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咸乾间“今体才调歌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04:09
  “今体才调歌诗”是咸通、乾符二十年间蔚然成风的文学现象,也是唐诗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指的是一批采用律诗、绝句的近体诗形式,以抒发个体情绪、描绘风情为主要内容,适合入乐歌唱,具有艳情色彩的诗歌。本文通过回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影响士风和诗风转变的内外部原因,阐释解读其具体内容和艺术表现,回顾其后世接受和评价情况,总结其影响和价值,对这一诗歌潮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第一章介绍了“今体才调歌诗”的形成背景和原因。“今体才调歌诗”盛行的咸乾时期,君主昏聩,官员腐败,享乐之风弥漫朝野,同时娱乐化、商业化的都市蓬勃发展,这逗生了士人纵情声色的精神转向。科举制度的影响和新兴进士文化的兴起更进一步地促使士人开始创作“今体才调歌诗”。此外,“今体才调歌诗”是诗歌本身自雅向俗嬗变的结果,受到前人创作、诗学观念、共时文体、审美心理等文学内在规律的驱动。第二章分析了“今体才调歌诗”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其创作呈现出数量规模化、心理游戏化、过程即兴化的整体特点。其创作主力军可分为两大群体,其一是狭斜诗人群;其二是较少狭斜经历,但被逸乐时风浸染的诗人群体。在“艳情”主题的统摄下,这些诗歌取径宽广,现实题材、历史题...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对象界定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关键问题
第一章 “今体才调歌诗”的背景与成因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精神转向
    第二节 科举考试的推助
    第三节 文学内部的嬗变沿革
第二章 “今体才调歌诗”的具体内容和表现
    第一节 总体特点
    第二节 诗人群体
    第三节 题材内容
    第四节 艺术表现
    第五节 “今体才调歌诗”与宫体诗比较
第三章 “今体才调歌诗”的接受与影响
    第一节 “才调”风尚的接受与继承——以《才调集》和《中晚唐诗叩弹集》为例
    第二节 “今体才调歌诗”的价值
    第三节 “今体才调歌诗”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齐梁体到近体诗[J]. 吴承学,刘湘兰.  古典文学知识. 2018(03)
[2]唐代“声诗”与“歌诗”概念诠解[J]. 王新荷.  人文杂志. 2018(04)
[3]温庭筠艳情诗词比较[J]. 洪媛,曲景毅.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17(02)
[4]文体规范下的艳情文学观──《玉台新咏序》和《花间集序》的选本批评[J]. 黄雅莉.  武陵学刊. 2015(06)
[5]唐末艳情诗的女性审美观照[J]. 陈怡.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4)
[6]中晚唐七律向齐梁宫体诗的功能扩张[J]. 张一南.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7]从《玉台新咏》看齐梁文学抒情、审美、娱乐的价值取向[J]. 杨冬晓.  兰州学刊. 2011(12)
[8]从宫体诗到花间词——论艳情题材在诗词发展中的嬗变[J]. 李华.  西安社会科学. 2011(01)
[9]论科举制度对中晚唐艳情诗创作繁荣的影响[J]. 彭丽.  今日科苑. 2010(14)
[10]晚唐前、后期艳情诗艺术表现差异探析——以李商隐、韩偓为中心[J]. 毕士奎.  镇江高专学报. 2010(03)

博士论文
[1]晚唐齐梁体研究[D]. 张一南.北京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咸通年间长安诗坛研究[D]. 刘亮亮.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晚唐讽谕诗人群体研究[D]. 唐玉姣.广西师范大学 2013
[3]唐末艳情诗研究[D]. 廖怡.广西师范大学 2012
[4]韦縠《才调集》研究[D]. 顾玉文.南京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19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19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8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