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含吡啶环的噻唑或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2 03:22

  本文关键词:含吡啶环的噻唑或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吡啶 噻唑 噻二唑 酰胺 合成 抑菌活性


【摘要】:杂环类农药由于具备特异的选择性、高效的生物活性,特别是对人体的低毒性以及在有害生物生理活动中强针对性的特点而成为21世纪药物研发的热点。杂环化合物中的许多官能团如吡咯、嘧啶、吡啶、噻唑、噻二唑以及苯并咪唑等杂环物质是具有很好生物活性的药物。同时,酰胺是针对性强,结构新颖,设计灵活的活性拼接官能团。具有高杀菌活性、低毒的化合物并且有较强特异性的新型杀菌剂中,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法,在吡啶的基础结构中分别引入噻二唑、酰胺和苯环,或者噻唑环、苯环以及叉基等活性亚结构,合成了两个系列的吡啶类化合物,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灰霉菌和菌核菌两种真菌的抑菌活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以吡啶为母体,将噻唑酮结构引入其中,并通过酰基化、环化和knoevenagel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5-取代苯基-2-(3-吡啶亚氨基)噻唑基-4(5H)-酮(Ⅰ);以吡啶为母体,通过与氨基硫脲的环化以及酰基化,得到N-[5-(3-吡啶亚甲基)-1,3,4-噻二唑-2-基]取代苯甲酰胺(Ⅱ)。2.所合成未见文献报导的化合物均经过~1H NMR、~(13)C NMR、IR和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确证。在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合成研究过程中,对系列Ⅰ的中间体以及终产物均进行溶剂以及缚酸剂的改良,使得合成产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溶剂处理也变得简单。对系列Ⅱ的目标化合物的反应条件特别是温度的确定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验探究,确定了85℃为其合成最适温度。3.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对番茄灰霉菌和茄子菌核菌的室内离体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两种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Ib在50μg/mL时对灰霉菌的抑制率为71.2%,100μg/mL时抑制率为78.4%;在100μg/m L时I_a、Ⅱ_c对灰霉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9.0%和78.8%。从构效关系来看,邻氯取代基的化合物对两种真菌表现出很好的抑菌活性;吸电子取代基的抑菌活性略好于供电子取代基。总体来看,噻唑环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比噻二唑环的抑菌活性好。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Q45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翔;汤承浩;谭荣;吴晓婷;何蟒;王绍云;;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农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精细化工中间体;2016年06期

2 刘玮炜;刘秀坚;殷龙;程峰昌;;1,3,4-噻二唑衍生物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6年10期

3 殷宪龙;段文贵;林桂汕;陈乃源;马媛;陈智聪;;新型α-龙脑烯醛基噻二唑-膦酸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J];合成化学;2016年09期

4 刘婷婷;万义超;方浩;;新型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有机化学;2016年02期

5 徐畅;安悦;朱浩天;林越;王日楠;;3-取代-1-(5-芳基-1,3,4-噻二唑-2-基)-1H-吡唑-4-甲醛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J];应用化学;2015年07期

6 刘建超;任青云;贺红武;;4-氨基-5-氰基-6-烷胺基吡啶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2015年10期

7 钱存卫;黄海军;费正皓;张愉晴;王栋;宗乾收;;含噻唑、硫醚结构的1,2,4-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应用化学;2015年04期

8 吕强;芦昕婷;张基胜;张志国;朱为宏;杜葩;吕龙;;2-(吡啶-2-甲酰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J];有机化学;2015年06期

9 张成路;国阳;吴一非;朱长安;曲瑞峰;孙丽杰;王雪;柴金华;;含吡啶组块3-脂肪基-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应用化学;2014年12期

10 徐志红;董宏波;刘斌;孔令青;王明安;;新型含2,4-咪唑啉二酮的4-甲基-3-苯基-2-酰亚胺噻唑啉的合成及生物活性[J];有机化学;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Elnazeer H.M.Elageed(叶朗);离子液体催化VA唑烷酮/噻唑啉酮类化合物绿色合成方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江;除草剂敌草快及其中间体的合成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280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280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b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