 刘国平.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晚清四川教务教案视野中的官绅民教及其互动(1860-1911)[D]. 邓常春.四川大学 2005
[4]中心与边缘:九江近代转型的双重变奏(1858—1938)[D]. 陈晓鸣.上海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晚清河南教案研究[D]. 邱会.安徽大学 2017
[2]晚清黑龙江教案研究[D]. 高强.齐齐哈尔大学 2016
[3]清末至民国江西省基督教(新教)传播的时空特征[D]. 曹瑞.江西师范大学 2016
[4]永安教案探析[D]. 赵恬.广西师范大学 2014
[5]晚清山东地方对外交涉研究[D]. 杨帆.中国海洋大学 2012
[6]晚清山西的对外交涉研究[D]. 张志青.内蒙古大学 2012
[7]晚清两湖地区对外交涉研究[D]. 尹依玲.湖南师范大学 2010
[8]“东南互保”时期两湖地区教案研究[D]. 王士民.东北师范大学 2009
[9]“南昌教案”主要报刊资料汇编及研究[D]. 刘蕾.江西师范大学 2009
[10]九江开埠设关及其对外贸易(1861-1938年)[D]. 赖日新.厦门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9271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2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四、不足之处
第一章 晚清江西教案交涉的背景
一、不平等条约体系下晚清江西的宗教入侵
(一)基督教侵入晚清江西的过程
(二)列强其他势力对基督教的庇护
(三)基督教在晚清江西的祸害行为
二、晚清江西教案的频发
(一)江西独特的地域文化背景
(二)传教士拥有的不平等特权
(三)教民的恃教妄为
三、晚清江西教案的交涉程序和交涉人员
(一)国家利益是中外双方进行交涉的出发点
(二)中外的交涉程序
(三)中外双方的交涉人员
第二章 晚清江西教案的发展概况
一、第一阶段——教案的多发期(1861—1870年)
二、第二阶段——教案的和缓期(1871—1890年)
三、第三阶段——教案的高发期(1891—1900年)
四、第四阶段——教案的低沉期(1901—1911年)
第三章 教堂、传教士寓所被毁类的教案交涉
一、教案发生原因、教案责任的交涉
二、惩办地方官的交涉
三、拿办“滋事人犯”的交涉
四、赔款交涉
第四章 传教士被辱类的教案交涉
一、传教士被殴辱是否属实的交涉
二、惩办地方官的交涉
三、拿办“滋事人犯”的交涉
第五章 民人私卖地基与传教士建堂类的教案交涉
一、民人私卖地基与传教士是否有效的交涉
(一)民人所出卖的地基是否实属自己产业
(二)民人出卖地基与传教士建堂是否应该先报明地方官
二、教案实在情形和赔款数目的交涉
第六章 民教挟私类的教案交涉
一、教案真实情形的交涉
二、拿办“滋事人犯”的交涉
三、惩办地方官的交涉
第七章 交涉的成效与局限
一、交涉的原则
(一)查明案情、据理力争
(二)适度妥协
(三)持平处理
二、交涉中取得的成效
(一)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二)提高了江西地方官员在教案交涉中的外交水平
(三)提高了清政府对预筹教案善后办法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交涉中的局限
(一)立场上的妥协
(二)策略上的不当
(三)地方官交涉效率的低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晚清江西乡绅与反洋教斗争[J]. 施由明. 农业考古. 2014(06)
[2]近代约章冲突下的中外交涉初探——以九江关征收美商船钞案交涉为例[J]. 谭庆云. 许昌学院学报. 2013(01)
[3]清末地方官员在教案中的难堪处境——以署江西永新知县阎少白死事为例[J]. 董丛林.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4]玩法徇私酿巨案——1906年南昌教案研究[J]. 马自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5]晚清对外交涉体制的演变与影响[J]. 刘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6]近代江西教案研究[J]. 赵树贵. 江西社会科学. 1989(S5)
博士论文
[1]晚清地方外交研究[D]. 赵宏林.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1895年古田教案研究[D]. 刘国平.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晚清四川教务教案视野中的官绅民教及其互动(1860-1911)[D]. 邓常春.四川大学 2005
[4]中心与边缘:九江近代转型的双重变奏(1858—1938)[D]. 陈晓鸣.上海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晚清河南教案研究[D]. 邱会.安徽大学 2017
[2]晚清黑龙江教案研究[D]. 高强.齐齐哈尔大学 2016
[3]清末至民国江西省基督教(新教)传播的时空特征[D]. 曹瑞.江西师范大学 2016
[4]永安教案探析[D]. 赵恬.广西师范大学 2014
[5]晚清山东地方对外交涉研究[D]. 杨帆.中国海洋大学 2012
[6]晚清山西的对外交涉研究[D]. 张志青.内蒙古大学 2012
[7]晚清两湖地区对外交涉研究[D]. 尹依玲.湖南师范大学 2010
[8]“东南互保”时期两湖地区教案研究[D]. 王士民.东北师范大学 2009
[9]“南昌教案”主要报刊资料汇编及研究[D]. 刘蕾.江西师范大学 2009
[10]九江开埠设关及其对外贸易(1861-1938年)[D]. 赖日新.厦门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99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299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