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咸水膜下滴灌对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6 05:36
目的:加工番茄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膜下滴灌可以使作物根区土壤保持较优的水分条件,有利于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但使用微咸水灌溉,容易引起作物根区土壤溶液渗透势下降,发生水分胁迫,从而影响作物生长并导致其减产。本文通过大田种植试验,研究了微咸水膜下滴灌对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加工番茄生长生理及耗水规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寻求适宜本地区加工番茄生长的微咸水膜下滴灌灌溉制度,以期更好的将膜下滴灌与微咸水灌溉相结合,为新疆地区微咸水可持续膜下滴灌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试验采用大田小区种植模式,加工番茄品种选用“屯河9号”,设置灌水矿化度和灌水定额两个因素,其中3个灌溉水矿化度水平分别为S1:1 g/L、S2:3 g/L和S3:5 g/L,3个灌水定额分别为W1:245mm、W2:365mm和W3:485mm,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设定3个重复。结果:(1)覆膜微咸水滴灌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垂直方向的变化趋势表现为020cm随深度增加含水量逐渐降低、20100cm随深度增加含水量逐渐增大,60100cm范围内土层剖面含水量最大的分布规律...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试验地位置
微咸水膜下滴灌对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研究12水平方向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S3W1处理垂直滴灌带下方,土壤深度50~70cm处土壤含水量最大。图3-1不同处理膜下滴灌加工番茄土壤水分剖面分布Fig.1Distributionofsoilmoistureprofileoftomatounderdripirrigationwithdifferenttreatments综合对比9个处理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不论是淡水灌溉还是微咸水灌溉,各处理土壤水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基本相同,即水平方向上滴灌带处土壤含水量最大,距滴灌带15cm处含水量次之,距滴灌带35cm处含水量最小,这说明滴灌后滴头附近形成饱和区,重力作用大于毛细管作用,水分由滴头向四周扩散。表层5cm处各处理间含水量差距较小,但100cm处各处理间含水量差距较大;9个处理垂直方向的变化趋势表现为0~20cm随深度增加含水量逐渐降低,20~100cm随深度增加含水量逐渐
微咸水膜下滴灌对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研究15a4(红熟期灌前)b4(红熟期灌后)图3-2不同生育期灌水前后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Fig.3-2Changeofsoilmoisturecontentin0-100cmsoillayerbeforeandafterirrigationindifferentgrowthperiods3.1.3全生育期0~10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图3-3为番茄整个生育期以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平均值绘制的不同水盐处理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过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处理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总体呈现先增大再减小趋势。苗期土壤含水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由于该时期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发育缓慢且植株蒸腾较小,土壤水分变化相对平稳;随着作物生长发育,进入开花坐果期,该时期内气温较高而降雨偏少,生长周期较短,植株生长旺盛,土壤含水率变化比较剧烈,自开花坐果中期至盛果后期土壤含水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进入红熟期后,作物生长发育减缓,作物需水较少,土壤含水率有所降低。全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同一灌水量下,土壤含水率随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总体表现为S1>S2>S3,即在W3S1处理下土壤含水率保持较高水平,全生育期平均值为14.02%,在W1S3处理保持较低水平,全生育期平均值为11.37%,W1S3较W3S1降低2.6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水分调控对南疆滴灌棉花产量及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J]. 何平如,张富仓,侯翔皓,刘蓝骄,孟晓琛,张晨阳,成厚亮.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2)
[2]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李燕山,肖石江,王晓瑞,梁淑敏,高森,普红梅,张磊,吴琼芬,隋启君. 土壤. 2020(01)
[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蒋颖. 农业与技术. 2020(02)
[4]地下水矿化度对黄河三角洲柽柳光合及耗水特征的影响[J]. 赵自国,赵凤娟,夏江宝,王月海.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2)
[5]凤阳地区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沈庆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19(23)
[6]基于理想解和灰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吴飞美,李美娟,徐林明,毕骏莉. 中国管理科学. 2019(12)
[7]咸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产量的影响[J]. 王泽林,杨广,王春霞,刘赛华,何新林,李发东,任富天,龙爱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8]咸淡水交替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翟亚明,程秀华,黄明逸,闵勇,强超,吕雯. 灌溉排水学报. 2019(11)
[9]不同聚丙烯酰胺用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 李远超,许凌露,贺宇欣,林佳奕,高维廷.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1)
[10]中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J]. 代大强,黄玲.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9(10)
硕士论文
[1]分根区交替灌溉对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 赵娣.石河子大学 2019
[2]微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动态与冬小麦胁迫调节机制[D]. 王天宇.济南大学 2018
[3]微咸水灌溉下冬小麦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征[D]. 张立志.济南大学 2017
[4]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小麦根系吸水的影响[D]. 李国安.太原理工大学 2017
[5]咸淡水组合灌溉模式下盐碱土水盐分布及改良效果的试验研究[D]. 赵连东.山东理工大学 2017
[6]干旱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生长、耗水规律及调亏灌溉模式研究[D]. 杨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19630
【文章来源】:石河子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试验地位置
微咸水膜下滴灌对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研究12水平方向的分布存在差异,其中S3W1处理垂直滴灌带下方,土壤深度50~70cm处土壤含水量最大。图3-1不同处理膜下滴灌加工番茄土壤水分剖面分布Fig.1Distributionofsoilmoistureprofileoftomatounderdripirrigationwithdifferenttreatments综合对比9个处理土壤含水率变化情况,不论是淡水灌溉还是微咸水灌溉,各处理土壤水分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基本相同,即水平方向上滴灌带处土壤含水量最大,距滴灌带15cm处含水量次之,距滴灌带35cm处含水量最小,这说明滴灌后滴头附近形成饱和区,重力作用大于毛细管作用,水分由滴头向四周扩散。表层5cm处各处理间含水量差距较小,但100cm处各处理间含水量差距较大;9个处理垂直方向的变化趋势表现为0~20cm随深度增加含水量逐渐降低,20~100cm随深度增加含水量逐渐
微咸水膜下滴灌对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耗水规律的影响研究15a4(红熟期灌前)b4(红熟期灌后)图3-2不同生育期灌水前后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Fig.3-2Changeofsoilmoisturecontentin0-100cmsoillayerbeforeandafterirrigationindifferentgrowthperiods3.1.3全生育期0~10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图3-3为番茄整个生育期以0~10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平均值绘制的不同水盐处理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过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各处理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总体呈现先增大再减小趋势。苗期土壤含水率处于较低水平,主要是由于该时期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发育缓慢且植株蒸腾较小,土壤水分变化相对平稳;随着作物生长发育,进入开花坐果期,该时期内气温较高而降雨偏少,生长周期较短,植株生长旺盛,土壤含水率变化比较剧烈,自开花坐果中期至盛果后期土壤含水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进入红熟期后,作物生长发育减缓,作物需水较少,土壤含水率有所降低。全生育期平均土壤含水率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同一灌水量下,土壤含水率随矿化度的增大而减小,总体表现为S1>S2>S3,即在W3S1处理下土壤含水率保持较高水平,全生育期平均值为14.02%,在W1S3处理保持较低水平,全生育期平均值为11.37%,W1S3较W3S1降低2.6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水分调控对南疆滴灌棉花产量及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J]. 何平如,张富仓,侯翔皓,刘蓝骄,孟晓琛,张晨阳,成厚亮.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2)
[2]氮肥用量对膜下滴灌冬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 李燕山,肖石江,王晓瑞,梁淑敏,高森,普红梅,张磊,吴琼芬,隋启君. 土壤. 2020(01)
[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蒋颖. 农业与技术. 2020(02)
[4]地下水矿化度对黄河三角洲柽柳光合及耗水特征的影响[J]. 赵自国,赵凤娟,夏江宝,王月海. 自然资源学报. 2019(12)
[5]凤阳地区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沈庆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19(23)
[6]基于理想解和灰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 吴飞美,李美娟,徐林明,毕骏莉. 中国管理科学. 2019(12)
[7]咸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棉花产量的影响[J]. 王泽林,杨广,王春霞,刘赛华,何新林,李发东,任富天,龙爱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8]咸淡水交替灌溉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翟亚明,程秀华,黄明逸,闵勇,强超,吕雯. 灌溉排水学报. 2019(11)
[9]不同聚丙烯酰胺用量对加工番茄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J]. 李远超,许凌露,贺宇欣,林佳奕,高维廷.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1)
[10]中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路径[J]. 代大强,黄玲.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9(10)
硕士论文
[1]分根区交替灌溉对滴灌加工番茄生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 赵娣.石河子大学 2019
[2]微咸水灌溉下土壤水盐动态与冬小麦胁迫调节机制[D]. 王天宇.济南大学 2018
[3]微咸水灌溉下冬小麦的生理生态响应特征[D]. 张立志.济南大学 2017
[4]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小麦根系吸水的影响[D]. 李国安.太原理工大学 2017
[5]咸淡水组合灌溉模式下盐碱土水盐分布及改良效果的试验研究[D]. 赵连东.山东理工大学 2017
[6]干旱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生长、耗水规律及调亏灌溉模式研究[D]. 杨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19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919630.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