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秧龄耐性差异研究及耐长秧龄迟栽品种的筛选
本文关键词:杂交稻秧龄耐性差异研究及耐长秧龄迟栽品种的筛选
【摘要】:为探讨川东北地区由于季节性干旱所引起的杂交稻避旱错峰延长秧龄移栽以及耐长秧龄品种筛选的相关问题,以参试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正常秧龄(T1)、长秧龄(T2)和超长秧龄(T3)三个处理,研究这些杂交稻品种产量性状对不同秧龄的反应,并对其秧龄耐性做出初步评价。其结果如下:1、不同杂交稻品种茎蘖数对秧龄处理的反应表现出明显差异。与正常秧龄处理相比,长秧龄处理下杂交稻移栽后15天茎蘖数平均下降了14.53%,变化幅度为-25.06%~15.71%;最高茎蘖数平均下降了13.94%,变化幅度为-28.02%~6.83%。与正常秧龄处理相比,超长秧龄处理下杂交稻移栽后15天茎蘖数平均下降了7.04%,变化幅度为-23.50%~9.57%;最高茎蘖数平均下降了15.11%,变化幅度为-25.60%~-6.75%。与长秧龄处理相比,超长秧龄处理下杂交稻移栽后15天茎蘖数平均上升了10.06%,变化幅度为-11.39%~31.76%;最高茎蘖数平均下降了0.68%,变化幅度为-12.71%~12.40%。2、不同杂交稻品种产量性状对秧龄处理的反应表现出明显差异。与正常秧龄处理相比,长秧龄处理下参试交稻品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上升了3.74%,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1.7%~16.89%。穗着粒数平均上升了0.38%,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5.89%~16.51%。穗实粒数平均下降了2.68%,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8.58%~16.36%。结实率平均下降了3.01%,品种间变化幅度为-9.55%~2.61%。千粒重平均下降了2.70%,品种间变化幅度为-7.45%~1.54%。穗实粒重平均下降了5.41%,品种间变化幅度为-21.03%~10.68%。与正常秧龄处理相比,超长秧龄处理下参试杂交稻品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下降了0.25%,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4.9%~13.86%。穗着粒数平均下降了1.90%,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6.1%~11.32%。穗实粒数平均下降了7.48%,品种间变化幅度为-21.52%~3.92%。结实率平均下降了5.61%,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2.63%~-0.56%。千粒重平均下降了4.87%,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1.67%~-0.47%。穗实粒重平均下降了12.01%,品种间变化幅度为-26.75%~0.51%。与长秧龄处理相比,超长秧龄处理下参试杂交稻品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下降了3.64%,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5.94%~10.67%。穗着粒数平均下降了2.02%,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2.15%~15.06%。穗实粒数平均下降了4.62%,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4.56%~11.85%。结实率平均下降了2.64%,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0.28%~4.48%。千粒重平均下降了2.20%,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0.34%~2.45%。穗实粒重平均下降了6.79%,品种间变化幅度为-16.34%~2.85%。3、不同杂交稻品种产量对秧龄处理的反应变现出明显差异。与正常秧龄处理相比,长秧龄处理下参试杂交稻品种产量平均下降了2.25%,品种间变化幅度为-2.28%~9.69%;超长秧龄处理下平均下降了12.49%,品种间变化幅度为-27.58%~-4.46%。与长秧龄处理相比,超长秧龄处理下平均下降了10.29%,品种间变化幅度为-25.66%~-0.62%。4、将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穗实粒重、产量和千粒重等5个指标相对于正常秧龄的变化率作为秧龄耐性的综合筛选指标。筛选出了宜香优2115、内5优39、泸香优177和川优727等4个适宜长秧龄移栽的品种,蓉18优188、川优8377、川优6203、内7优39、德优4727、德香4103、Q优28、乐优808、内香6优498、辐优6688、宜香优7808、广优9939和龙优8号等13个在长秧龄处理下秧龄耐性较强的品种,蓉18优198、蓉18优662、蓉优918、乐优198和川谷优399等5个在超长秧龄处理下秧龄耐性表现较强的品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5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康迳,林文雄,王雪仁,陈志雄,郭玉春,梁义元,陈芳育,李亚娟;籼型三系杂交水稻茎蘖数的发育遗传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9期
2 姚红琼;陶诗顺;鲁友军;江谧;王凤丽;;杂交稻超长龄秧移栽单株茎蘖数与产量性状的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3 ;水稻观察记载项目试行标准 四、本田生育动态考查[J];农业科技通讯;1976年13期
4 杨贵成;王恒光;孙晓霞;吉奎良;顾金勇;顾立松;王加龙;杨贵春;;徐稻4号不同茎蘖苗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5 朱建华;不同年景扬麦5号的高产特点及栽培要点[J];江苏农业科学;1987年10期
6 洛育;孙世臣;张凤鸣;李彩凤;尹春佳;白良明;姜辉;;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茎蘖发育动态研究[J];农学学报;2014年05期
7 迟范民;;小麦冬前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1978年11期
8 ;广陵早1号水稻[J];种子世界;1986年07期
9 崔志顺;周金龙;;三麦旺长苗的管理技术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1989年02期
10 陈曦;王飞;解美佳;;寒地水稻特种稻品种(系)鉴定试验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松技;测土配方施肥二麦施肥技术[N];东方城乡报;2008年
2 ;生长条件良好 一类苗比重高[N];期货日报;2004年
3 省气候中心 邹丽云;五月气候:光照强 气温高 雨季来临 农事建议:水稻抓紧移栽 玉米查苗补缺[N];云南科技报;2007年
4 龙飞;不同产区小麦管理重点有别[N];农资导报;2013年
5 省农林厅作栽站麦油科供稿;麦田冬管:防冻保苗是重点[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6 省作栽站供稿;我省春后遭遇大雪,,省农林厅提出及早落实麦田春管措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于丹;麦油生产中后期隐患多[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康宁;杂交稻秧龄耐性差异研究及耐长秧龄迟栽品种的筛选[D];西南科技大学;2017年
2 刘灵;春季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川芎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92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29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