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运动发展及其跨文化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2 18:04
  随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汉服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服饰文化也得到相应得发展。汉服运动以“着我汉家霓裳,兴我礼仪之邦”为文化理念,在国内外通过汉服社团及孔子学院等媒介进行传播,取得了积极的文化交流成果。从汉服在当下的发展状况来看,汉服作为服饰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服饰文化的教学还不够全面系统,缺乏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整体性理解;二是汉服文化的传播多停留在服饰本身,较少涉及深层文化及其在跨文化教学方面的重要意义。当代汉服运动的发展,是人们对于重新构建中国“衣冠上国”形象符号的美好愿望。本文系统梳理汉服文化的发展历程,深入挖掘汉服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将现代汉服体系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教学设计,以期为中华服饰文化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探索。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梳理了国内汉服运动的发展轨迹及其实践活动,证明汉服文化内涵具有跨文化传播的价值。第三部分以符号学和传播学视角分析汉服符号的传播要素。第四部分是以孔子学院的汉语文化课程为教学观察视角,设计了常规文化课和文化实践课案例。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了当前汉服文化的发展、汉...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汉服运动发展及其跨文化教学研究


汉网论坛首页截图(图片来源:杨娜《汉服归来》)

排名表,名店,总产值,年度


汉服运动发展及其跨文化教学研究12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并不影响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图1.2是年度总产值前20名的创店时间,可以看出2010年前后是淘宝口碑店的爆发期。图1.22019年淘宝汉服商家年度总产值排名表1.1淘宝产值排名前20名店铺成立时间汉服运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不论从传播方式还是传播结果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传播方式上,从线上逐渐走向线下;从传播结果看,出现了许多影响较大的活动。而随着汉服商业化的发展,资本的注入使“非同袍”主导“汉服圈”的现象随之发生,汉服运动的“初心”是否能坚持,这也是对汉服复兴者的一个考验;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或许只有在商业的驱动下,汉服才能走得更远。1.2汉服运动的发展实践汉服运动发展至今,已经取得许多成就。除了线上的文化娱乐活动,线下汉服社团的成立及节日的设立也为让汉服被人熟知制造了声势。1.2.1汉服文化网络实践(1)汉服春节联欢晚会。汉服春节联欢晚会(简称汉服春晚),是由海外留学生“黄玉”(网名,原名为王军)与“百度汉服贴吧”共同在2010年底策划并首次在2011年春节时播放的汉服界的晚会。首届汉服春晚采取了网络征集节目、后期串编的形式,设计了23个节目,并于2011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一)发布于网络。首届汉服春晚为留学各地的华人留学生策划发起,所以汉服春晚策划组也同步翻译了多语种字幕的海外版本。截至2020年2月,汉服春晚已举行至第十届,国内可同步观看的平台先后有Bilibili直播、斗鱼直播、虎牙直播、映客直播等,每一界的播放平台有所差异。汉服春晚的主题是推广传统雅文化,即“志在復興炎黃傳承之禮

数量分布,数量分布,水印,来源


第一章现代汉服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概况15历史底蕴更为深厚的地区(如山东、河南、陕西等)组织数量更多一点,这表明汉服运动的发展轨迹是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散的。图1.3全国汉服相关文化组织数量分布(图片来源见水印)(2)汉服实体店。现代汉服文化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服装为中心的现代汉服文化产业,比较普遍的就是汉服实体店和汉服体验店。汉服实体店指以售卖汉服为主,兼营租赁、配饰、摄影、礼仪、文化等内容的店铺;体验店一般是指以汉服摄影为主营业务,同时兼营汉服与配饰的出售与出租、礼仪与文化的教授等内容的店铺;①由于两者的主营业务有很大的相似性,很多店铺的界限区分不明显,因此除连锁店外,体验店也包含在实体店内进行统计。根据汉服资讯的数据,截至2019年9月,可收集到的汉服实体店已达458家;相比2018年的129家,汉服实体店市场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汉服实体店遍布于全国29个盛市、直辖区,除宁夏、西藏外,中国大陆地区基本全都覆盖。从地区分布来看(表1.2),中南地区数量最多,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相对较少。排名前六位的省份依次是河南、浙江、江苏、湖北、广东、四川,这些地区的汉服实体店数量均超过(含)40家;汉服实体店最多的城市分别为重庆(37家)、武汉(35家)、成都(31家)、西安(24家)、郑州(16家)、杭州(16家),究其原因,这些地区的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汉服运动起步也更早。①2019实体体验店统计信息.汉服资讯.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2119319624120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背景下中国汉服文化传播策略分析[J]. 蔡露露.  新闻研究导刊. 2019(10)
[2]服饰符号的跨文化传播功能及影响[J]. 王子诺,陈博谦.  东南传播. 2017(05)
[3]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审美观念的跨文化传播——以服饰和化妆为例[J]. 张春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6(02)
[4]节庆服饰[J]. 田君.  装饰. 2009(02)

博士论文
[1]汉服论[D]. 李晰.西安美术学院 2010

硕士论文
[1]汉代服饰审美文化研究[D]. 韩如月.山东师范大学 2019
[2]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明代传统服饰体现出的文化内涵[D]. 王丹乔.辽宁师范大学 2019
[3]汉服复兴运动的审美与实践问题研究[D]. 高雅.南京大学 2019
[4]现代汉服文化传播的困境成因及对策分析[D]. 王继雯.华东师范大学 2019
[5]对外汉语古代服饰文化教学研究[D]. 吴少伟.河北大学 2018
[6]对外汉语文化教学设计[D]. 赵雅静.曲阜师范大学 2018
[7]中国服饰文化的国际传播[D]. 杨淑慧.西北大学 2017
[8]影视传播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旗袍文化教学研究[D]. 李瑞婧.西北大学 2017
[9]汉服的审美意蕴与创新设计[D]. 赵琛.天津工业大学 2017
[10]罗兰·巴特符号学视阈下的服饰符号研究[D]. 张晓琳.黑龙江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602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3602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4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