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氨酸来源与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蛋氨酸来源与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蛋氨酸来源与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养分利用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4×2+1因子设计,设一个不添加蛋氨酸的对照组(蛋氨酸水平1-14d为0.275%,15-35d为0.235%);等摩尔添加两种蛋氨酸来源:固体蛋氨酸(DL-methionine, DLM)和液体蛋氨酸(2-hydroxy-4-(methylthio)butanoate, HMTBA),四个蛋氨酸添加水平: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按照满足肉鸭蛋氨酸需要量的80%、100%、120%、140%添加(蛋氨酸水平1-14d为0.415%、0.450%、0.485%、0.520%,15-35d为0.319%、0.340%、0.361%、0.382%)。945只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公鸭,按体重无差异原则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试验期为35d,前期1-14d,后期15-35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DLM和HMTBA,显著提高(P0.01)肉鸭第14d、35d均重,1-14d、1-35d体增重,1-14d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肉鸭1-14d、15-35d、1-35d料肉比;显著增加(P0.01)肉鸭35d羽毛评分、第4主翼羽长度、全净膛重以及肉鸭14d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2)在等摩尔添加基础上,按肉鸭蛋氨酸需要量80%添加时,HMTBA饲粮组肉鸭35d均重、1-35d体增重均显著低于(P0.05)DLM饲粮组;DLM饲粮组肉鸭15-35d体增重、14d血清球蛋白、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高于(P0.05)HMTBA饲粮组;HMTBA饲粮组肉鸭35d羽毛评分显著高于(P0.05)DLM饲粮组。(3)蛋氨酸120%、140%水平组肉鸭1-14d料肉比显著低于(P0.05).蛋氨酸80%水平组;蛋氨酸80%、140%水平组肉鸭35d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P0.05)蛋氨酸100%水平组。蛋氨酸来源与水平对肉鸭14d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以及35d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4)采用二次回归曲线模型拟合发现,以DLM为蛋氨酸源,以1-35d体增重、料肉比及第4主翼羽长度和全净膛重为标识,蛋氨酸适宜水平分别为前期0.433%、0.444%、0.444%和0.441%,后期0.330%、0.337%、0.336%和0.334%;以HMTBA为蛋氨酸源,以1-35d料肉比、第4主翼羽长度和全净膛重为标识,蛋氨酸适宜水平分别为前期0.476%、0.506%和0.50%,后期0.356%、0.375%和0.37%。结果表明,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DLM和HMTBA均对肉鸭生产性能、羽毛生长以及屠宰性能有一定改善作用;按肉鸭蛋氨酸需要量80%添加时,HMTBA对肉鸭生产性能的效果低于DLM,当添加量达到需要量100%后,HMTBA与DLM不存在显著差异;肉鸭后期体增重、前期血清球蛋白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DLM组优于HMTBA,背部羽毛评分HMTBA优于DLM;综合考虑肉鸭生产性能、第4主翼羽长度和全净膛重,以DLM为蛋氨酸源时饲粮蛋氨酸适宜水平为:前期0.440%、后期0.334%;以HMTBA为蛋氨酸源时饲粮蛋氨酸适宜水平为:前期0.494%、后期0.367%。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3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远鸣,余超群,唐锡华,李文斗;卡尼丁肉鸭生产性能观察[J];湖南畜牧兽医;1996年02期
2 ;苯乙醇胺对肉鸭生产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J];畜禽业;1998年12期
3 刘安芳,赵智华,廖元才,肖文川,李仕璋;油脂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畜禽业;2000年03期
4 贺建华,余有贵;饲粮中小麦比例与复合酶添加量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04年14期
5 刘安芳;朱庆;阳泽平;;饲料中添加油脂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畜禽业;2006年10期
6 王冬雪;;不同饲养方式下肉鸭生产性能的比较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06年01期
7 陈永亮;;光照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及管理[J];浙江畜牧兽医;2009年05期
8 沈宣红;陈又新;;浅谈如何提高肉鸭生产性能[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9 丁君辉;李翔宏;王荣民;刘继明;邱俊;;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2年06期
10 ;1996年肉鸭生产性能测定结果公报[J];中国家禽;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晓莉;薛现凤;崔秀梅;杨在宾;;不同月份和季节对肉鸭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A];2010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肉鸭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A];第五届(2013)中国水禽发展大会会刊[C];2013年
3 张滴;段庆;杨加豹;王伟;王静;;小麦型日粮中不同比例木聚糖酶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朱建平;与钦平;袁磊;;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学琴;任周正;曾秋凤;张克英;丁雪梅;白世平;罗玉衡;刘永刚;;液态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Ⅱ[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吕东海;李如治;周岩民;;麸皮与纤维素酶对肉鸭生产性能与消化机能影响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武玉波;李德发;龚利敏;朴香淑;王冬艳;;免疫增强剂Nutragen PCW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六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0年
8 王磊;张民;;甜菜碱替代饲料中部分蛋氨酸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A];2008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9 黄学琴;任周正;曾秋凤;张克英;丁雪梅;白世平;罗玉衡;刘永刚;;液态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Ⅰ[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高树冬;马健;纪明山;许光胜;钟诚;徐颖;;小麦型日粮添加和美酵素及麦质素酶对肉鸭生产性能影响的调查与研究(摘要)[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庄苏 李忠平 刘宝明;强普素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2 庄苏邋李忠平 刘宝明;强普素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光德;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生产性能和消化生理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2 何健;自然霉变玉米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世珍;蛋氨酸来源与水平对肉鸭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唐琼;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消化器官和肠道内环境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明亮;养殖环境生物应激因素对肉鸭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及福利状况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曹现峰;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和饲养阶段划分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陶川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肉鸭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6 张礼;γ-氨基丁酸对热应激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程灵豪;一水肌酸对肉鸭生产性能、胴体组成以及肉品质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黄水生;不同能量和蛋白水平日粮对肉鸭生产性能、胴体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吕东海;麸皮与纤维素酶对肉鸭生产性能与消化机能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10 黄学琴;复合酶制剂对肉鸭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50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15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