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09:54
柯尔施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提出了以总体性原则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他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运用总体性的理论视角分析论证了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并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柯尔施问题”的深入探讨。哲学观是对哲学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针对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第二国际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反哲学”思想而提出的,旨在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他在深入分析了马克思的“消灭哲学”观点的真实含义后,将理论和实践视为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总体,并且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体性原则。柯尔施强调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准则,并且柯尔施利用总体性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细化为三个阶段,并且进一步挖掘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质和批判精神。这对于学术界研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也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因此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审视柯尔施的马克...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及方法
1.3.1 课题研究理论框架
1.3.2 课题研究内容
1.3.3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2章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2.1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时代背景
2.1.1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提出的社会背景
2.1.2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提出的理论背景
2.2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论来源
2.2.1 对欧洲革命实践失败的反思
2.2.2 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的影响
2.3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论动机
2.3.1 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模式的批判
2.3.2 对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模式的反思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主要内容
3.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地位的捍卫
3.1.1 马克思“消灭哲学”的理论内涵
3.1.2 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地位
3.2 总体性理论是方法论的核心原则
3.2.1 总体性理论的方法论内涵
3.2.2 总体性理论的历史观意蕴
3.2.3 总体性理论的革命性观点
3.2.4 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3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的精要提炼
3.3.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性特征
3.3.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价值和局限
4.1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价值
4.1.1 柯尔施哲学观的理论价值
4.1.2 总体性理论的现实价值
4.2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局限
4.2.1 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4.2.2 总体性思想的理论缺陷
4.2.3 对列宁的批判过于偏激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革命历史主义及其限度——评柯尔施对马克思革命理论的误读[J]. 吴鑫. 北京社会科学. 2020(01)
[2]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正统?[J]. 林海璇. 前沿. 2019(05)
[3]“柯尔施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J]. 黄浩. 广东社会科学. 2019(05)
[4]“柯尔施问题”及其当代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解读[J]. 马俊峰,马乔恩.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5]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的“总体性”思想[J]. 李包庚,丁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04)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探寻[J]. 任铃. 学术论坛. 2018(01)
[7]总体性视角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J]. 左乐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04)
[8]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J]. 何怀远.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3)
[9]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完整性述评[J]. 任健. 学理论. 2015(29)
[10]何谓政治经济学批判——柯尔施解读《资本论》的核心议题[J]. 王庆丰.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5)
本文编号:3557964
【文章来源】:燕山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背景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及方法
1.3.1 课题研究理论框架
1.3.2 课题研究内容
1.3.3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2章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2.1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时代背景
2.1.1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提出的社会背景
2.1.2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提出的理论背景
2.2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论来源
2.2.1 对欧洲革命实践失败的反思
2.2.2 黑格尔和马克思思想的影响
2.3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理论动机
2.3.1 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模式的批判
2.3.2 对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模式的反思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主要内容
3.1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地位的捍卫
3.1.1 马克思“消灭哲学”的理论内涵
3.1.2 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地位
3.2 总体性理论是方法论的核心原则
3.2.1 总体性理论的方法论内涵
3.2.2 总体性理论的历史观意蕴
3.2.3 总体性理论的革命性观点
3.2.4 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3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征的精要提炼
3.3.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性特征
3.3.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价值和局限
4.1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价值
4.1.1 柯尔施哲学观的理论价值
4.1.2 总体性理论的现实价值
4.2 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局限
4.2.1 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4.2.2 总体性思想的理论缺陷
4.2.3 对列宁的批判过于偏激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革命历史主义及其限度——评柯尔施对马克思革命理论的误读[J]. 吴鑫. 北京社会科学. 2020(01)
[2]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的正统?[J]. 林海璇. 前沿. 2019(05)
[3]“柯尔施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J]. 黄浩. 广东社会科学. 2019(05)
[4]“柯尔施问题”及其当代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解读[J]. 马俊峰,马乔恩.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5]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的“总体性”思想[J]. 李包庚,丁敏.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04)
[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探寻[J]. 任铃. 学术论坛. 2018(01)
[7]总体性视角下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J]. 左乐平.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04)
[8]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J]. 何怀远.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3)
[9]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与完整性述评[J]. 任健. 学理论. 2015(29)
[10]何谓政治经济学批判——柯尔施解读《资本论》的核心议题[J]. 王庆丰.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5)
本文编号:3557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57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