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氮素穗肥施用时期对水稻生长及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15 00:50
   本研究以吉粳88(早熟品种,主茎叶片14片)、沈农265(中熟品种,主茎叶片15片)、沈农1401(晚熟品种,主茎叶片16片)和北粳1501(晚熟品种,主茎叶片16片)为试验材料,在本地常规施氮量(225kg/hm2)的条件下,采用本地常规施肥模式(基肥、蘖肥、促花肥和保花肥四次施肥,基蘖肥:穗肥=6:4),四个品种均设置空白处理(CK)和4种不同的穗肥氮素施入叶龄组合。即按照水稻叶龄动态精确施用促花肥与保花肥,两两搭配,形成不同的穗肥精确施氮组合。本试验以叶龄进程为基础,选用了不同主茎叶片数的四种粳稻品种,在课题组多年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促花肥与保花肥施入叶龄时期之间进行相互分析,观察不同穗肥组合的茎蘖动态,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状况,明确不同主茎叶片数的粳稻品种适宜的穗肥施入时期,即按照叶龄动态精确施用的4种促花肥与保花肥,来找寻北方粳稻最佳的穗肥施用时期。结果表明:1.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四个供试品种均在“倒4叶+倒1叶”的穗肥运筹模式下获得最高产,高产的原因主要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获得增加,并且结实率和千粒重处于不低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穗肥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花保花,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有效穗数,因为在倒5叶或倒4叶期,是水稻的幼穗分化期,这一时期,水稻逐渐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而在这一时期施入氮肥,可以保证营养生长正常进行,减少了小蘖的死亡,从而增加了有效分蘖的数量,最终获得高产。不同穗肥叶龄组合对吉粳88、沈农265、沈农1401和北粳1501的分化颖花数影响显著。倒4叶施氮的分化颖花数多于倒5叶施氮,而倒1叶施氮的颖花数退化较少,起到了减少颖花退化的作用。所以,北方粳稻促花肥最佳施用时期倒4叶优于倒5叶,保花肥最佳施用时期倒1叶优于倒2叶。四个品种在“倒4叶+倒1叶”的穗肥运筹模式下增加了实粒数,达到增产的效果。2.关键时期生理特性方面在整个生育进程内,四个品种SPAD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倒4叶+倒1叶”穗肥施氮模式下,水稻功能叶SPAD在生育后期下降幅度变小,说明穗肥后移可以提高生育后期的SPAD,使得水稻在后期有较强的光合作用。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与氮代谢能力呈正相关,倒1叶施氮与倒2叶相比,明显提高了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在灌浆期的活性,说明延后施入保花肥,有利于这两种酶活性的保持,使其在生育后期获得较高的氮代谢能力。3.物质积累与转运方面四个供试品种随着生育进程的进行,在各个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动态表现一致。在“倒4叶+倒1叶”穗肥施氮模式下,成熟期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与倒2叶施氮相比,倒1叶施氮增加了穗部的生物量,其原因可能是保花肥施入时期的延后,延长了籽粒灌浆时间,使籽粒灌浆更为充分。4.氮素吸收与转化效率方面四个供试品种在不同的穗肥氮素运筹下,每个处理的氮素吸收与转化效率存在差异。在大田生产中,可以通过氮肥运筹模式的变化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在“倒4叶+倒1叶”穗肥施氮模式下,可以有效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的吸收效率,有利于氮素的积累。5.稻米品质方面氮素对水稻的不同品质影响非常复杂,这些年对水稻米质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本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的品质不仅受自身遗传因素影响,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本试验中,“倒5叶+倒1叶”施氮组合,有利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增加;“倒4叶+倒2叶”施氮组合,可以有效降低水稻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倒4叶+倒1叶”施氮组合可以降低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升高。
【学位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20
【中图分类】:S511
【部分图文】:

叶龄,氮肥,进程,品种


3结果与分析163结果与分析3.1不同穗肥氮素施入时期对水稻生长动态的影响3.1.1不同穗肥氮素施入时期对水稻叶龄进程的影响各品种在不同氮肥运筹下叶龄生育进程如图3-1。结果表明,在施氮总量225kg/hm2的条件下,吉粳88、沈农265、沈农1401和北粳1501的叶龄增长动态和其主茎叶片总数均无明显差异。说明随着水稻生育进程的进行,氮肥运筹模式对各品种叶龄生长进程和其主茎叶片总数无显著的影响。所以,可以根据叶龄跟踪标记的方法准确测量叶龄进程,可以根据水稻的叶龄进程进行精确施氮处理。20182019图3-1各品种在不同氮肥运筹下叶龄进程Fig.3-1Leafageprocessofdifferentricevarietiesunderdifferentnitrogenfertilizermanagement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凌;赵春芳;周丽慧;王才林;;中国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10期

2 邹应斌;夏冰;蒋鹏;谢小兵;黄敏;;水稻生产目标产量确定的理论与方法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20期

3 邓中华;明日;李小坤;郑磊;徐维明;杨运清;任涛;丛日环;鲁剑巍;;不同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土壤;2015年01期

4 徐优;王学华;;我国水稻氮肥高效利用的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4年05期

5 彭玉;马均;蒋明金;严奉君;孙永健;杨志远;;缓/控释肥对杂交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年05期

6 霍可以;杨俊春;晏妮;;施用氮肥对环境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3年08期

7 李逸勉;叶延琼;章家恩;李韵;;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20期

8 殷春渊;王书玉;薛应征;刘贺梅;张栩;王和乐;胡秀明;孙建权;;氮肥处理对水稻穗部性状和品质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3年01期

9 霍中洋;姚义;张洪程;夏炎;倪晓诚;戴其根;许轲;魏海燕;;不同播期直播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2年04期

10 余国锋;徐洪斌;陈秋雪;;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寒地水稻的影响[J];北方水稻;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金丹丹;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影响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2 隋标;江苏省稻麦轮作体系养分优化管理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3 丁承强;氮素穗肥调控水稻每穗颖花数的分子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尤娟;水稻每穗颖花数的形成与氮素穗肥的调控机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熊洁;水稻源库结构、稻米品质以及对氮响应的基因型差异[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兰天茹;基于关联分析挖掘玉米硝酸还原酶基因ZmNR2功能位点[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艳;精确定量施氮对水稻产量生理与氮素利用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3 何小娥;穗肥施用期对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7年

4 林晶晶;水稻对基蘖穗肥氮素的吸收利用差异及适宜比例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张志;水稻叶片衰老基因型筛选及其氮素穗肥施用调控作用机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陈莹莹;江苏早熟晚粳品种稻米品质对氮肥的响应及其类型[D];扬州大学;2012年

7 徐志文;水稻氮素代谢酶活性的杂种优势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8 盛大海;氮肥后移对寒地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金军;氮肥施用量施用期对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84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884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