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9:07

  本文关键词: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水产养殖领域,本研究率先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对水产养殖业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构建了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4种不同的池塘养殖模式进行了评价,以期对水产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提供重要尝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池塘养殖综合效益为目标层,将其分解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从准则层的三大效益出发,继续细化为不同的具体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层,形成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以及产值、投入、利润、投入产出比、水层利用率、内部环境、养殖水达标排放、渔药使用强度、蛋白贡献率、劳均用量、万元成本劳动力投入量、劳均收入和万元产值耗能14个指标的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建立了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通过德尔菲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专家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系数β为0.095,小于临界值0.2,说明指标体系符合有效性要求;专家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系数ρ为0.837,说明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进行权重计算,并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4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分别为CR1=0.005.CR2=0.0061、 CR3=0.0152、CR4=0.0044,均小于临界值0.1,这说明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通过现场调查和调访问卷的方法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采用极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线性加权数学方法对指标体系的各因素综合分析,构造了池塘养殖综合评价模型。3.对4种池塘养殖模式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本文建立的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对4种不同的池塘养殖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综合效益而言,4种池塘养殖模式的排序为: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刺参池塘养殖梭子蟹与斑节虾池塘混养中国对虾池塘养殖;从经济效益而言,4种池塘养殖模式的排序为:刺参池塘养殖梭子蟹与斑节虾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中国对虾池塘养殖;从生态效益而言,4种池塘养殖模式的排序为: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梭子蟹与斑节虾池塘混养中国对虾池塘养殖刺参池塘养殖;从社会效益而言,按照社会效益,4种池塘养殖模式的排序为:刺参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梭子蟹与斑节虾池塘混养中国对虾池塘养殖。
【关键词】:池塘养殖 综合效益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96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20
  • 1 水产养殖综合效益研究现状11-17
  • 1.1 国外水产养殖综合效益研究进展11-15
  • 1.2 国内水产养殖综合效益研究进展15-17
  • 2 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概述17-19
  • 2.1 层次分析法(AHP)18
  • 2.2 成分分析法(PCA)18
  • 2.3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GRA)18-19
  • 2.4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19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19-20
  • 第二章 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模型20-35
  • 1 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0-24
  •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20-21
  • 1.2 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21-22
  • 1.3 评价指标内涵22-24
  • 2 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24-33
  • 2.1 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性和可靠性判断24-26
  • 2.2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26-29
  • 2.3 指标权重的计算29-33
  • 3 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33-35
  • 3.1 指标标准化处理33
  • 3.2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33-35
  • 第三章 池塘养殖综合效益分析35-59
  • 1 数据获取及资料收集整理35-45
  • 1.1 刺参池塘养殖调查35-38
  • 1.2 虾蟹混养池塘养殖调查38-40
  • 1.3 中国对虾池塘养殖调查40-43
  • 1.4 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调查43-45
  • 2 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分析45-51
  • 2.1 池塘养殖投入与产出统计结果46-48
  • 2.2 池塘养殖投入构成48-50
  • 2.3 总体投入与经济效益关系50-51
  • 3 虾蟹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分析51-54
  • 3.1 池塘养殖投入与产出统计结果51-53
  • 3.2 池塘养殖投入构成53-54
  • 4 池塘养殖综合效益分析54-59
  • 4.1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54-56
  • 4.2 综合效益评价结果56-59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59-62
  • 1 结论59-60
  • 2 讨论60-62
  • 参考文献62-68
  • 致谢68-69
  • 个人简历69
  • 学术成果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中原;鄢治军;余护;;当前提高池塘养殖效益几项关键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09年15期

2 郑闽泉,余乃凤,吴德喜,黄信云;山区池塘养殖巴西鲷试验[J];水利渔业;2000年06期

3 范启洪;池塘养殖消毒七要素[J];内陆水产;2000年11期

4 梁强;池塘养殖高背鲫鱼技术[J];云南农业;2000年03期

5 陶国东 ,沈芬华;太湖白鱼的池塘养殖[J];内陆水产;2001年09期

6 蔡敏;鲈鱼池塘养殖注意事项[J];中国水产;2002年09期

7 宋林坤;池塘养殖鲮鱼技术[J];北京农业;2002年10期

8 顾冬郎;池塘淤积的危害及对策[J];江西水产科技;2002年01期

9 蔡敏;鲈鱼池塘养殖注意事项[J];科学养鱼;2002年08期

10 李广联;鲟鱼池塘养殖试验[J];内陆水产;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重祉;吴志强;王玉彬;邹琦;;茅莲湖垂钓池塘养殖样式试验[A];中国海洋湖沼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朱元鼎教授诞辰110周年庆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唐章生;曾令方;卢智发;;巴西鲷池塘养殖试验[A];广西水产研究所论文集(2001—2005)[C];2006年

3 刘兴国;徐皓;谷坚;顾兆俊;;池塘生态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系统研究[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吴飞飞;纪建悦;许罕多;;基于LCA方法的对虾池塘养殖碳足迹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晃;徐皓;蒋励;;我国水产品池塘养殖氨排放总量的估算[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广军;谢骏;余德光;李志斐;郁二蒙;王海英;龚望宝;;典型池塘养殖模式介绍及其发展方向[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陶玲;李晓莉;张世羊;张春雪;宋景华;李谷;;两种生态沟渠在池塘生态工程中的应用[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海洋;侯冠军;;东至县黄泥湖环境友好型池塘主养草鱼技术模式[A];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陈家长;胡庚东;瞿建宏;;太湖流域池塘养殖青虾对环境的影响[A];全国农业面源污染与综合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江所;构建复合人工湿地—池塘养殖新型生态系统[N];中国渔业报;2007年

2 高物德;池塘养殖石斑鱼效益可观[N];中国渔业报;2012年

3 刘克;池塘养殖鲤鱼提高产量关键步骤[N];中国渔业报;2013年

4 许赞焕;信息化池塘养殖在北京实施[N];中国渔业报;2013年

5 记者 王恩瑞;我省今年将改扩建标准池塘4950亩[N];山西日报;2011年

6 记者 张晓红;自治区首个池塘养殖信息管理平台在我市投用[N];鄂尔多斯日报;2013年

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复合池塘养殖典型模式构建与应用”成果通过鉴定[N];中国渔业报;2014年

8 记者 胡佳逸;老池塘“改”出新生机[N];苏州日报;2011年

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鄂尔多斯池塘养殖在线监控系统有效降低养殖风险[N];中国渔业报;2013年

10 特约记者 孙慧武;我国建立首个自主产权池塘养殖生态系统动态模型[N];中国渔业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兴国;池塘养殖污染与生态工程化调控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安德;河口区海参池塘水环境周年变化规律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2 蒋涛;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杨琳;利用多级生物系统修复池塘养殖环境[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郑俊惠;鳜鱼苗种池塘生态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张立通;综合生物修复条件下对虾池塘养殖容量评估模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池塘养殖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26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4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