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森·斯特恩听觉文化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07:02
21世纪,在文化研究领域正发生着一场“听觉转向”,听觉文化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何谓“听觉转向”?我们该如何理解“听觉文化”?笔者以西方听觉文化研究学者乔纳森·斯特恩为切入点,尝试对他的听觉文化思想进行了系统性的综述和研究,从他的研究角度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文是国内第一篇系统地研究美国学者乔纳森·斯特恩的听觉文化思想的硕士论文,斯特恩对听觉文化的探讨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他既是一位传媒学研究者,也关注声音技术和听觉环境的变革,在他影响力较大的著作《可听见的过去:声音复制的文化源头》中,斯特恩融合了文化研究、通信技术的历史,结合社会和文化条件描述了这些声音复制技术在漫长的十九世纪发生的巨大变化,不仅展示了声音复制的可能性和其对文化构建所产生的影响,还从现代声音技术追溯到人类感官史的变迁。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斯特恩的生平经历、文化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尽管斯特恩的著作得到了学界内许多人的关注和评论,但由于“听觉文化研究”仍然是一个全新的、处于发展初期的学术领域,目前还没有学者对作为西方前沿听觉文化研究者的乔纳森·斯特恩的思想进行过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的选题是富...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听觉文化研究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西方文化史中的视听关系简述
第二节 听觉文化研究
第三节 听觉文化研究与“统觉理想”
第二章 斯特恩听觉文化思想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声音载体:从人耳到媒介
1.1.1 人造鼓膜:从可听到可造
1.1.2 声音储存:“死去的声音”和“永生的信仰”
1.1.3 居间听诊:听觉媒介作为理性工具
1.1.4 MP3:数字媒介的通行格式
第二节 听觉空间:从复制到超越
1.2.1 “复制”与“保真”
1.2.2 “媒介”与“私人听觉空间”
1.2.3 “声音消费”与“重新部落化”
第三章 斯特恩听觉文化思想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从“主体性”到“身体性”
第二节 从“技术性”到“文化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567903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听觉文化研究的历史语境
第一节 西方文化史中的视听关系简述
第二节 听觉文化研究
第三节 听觉文化研究与“统觉理想”
第二章 斯特恩听觉文化思想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声音载体:从人耳到媒介
1.1.1 人造鼓膜:从可听到可造
1.1.2 声音储存:“死去的声音”和“永生的信仰”
1.1.3 居间听诊:听觉媒介作为理性工具
1.1.4 MP3:数字媒介的通行格式
第二节 听觉空间:从复制到超越
1.2.1 “复制”与“保真”
1.2.2 “媒介”与“私人听觉空间”
1.2.3 “声音消费”与“重新部落化”
第三章 斯特恩听觉文化思想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从“主体性”到“身体性”
第二节 从“技术性”到“文化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5679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6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