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敬容诗歌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09:18
  在以往的研究中,陈敬容常常作为“九叶”诗人之一进入文学史叙述版图。其创作风格被一再论述,但其诗歌翻译却较少被纳入考察视野。事实上,陈敬容的诗歌翻译不仅包含了极具价值的翻译经验,还是中国新诗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从中可以透视译者主体性与主流话语间的微妙互动。本文绪论部分简述陈敬容的生平经历,梳理国内外学界相关研究现状,阐明本文的研究问题、方法与意义。主体部分共三章内容。第一章以陈敬容1940年代、“十七年”、1980年代三个阶段的诗歌翻译实践为考察对象,基于史料的爬梳,挖掘其文本选择、翻译策略与不同时期文化历史语境之间的联系,并概述其翻译理念。第二章立足于对陈敬容译诗文本的分析,深入探究陈敬容诗歌翻译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忧郁情调的传达、内在节奏的把握与时代话语的印记。第三章聚焦陈敬容诗歌翻译与创作间的互动关系,将其创作的两类诗歌——都市诗、写物诗与其翻译的波德莱尔和里尔克诗歌作对比,考察他们在处理相似主题时的同与异,以透析陈敬容诗歌翻译与创作之间的复杂关系。结语部分阐明本文的主要结论,展现陈敬容诗歌翻译的价值与影响。本文通过对陈敬容诗歌翻译实践的整体性考察,期望抛砖引玉,引起学界对陈敬容诗歌...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诗歌翻译与中国新诗的发展
    第二节 作为诗人与译者的陈敬容
    第三节 研究问题、方法与意义
第一章 陈敬容诗歌翻译的实践与理念
    第一节 翻译缘起:从读者到译者
    第二节 翻译实践:三个阶段的译诗
    第三节 翻译理念:注重诗学功用
第二章 陈敬容诗歌翻译的特点
    第一节 忧郁情调的传达
    第二节 内在节奏的把握
    第三节 时代话语的印记
第三章 陈敬容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
    第一节 波德莱尔与陈敬容的都市诗
    第二节 里尔克与陈敬容的写物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陈敬容发表于报刊上的诗作
附录二 陈敬容发表于报刊上的译诗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少年中国》与波德莱尔早期接受歧义的生成[J]. 韩亮.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8(02)
[2]克里斯蒂娃的忧郁美学:文艺作为创伤疗愈之实践[J]. 罗昔明.  宜宾学院学报. 2018(11)
[3]革命:一个“世纪性”话语兴衰进退的历史反思[J]. 王先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4]翻译的年轮——以诗歌翻译为例[J]. 李以亮.  广州文艺. 2018(10)
[5]“让所有的虚饰层层剥落”——品读陈敬容[J]. 梅隆雪川.  郭沫若学刊. 2018(03)
[6]论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J]. 张枣,刘金华.  扬子江评论. 2018(01)
[7]仿写与抒情:何其芳与诗歌翻译[J]. 熊辉.  现代中文学刊. 2017(05)
[8]视觉图像中的内外关联——论里尔克的“物诗”[J]. 贾涵斐.  外国语文. 2016(05)
[9]病态与颓废的诗人:对民国时期波德莱尔批评中一种趋向的探源与反思[J]. 杨振.  中国比较文学. 2016(04)
[10]陈敬容的“忏悔”之音——早期佚文与离兰事件[J]. 贾东方.  新文学史料. 2016(02)

博士论文
[1]民国时期的甘肃流徙文学研究[D]. 贾东方.兰州大学 2018
[2]中国现代女作家与德语文学[D]. 冯晓春.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意象建构与陈敬容诗歌的人格抒写[D]. 韩一嘉.西南大学 2015
[2]郑敏与陈敬容诗歌创作比较研究[D]. 崔娟.江苏师范大学 2014
[3]戴望舒的诗歌翻译研究[D]. 肖海珍.福建师范大学 2011
[4]陈敬容与波德莱尔诗歌之比较[D]. 刘源.湖南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66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66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e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