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县三弦书”看说唱音乐的区域文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2-01-04 08:22
  临县三弦书,是流传于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及周边县区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因主奏乐器为三弦,当地人又称“三弦书”,又因主要演唱艺人均为盲人,故又称之为“盲人说书”。无论是“三弦书”亦或是“盲人说书”,在三晋大地不同的文化区域内都顽强着彰显着自己不同的生命力。临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艰苦的生存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等,不仅形成了落后且封闭的自然区域,而且使该区域内的文化特征呈现出传承方式的单一性,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民俗风情的质朴性,艺术面貌的原声性。“临县三弦书”不仅具有民间说唱艺术之特征,更具有区域文化之魅力,其置身于具有浓厚的黄河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底蕴的文化区域中。故本文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借鉴相关学科已有的研究成果,笔者试图通过临县三弦书这一音乐形态事象,挖掘出其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的区域文化之特征。全文正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区域文化的理论阐释”,该章节笔者首先整理了音乐学界对于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的代表性学说,为笔者的论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对临县的区域文化环境进行阐释;最后依据方言语音特点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亚文化区。第二章“临县三弦书音乐本体分...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从“临县三弦书”看说唱音乐的区域文化特征


碛口旧时水陆商道示意图①

行政区划图,临县,行政区划图,方言


第一章区域文化的理论阐释11多种活态艺术,且在艺术形态方面存在着共性特征。因此,探讨研究临县的区域音乐文化特征,对其地缘关系的关注也是必不可少的。图1.1临县行政区划图图1.2碛口旧时水陆商道示意图①1.2临县文化区域之亚区划分亚区概念在文化地理学研究中,指的是相对于行政中心区域而言次一级的文化区域。②即使处在同一亚区内,由于自然地理位置、环境、人文、民俗的不同,以及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影响,还可以进一步分成更次一级的亚区。针对于民间说唱音乐来说,它是地方文化的一种体现,其发展依附于本区域的地理环境、民俗、方言等因素。脱离其文化土壤的民间说唱艺术,就像失去灵魂的人类一样,不具有艺术的价值。同一文化区域之内也存在不同的文化片,文化片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本区域内形成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特色。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区域的历史事实也可就不同的文化,划分在不同亚区之内,方言是很多文化现象的促成基因,最能够代表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一个山头一种语言”所体现的就是方言的形成以及反映了本区域与周边区域的文化差异及交际情况。临县方言是汉语方言晋语区的一个地点方言,由于临县历史上交通不便、建制固定等原因,临县方言受外地语言影响较小,保持稳定的传播体系,内部一致性很强。但在语音上仍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基于临①李瑞奎.古镇碛口的历史地理学透视[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8(03):108-113②李宝杰.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上院,神坛


第三章临县三弦书区域文化特征之解读47村里批买新的地基修建平房,待新宅建好之后,主家为了能够给家里增添喜气,或者事前在神灵面前许下了建宅的愿望,以及祈求家庭幸福、人口平安、财源广进等美好的心愿,便会邀请盲艺人前来说书酬神。2019年9月1日,笔者跟随盲艺人冯永勤和高凤娥前往临县白文镇白文村牛氏家中。牛先生是白文村人,今年在新买的地基上修建了4间平房,为了给自家府内增加一些好兆头,保佑家人平安、风调雨顺,便邀请两位盲艺人说书敬神。在说书敬神之前,盲艺人首先,安排一位会写字的人在主家提前准备好的黄纸和白纸上写下诸神位之名,由于本次说书的目的是安土家,因此,需要供奉的神灵牌位有8个,但这8个牌位分别供奉在上院和下院两处,在上院供奉的牌位均写在黄纸上分别是“奉请一切诸神之神位、奉请保愿灵童之神位、奉请收愿灵童之神位、奉请本宅土府之神位、奉请三皇老爷之神位、奉请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之神位”6个神牌,下院供奉的2个牌位,写在白纸上的是“奉请一切五阴孤魂之灵位”,写在黄纸上的是“奉请牛门三代宗亲之神位”。然后,将写好的黄纸和白纸叠成牌位的形式插在棒子上,再将棒子插在装有小米的圆形容器中,这些小米待说书完毕后归盲艺人带回。最后,将插有牌位的圆形容器放在桌子上,摆放一些水果、蛋糕等食物作为供品,再放置一个插香火的小容器,上院和下院供品唯一不同的就是,在上院神坛前是“茶三杯、酒四盅”,简称“茶三酒四”,在下院五音孤魂神灵前是“茶一杯、酒二盅”。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盲艺人安排请神仪式。图3.1安土家上院神坛①图3.2安土家下院神坛①图3.1-3.3均为笔者田野调查所拍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临县西首片方言声韵与中古声韵的比较[J]. 苗艳丽.  吕梁学院学报. 2019(02)
[2]从社会史视角研究晋商碛口古镇[J]. 李成生.  兰台世界. 2019(04)
[3]历史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学实践[J]. 项阳.  人民音乐. 2019(02)
[4]瞽濛传诵:先秦“盲媒”的传播考古学研究[J]. 潘祥辉.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5]古镇碛口的历史地理学透视[J]. 李瑞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3)
[6]无乐何以称礼乐文明——兼议民间礼俗用乐问题[J]. 项阳.  音乐研究. 2018(03)
[7]数字“三”的文化解读[J]. 徐洋.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2)
[8]从王侯之颂到平民之颂[J]. 项阳.  中国音乐学. 2015(03)
[9]礼俗用乐与民众生活——一个县域音乐文化传统的结构分析[J]. 郭威.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5(02)
[10]迫于生计之下的民间技艺——三弦书盲艺人张玉旺[J]. 白梅梅.  大众文艺. 2015(06)

博士论文
[1]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D]. 李宝杰.南京艺术学院 2013
[2]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D]. 王晓平.南京艺术学院 2010
[3]山西戏曲剧种文化地理研究[D]. 柴国珍.陕西师范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山西省临县南部传统民居锢窑营造技艺调查研究[D]. 韩丽君.北京交通大学 2018
[2]“瞽矇”考—先秦盲人乐官的兴衰变迁[D]. 胡雅静.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
[3]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D]. 李华英.山西大学 2016
[4]临县民间音乐调查研究[D]. 薛超文.山西大学 2015
[5]临县三弦书及对外传播价值研究[D]. 武丽红.山西大学 2015
[6]山西沁州三弦书传承与发展史略[D]. 王.山西师范大学 2015
[7]山西临县三弦书盲艺人调查研究[D]. 王琳.山西师范大学 2015
[8]盲叟弹弦诵古今[D]. 田载宇.中国音乐学院 2015
[9]山西碛口方言语音及其变异研究[D]. 陈改改.山西师范大学 2014
[10]中路梆子与北路梆子音乐的比较研究[D]. 郝志宇.山西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68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568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9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