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之旅 ——裘帊·拉希莉小说中的家园意识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23:23
  裘帕·拉希莉是当代著名的印裔美籍小说家,她的作品大多是关于印度移民在美国创建新生活、构建新家园的故事。小说着眼于美国印裔移民对家园意识和文化身份认同的探索,对家园和归属感的追寻是其主要的表现内容,也是其共同主题。她笔下的人物由于身处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他们在精神上经常处于漂泊错位的状态,进而陷入文化认同的困境,不管面对东方还是西方,他们都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属感,由此引发了他们家园感的缺失。似乎故事中的每个人都经历着从家园的破碎、丧失到对家园的追寻以及重新发现或建构新家园的心理历程。为了缓解因家园失落产生的焦虑,拉希莉在创作中根据自己的移民经历,不再突出强调民族文化差异,摒弃东西方的二元对立,跳出非此即彼的角色桎梏,站在多元化语境中,以世界主义的视野,重构了适应现代性社会流动、开放的家园意识。在小说中,她有意识地表现两代移民不同的认同心理,以此提供建构一种相对和谐、稳定的家园意识的途径。所以本文以家园意识为切入点,将两代移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拉希莉作品中人物在努力寻找家园获得归属的过程中,家园追寻的路径和方向以及家园意识的演变,并探讨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鉴于以上思路,本文将通过重点阐释拉希... 

【文章来源】: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家园意识相关概念的梳理
        1.家园的源流与含义
        2.家园意识的内涵
一、家园的迷失
    (一)地理家园的破碎
    (二)精神家园的缺失
        1.人情的冷漠
        2.人性的堕落
二、家园的追寻
    (一)印度家园的坚守:第一代移民
        1.固守饮食、服饰和语言的习惯
        2.节日仪式与姓名的传承
        3.家园记忆与返乡寻根
    (二)美国家园的认同:第二代移民
    (三)文化身份认同的危机
    (四)自我身份探索的途径
        1.名字的更改
        2.异族婚恋
三、世界主义下的现代家园重构
    (一)反叛与逃离:第三空间
    (二)混杂性身份的建构
    (三)世界主义视野下的流动家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华文学中的美国家园意象与身份认同[J]. 陈学芬.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7(02)
[2]《疾病解说者》的创伤研究[J]. 黄鑫.  文教资料. 2017(18)
[3]论《同名人》中嵌入《外套》的叙事策略及其重要作用[J]. 于丽,朱荣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17(01)
[4]《疾病解说者》中小人物的“疾病”解读[J]. 吕青泽.  新乡学院学报. 2016(08)
[5]《不适之地》中父权制下的三位印度女性[J]. 于丽.  名作欣赏. 2016(26)
[6]裘帕·拉希莉小说中的世界主义思想[J]. 云玲.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3)
[7]当代美国印裔作家作品中的庶民意识探析——以裘帕·拉希莉小说创作为中心[J]. 张培芳,甘文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8]蒋帕·拉希莉《同名人》中的旅行书写与离散身份的建构[J]. 云玲,郭棲庆.  外国语文. 2015(05)
[9]文化身份的坚守与性别身份的困境——裘帕·拉希莉小说中侨居海外的印度妻子形象分析[J]. 张玮.  东方论坛. 2015(04)
[10]裘帕·拉希莉《疾病解说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 袁雪生,彭霞.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3)

博士论文
[1]山下凯伦小说的空间属性与家园意识[D]. 王育烽.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8
[2]裘帕·拉希莉作品的离散叙事研究[D]. 云玲.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3]美国华人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与身份认同[D]. 蔡晓惠.南开大学 2014
[4]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 吕红.华中师范大学 2009
[5]爱德华·索雅的空间文化理论研究[D]. 黄继刚.山东大学 2009
[6]论华人新移民作家的飞散写作[D]. 丰云.山东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家园追寻:拉希莉小说中印度裔移民身份认同的演变[D]. 夏天.西北大学 2018
[2]裘帕·拉希莉小说中的美国印度裔男性气质研究[D]. 于丽.江苏师范大学 2018
[3]空间视域下的裘帕·拉希莉作品研究[D]. 唐嘉遥.西北大学 2016
[4]晓雪创作的家园意识[D]. 李玲丽.云南师范大学 2016
[5]薇拉·凯瑟的家园书写研究[D]. 赵媛.南京师范大学 2016
[6]“家园想象”视野下的加华小说“亲情缺失”叙事[D]. 谢小芬.暨南大学 2015
[7]跨越边界,建构世界主义的关系:裘帕·拉希莉作品的世界主义解读[D]. 张龙龙.南京大学 2015
[8]北美华人女作家家族书写比较[D]. 刘雯文.湖南师范大学 2015
[9]论加拿大新移民华文文学的“母女关系”叙事[D]. 陈征.暨南大学 2015
[10]《爱妻》中流散者想象家园的嬗变与实现[D]. 孟一鹤.上海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561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61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