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泰安市环境友好型道路景观林配置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1 20:2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改善,城市建设由粗放式建设向生态文明建设迈进。因此,创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人居环境,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生态环境中有生命的基础建设,是现代化生态城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城镇道路景观林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生态作用。然而,以往道路景观林建设过程中,大多只注重防护、美观或休闲等单一功能的营建,难以满足当今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需求。环境友好型道路景观林的内涵就是权衡道路景观林建设和解决人类与自然共生的矛盾。本研究针对环境友好型道路景观林分类体系和建设标准模糊的问题,以泰安市市区道路景观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地调查、地统计学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手段,选取不同配置模式的道路景观林,调查分析道路景观林群落结构特征,建立城市环境友好道路景观林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道路景观林环境友好功能特征,明确影响环境友好功能的关键因子,确定最优的城市道路景观林配置模式,为改善城市道路景观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泰安市道路景林结构及分类道路景观林结构呈现出物种多样性较低及树木幼龄化的趋势。道路景观林植物种类共99种,共...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泰安市环境友好型道路景观林配置模式研究


技术路线

景观图,林带,观测点,道路


的绿视率为“选中的图层”像素值“186 386”与“整个图像”像素值“316 500”的比值即“58.89%”。分别计算出各个样点 4 个方向所拍摄图片的绿视率,而各个样点的绿视率为 4 个方向绿视率总和的算数平均值。 2.3.3 调节微气候功能的测定 2.3.3.1 观测点布设 参考相关行业标准(LY/T 2669-2016),靠近道路一侧距林缘 0.5 m 处设置对照点,沿垂直道路方向,于林带宽度 1/3 处、2/3 处及远离道路侧林缘处设置 3 个观测点,每个样地内设置 3 个平行重复,如图 2.1 所示。

景观图,观测点,景观,道路


泰安市环境友好型道路景观林配置模式研究162.3.4.2观测与分析方法与小气候观测的同一时间,在林带内外同步使用2台Dustmate(产地:英国Turnkey)粉尘测试仪(分辨率:0.001mg/m3;测量范围:0~6000μg/m3)测定空气中TSP、PM10、PM2.5、和PM1.0的质量浓度,即林带内每一处观测值均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林外对照点观测值。在测量过程中,手持仪器于各测量点,进气口均朝车行道方向,尽量避免抖动以及周边人为干扰。通过比较林内与林外对照点的颗粒物削减浓度比率,即削减率来反映道路景观林削减颗粒功能,其计算公式为:PCC′C100%式中,P为削减率;C为林外颗粒物浓度;C'为林内测定颗粒物浓度均值。为了反应颗粒物浓度空间分布的空间异质性,采用普通克里格法对各模式内颗粒物浓度进行差值,使用GS+中GeostatisticalAnalyst模块分析数据,进行正态检验、离群值检测和剔除,颗粒物浓度空间分布各向趋势分析,半变异函数模型拟合和以及模型误差评估等步骤。使用软件Suffer14.0绘制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空间分布图,反映颗粒物浓度空间分布格局。2.3.5削减噪声功能的测定2.3.5.1观测点布设在林带靠近道路一侧设置对照点A,样地树木阴影中心1.5m处为观测点B(图2.2)。图2.2典型道路景观林噪声观测点布设Fig.2.2Thelayoutoftypicalroadsidelandscapeforestnoiseobservationpoints2.3.5.2观测与分析方法同步使用2台TES-135A型(产地:台湾)数字噪音声级计(分辨率:0.1dB;测量范围:35-130dB)于观测点A、B处同时观测,平行测定三次。测定时段为8:00-1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南地区CO2本底浓度及源汇特征[J]. 韦芬芬,林惠娟,曹舒娅,沈沛丰,惠品宏.  中国环境科学. 2020(03)
[2]台风“山竹”对深圳城市绿地及生物量的影响[J]. 田韫钰,周伟奇,钱雨果,郑重,潘雪莲.  生态学报. 2020(08)
[3]济南城市森林景观生态格局[J]. 鲁敏,罗晓楠,王永华,高鑫,刘国恒.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2)
[4]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城市地表覆盖组分与结构特征对地表温度的影响[J]. 李孝永,匡文慧.  生态学杂志. 2019(10)
[5]北京道路绿地十种花灌木对四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评价[J]. 唐敏,张欣,王美仙.  北方园艺. 2019(13)
[6]不同城市功能区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 陈为峰,孙其远,宋希亮,董元杰.  水土保持研究. 2019(03)
[7]南京市不同结构植物群落在冬夏两季的微气候调节作用[J]. 张明娟,卫笑,苏晓蕾,李晨,刘佩凡.  生态学杂志. 2019(01)
[8]武汉城市群热岛效应对土地利用响应及其预测[J]. 余俞寒,张文婷,王加波,杨森.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12)
[9]杭州快速路、主次干道植物群落降噪功能比较研究[J]. 金邑霞,徐丽华,马仁锋,赵一然,张悦.  中国环境管理. 2018(05)
[10]有风条件下典型城市绿地对近地面大气温室气体含量分布的影响[J]. 侯翠翠,郭梦源,杨凡,蔡明蕾,王靖,王华,申晓萌.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0)

硕士论文
[1]沣西新城白马河路城市道路林带景观设计[D]. 张佳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2]城市道路林内大气颗粒物的时空变化特征[D]. 刘浩栋.山东农业大学 2017
[3]福州市不同园林植被类型减噪效果研究[D]. 王琳琳.福建农林大学 2016
[4]北京部分园林植物减噪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 巴成宝.北京林业大学 2013
[5]基于叶面积指数的群落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功能研究[D]. 王芳.华中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71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2971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