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20:58
  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思想的具体化,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基本问题,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是高校怎样培养人的动力保障,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决定因素。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培养过程的实施、培养评价的开展具备指导性意义,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为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提供应有的服务。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对国内外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影响因素、结构维度以及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本研究基于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展开研究,并且结合国家和云南省层面关于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解读,为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构建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评价三个维度,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学变量对学生对于培养过程满意度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云南师范大学东南亚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对人才培养的整...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提高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质量是云南面向东南亚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
        (二)云南省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的新机遇
        (三)从多元文化校园中找到关注点——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二)关于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与研究重难点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重难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东南亚小语种
        二、人才培养模式
        三、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
        二、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第二章 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第一节 政府层面——政策实施和文化认同需求
        一、国家政策导向
        二、文化认同需求
    第二节 社会层面——企业对外发展需求
    第三节 高校层面——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需求
    第四节 学生层面——就业选择转向需求
第三章 云南师范大学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调查研究对象
        二、问卷编制与访谈提纲设计
        三、问卷统计工具
        四、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第二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统计情况分析
        二、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三、东南亚小语种人才培养过程现状在人口变量学上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云南师范大学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模式实施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云南师范大学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
        二、云南师范大学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完善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第一节 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功能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目标
        二、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功能
        三、增强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控功能
    第二节 深化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一、有效吸收实施主体反馈信息,改善课程规划
        二、加大国内外高校沟通力度,合力解决国外课程管理问题。
        三、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基础,实行技能模块课程分流制度
        四、强调隐形教育作用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性
    第三节 优化教师与学生管理制度
        一、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
        二、加强学生管理制度
    第四节 加强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一、教学模式选择多样化
        二、多渠道获取资金保障,建设专业化教学环境
        三、以专业教师团队为主导,合力改善教材问题
    第五节 提高人才培养评价的完整性和反馈作用
        一、丰富评价方式,注重评价过程
        二、建立毕业生反馈调查体系,解决人才输出评价缺失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东南亚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管理层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C:一线任课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在校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E:毕业生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云南“辐射中心”建设背景下高校语言服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东南亚小语种为例[J]. 黎丹妮,李明倩.  教育现代化. 2019(19)
[2]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问题分析与发展举措探讨——基于上海某高校2012—2017年招生数据分析[J]. 燕溪溪,郑世良.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8(03)
[3]地方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体制创新研究[J]. 魏向阳.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4)
[4]论“一带一路”建设中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小语种教学改革[J]. 字文君.  中国民族博览. 2018(01)
[5]新形势下非通用语教学和培养中的科教创新[J]. 郑钦清.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7(04)
[6]数据看教肓2012—2016[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20)
[7]“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需求及翻译课程的建设[J]. 张长颉.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27)
[8]探讨高校小语种基础教学方法[J]. 范红琼.  高教学刊. 2017(05)
[9]高职院校应用信息化技术改变小语种教学模式探析[J]. 刘艺,王苗.  现代商贸工业. 2017(03)
[10]“一带一路”:增进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访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J]. 赵小雅.  中国民族教育. 2017(01)

博士论文
[1]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王晓辉.华中师范大学 2014
[2]西藏中等职业教育本土化研究[D]. 彭欧.西南大学 2014
[3]生存论视角的职业教育价值观研究[D]. 卢洁莹.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 匡瑛.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日本女子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田玥.西安理工大学 2018
[2]美国布鲁斯·乔伊斯的“教学模式”探究过程研究[D]. 王静.西南大学 2017
[3]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研究[D]. 蔺婷.山西师范大学 2014
[4]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高校小语种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韦金凌.广西大学 2012
[5]潘懋元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的价值研究[D]. 黄湘倬.西南大学 2010
[6]人格本位: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理念和策略[D]. 杨小勇.湖南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9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499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f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