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中氨氮降解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水处理效果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2 13:08
本文关键词: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中氨氮降解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水处理效果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滤池 氨氮降解 细菌分离 水处理技术
【摘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发展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枯竭、水产品安全等问题提供了一条思路。水处理技术作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关键环节,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以生物滤池为载体的生物处理技术对氨氮、亚硝酸盐的去除效果显著,但生物滤池中微生物复杂多样,其群落结构和作用方式犹如黑箱。本实验从东方海洋三文鱼循环水养殖系统、莱州明波云纹石斑和珍珠龙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滤池中采集生物膜,通过微生物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分别从三文鱼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得到3株细菌、云纹石斑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得到5株细菌、珍珠龙胆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得到6株细菌,将14株细菌先进行革兰氏染色初步鉴定,排除阳性菌后通过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对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鉴定细菌分属于Labrenzia aggregata、Acinetobacter venetianus、Massilia suwonensis、Sinomicrobium oceani四个种,分别为三文鱼系统1株(Labrenzia aggregata),云纹石斑系统2株(Labrenzia aggregata, Acinetobacter venetianus),珍珠龙胆系统4株(Labrenzia aggregata, Acinetobacter venetianus,Massilia suwonensis,Sinomicrobium oceani)。为探究所分离鉴定细菌的污水处理效果,选取云纹石斑系统中的2株细菌进行实验。实验共分两项,首先探究模拟生物滤池中不同浓度微生物对氨氮的处理效果。实验于玻璃水槽中进行,槽中加入人工配制的模拟养殖污水,水温25℃±1℃,pH 7.5,将两个实验组Labrenzia aggregata和Acinetobacter venetianus(以下简称菌L和菌A)5ml、10ml、20ml菌液分别加入6组水槽中,两株菌每个浓度均设置三个平行,空白组加入20m]生理盐水,实验周期27天,每两天对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在加入两株细菌后,水体中氨氮都呈下降趋势,且在实验周期结束时,各浓度实验组氨氮、亚硝酸盐最终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0m1菌液L前期氨氮去除速率大于5m1和10ml,菌液A 5m1和20m1氨氮曲线下降趋势大致相同,两株菌的氨氮去除效率比空白组提高了25%—34%,总的来说三个浓度的两种菌对水体中氨氮去除效果大致相同,20m1菌液反应速度较快,5m]、10ml节约成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浓度。第二项实验内容为探究模拟生物滤池中单菌株与混合菌水处理效果。实验于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水槽中加入模拟养殖污水,水温25。C±1℃,pH 7.5,系统循环时间为35min。三个实验组分别为20m1菌液L、20m1菌液A和(10ml菌L+10m1菌A)的混合液,将以上培养液加入三组水槽中,每组均包括三个平行,空白组加入20m1生理盐水,实验周期19天,每两天对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加入细菌后,混菌水体中氨氮始终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及速度都好于两单菌实验组。到实验周期结束时,三组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混菌氨氮去除效率比空白组提高了45%,在去除速度和效果上明显优于单菌,说明同一系统中两株细菌在水质净化方面起协同作用。实验结果对了解生物滤池中细菌作用方式、维持生物滤池正常高效运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也为优化生物滤池水处理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循环水养殖系统 生物滤池 氨氮降解 细菌分离 水处理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59;S917.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0 引言12-14
- 1 循环水养殖系统概述14-20
- 1.1 循环水养殖系统构成14-16
- 1.1.1 养殖车间14-15
- 1.1.2 养殖池15
- 1.1.3 物理过滤装置15
- 1.1.4 生物过滤装置15-16
- 1.1.5 消毒杀菌装置16
- 1.2 养殖污水处理方式16-20
- 1.2.1 循环水养殖中主要污染物17-18
- 1.2.2 循环水养殖中污染物主要处理方式18-20
- 2 硝化细菌及其水处理作用研究现状20-29
- 2.1 硝化细菌概述20-21
- 2.2 硝化细菌的富集21
- 2.3 硝化细菌的分离纯化21-22
- 2.4 硝化细菌的鉴定22-24
- 2.5 硝化细菌的计数24-25
- 2.6 硝化细菌的保藏25-26
- 2.7 养殖污水中硝化细菌种类26-27
- 2.8 硝化细菌对养殖污水处理效果27-28
- 2.9 研究展望28-29
- 3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降解氨氮微生物的分离鉴定29-39
- 3.1 材料与方法30-34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30-31
- 3.1.2 培养基制备31
- 3.1.3 实验方法31-33
- 3.1.4 分析方法33-34
- 3.2 实验结果34-37
- 3.2.1 细菌富集培养34
- 3.2.2 细菌分离纯化34-35
- 3.2.3 16SrRNA鉴定35-37
- 3.3 分析与讨论37-39
- 4 循环水条件下微生物水处理效果研究39-51
- 4.1 模拟生物滤池中不同浓度微生物对氨氮处理效果39-46
- 4.1.1 实验材料39-40
- 4.1.2 实验方法40-41
- 4.1.3 分析方法41
- 4.1.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46
- 4.2 模拟生物滤池中单菌株与混合菌水处理效果46-50
- 4.2.1 实验材料46
- 4.2.2 实验方法46-48
- 4.2.3 分析方法48
- 4.2.4 实验结果与讨论48-50
- 4.3 总结与展望50-51
- 5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8
- 致谢58-59
- 个人简历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龙龙;颜家保;杨洋;余永登;;高效自养型硝化细菌的分离及硝化条件优化[J];燃料与化工;2014年05期
2 宋奔奔;单建军;刘鹏;;循环水养殖中不同载体生物滤器的水质净化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4期
3 罗小溪;高建忠;陈再忠;;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及应用研究进展[J];水产科技情报;2013年06期
4 宋协法;李华龙;;养殖污水中主要分解氨氮微生物的分离鉴定[J];渔业现代化;2013年01期
5 何云;;微生态制剂在水质调节上的应用[J];农技服务;2012年07期
6 王际英;李宝山;李华东;陈玮;王世信;黄炳山;张利民;;硝化细菌浓度及滤料对养殖水中氨氮处理效果的影响[J];渔业现代化;2012年03期
7 李革雷;陈昌福;高宇;刘振兴;谭晶晶;;3种养殖模式水体中细菌多样性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8 汪彩华;郑平;胡安辉;;硝化产物对硝化细菌混培物保藏特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10期
9 丁建乐;鲍旭腾;梁澄;;欧洲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11年05期
10 刘鹰;;海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10784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078476.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