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0979蛋白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7 12:09

  本文选题: 切入点:多杀性巴氏杆菌 出处:《西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为球杆状或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根据荚膜抗原主要分为A、B、D、E和F 5种荚膜血清型,根据菌体抗原分为1~16个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能够引起牛羊等多种动物的感染,导致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症状包括牛出血性败血症、牛肺炎、猪肺疫、猪萎缩性鼻炎、禽霍乱、兔出血性败血症等。已有文献报道,人被犬猫抓伤后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可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甚至导致全身系统性疾病。该病不仅严重威胁动物及人类的身体健康,也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肉牛养殖的发展,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流行呈现上升趋势,而牛群感染大多以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致的牛肺炎为主。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在致病机制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粘附素、荚膜、脂多糖、外膜蛋白、铁调控蛋白和毒素等。外膜蛋白是外膜中镶嵌的多种蛋白质的总称,脂蛋白是外膜蛋白的一种,具有粘附宿主、抵御毒素入侵、影响生物膜形成等作用,在细菌对宿主的感染和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报道,脂蛋白E(PlpE)作为重要的毒力因子,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良好的疫苗候选。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PM0979蛋白可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且其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但目前对其功能的研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M0979的蛋白结构和可能的细胞定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Pm0979基因的体内外表达情况。其次,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其细胞定位。最后,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其刺激巨噬细胞产生炎症细胞因子的能力;同时,以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研究对象,构建Pm0979基因的突变株,并通过体内实验初步探究其功能。1.多杀性巴氏杆菌pm0979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及体内外表达差异分析本试验利用SignalP-4.1 server及TMHMM Server v2.0在线分析软件对PM0979进行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M0979蛋白的1-20aa为信号肽区域,无跨膜结构域;利用DOLOP在线分析程序以及LipoP 1.0server在线分析软件对PM0979蛋白进行脂蛋白的预测分析,预测其为假定的脂蛋白;利用CELLOv.2.5在线分析软件进行Pm0979基因细胞定位的预测,预测结果该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与外膜之间;利用Clustalx1.83分析软件进行Pm0979基因的同源性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基因Pm0979在A型菌株和B型菌株中保守性极高,在D型菌株、F型菌株和羊源菌株中存在单碱基的突变,提示PM0979蛋白定位在胞外且与巴氏杆菌多种血清型菌株同源性高。在以上结果基础上,以本实验室不同血清型菌株PmA、PmB、PmF为模板,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Pm0979基因的体外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m0979基因在PmA、PmB、PmF型菌株的体内外均表达且有一定差异。2.Pm0979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的细胞定位分析通过设计引物PCR扩增PmCQ2菌株的Pm0979基因,以PET-32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rPM0979。通过超声波破碎菌体后保留上清,进行SDS-PAGE检测及可溶蛋白rPM0979的纯化除盐,制备rPM0979的小鼠血清抗体。以PmCQ2为研究对象,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PM0979蛋白在PmCQ2菌株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透化组的PmCQ2呈现翠绿色荧光信号,未透化组和阴性组的PmCQ2没有任何信号,表明rPM0979抗体能够特异地识别Pm细胞壁内的抗原,并与之发生免疫反应,推测该蛋白可能分布于细菌的膜上。3.多杀性巴氏杆菌PM0979致病性研究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并将可溶蛋白rPM0979与巨噬细胞共培养24h,通过ELISA检测TNF-α、IL-1β、IL-6及IL-18炎性细胞因子。结果显示,rPM0979诱导巨噬细胞后TNF-α、IL-1β、IL-6及IL-18炎性细胞因子均上调,TNF-α、IL-6及IL-18的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IL-1β差异显著。该结果提示PM0979可能参与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炎作用。以PmCQ2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Pm0979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将其克隆至质粒PUC19ori KanR相应的酶切位点,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UC19oriKanR-△0979。将重组转移质粒电转化至感受态中,在抗性培养基上进行筛选,PCR检测及Western blot验证,构建PmCQ2菌株的Pm0979基因突变株。检测突变株对生化试验,生长曲线,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PmCQ2-△0979突变株与野毒株PmCQ2的生化特性一致;体外37℃培养,PmCQ2-△0979突变株生长速度与野毒株PmCQ2无差异;值得注意的是,PmCQ2-△0979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同时,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检测PM0979对巴氏杆菌毒力的影响,动物攻毒试验显示,PmCQ2-△0979突变株腹腔攻毒小鼠后死亡率为75%,而野生型PmCQ2为100%。说明PmCQ2-△0979突变株毒力减弱;ELISA检测PmCQ2-△0979突变株感染巨噬细胞后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相对于野生型,TNF-α、IL-1β及IL-6的表达无显著差异。该结果提示PM0979是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相关因子,在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致病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852.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海杰;张金平;孙继强;杨丽萍;;用马丁干粉培养多杀性巴氏杆菌内蒙系679-230株增菌高峰期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06期

2 胡杰;赵国明;陆文俊;杨春龙;马丽丽;黄夏;刘棋;陆承平;;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家禽;2006年17期

3 安电进;曹树泽;刘尚高;;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监测试验[J];河北畜牧兽医;1993年02期

4 李凯年;用捕获酶免疫测定检测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7年15期

5 刘建杰,吴斌,陈焕春;猪萎缩性鼻炎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2年01期

6 唐先春,吴斌,陈焕春;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5期

7 张金平,孙继强;多杀性巴氏杆菌内蒙系679-230株增菌高峰试验[J];中国兽药杂志;2003年07期

8 万晴姣,潘淑惠,万一元;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检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4年04期

9 唐先春,吴斌,索绪峰,王大林,陈焕春,尹争艳;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5年06期

10 曾静雯;刘慧芳;沈琴芳;郑新添;余旭平;吴彤;李永明;周碧君;王开功;;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与特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J];中国兽药杂志;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琼;李力施;林志雄;;从澳大利亚进口病死种羊中分离出多杀性巴氏杆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余旭平;朱军莉;何世成;王丽辉;牛冬;阮辉;;多杀性巴氏杆菌跨膜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与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暨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唐先春;吴斌;索绪峰;王大林;陈焕春;尹争艳;;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2005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任峰;戴金康;王绢;王三虎;郑玉姝;刘丽艳;;新乡地区兔巴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A];第四届第九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饲料和动物源食品安全战略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杨宝凤;邹灵秀;李能章;黄园媛;吴建云;王自力;魏学良;彭远义;;6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的分离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彭远义;;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相关研究[A];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杨宝凤;周伟;李能章;胡娟;夏天;徐亚丽;王自力;魏学良;吴建云;彭远义;;两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A];中国奶业协会第26次繁殖学术年会暨国家肉牛牦牛/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第3届全国牛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龙青山;李能章;邹灵秀;黄园媛;杨宝凤;吴建云;王自力;魏学良;彭远义;;6株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主要毒力基因的比较分析[A];第四届全国牛病防制及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李峰;沈志强;吴信明;刘吉山;林初文;;蜂胶对禽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与大肠杆菌的抑菌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王红琳;廖永洪;杨峻;罗玲;罗青平;艾地云;温国元;张蓉蓉;邵华斌;;湖北地方土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和PCR鉴定[A];第二届中国黄羽肉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西太原神龙应用技术有限公司 李宝丽;猪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救治[N];中国畜牧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东春;多杀性巴氏杆菌兔体内差异表达基因及其突变株构建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2 汤细彪;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与致病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婷婷;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PM0979蛋白的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2 马建伟;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性抗原的筛选及其融合蛋白免疫效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冯思源;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粘附相关基因的体内表达及FimA蛋白功能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李春明;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保护性抗原的筛选及鉴定[D];西南大学;2015年

5 常春龙;牛多杀性巴氏杆菌菌影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效力分析[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6年

6 任静静;牛多杀性巴氏杆菌通过NF-κB/MAPK-NLRP3/NLRP6诱导炎症反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7 李海娥;牛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弱毒株差异基因筛选及初步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8 孙久鹤;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型分析及其感染鸡IL-1β,IL-6转录变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9 刘顺磊;牛源A型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菌影疫苗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10 王林柏;多杀性巴氏杆菌△rpoE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624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1624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e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