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海南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及株系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09:19

  本文关键词:海南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及株系多样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辣椒是海南省冬季瓜菜生产主导产业之一,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近年来,辣椒病毒病却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盛行,对辣椒造成严重质量下降和巨大产量损失。尤其是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该属病毒是辣椒上常见的病毒种类,对辣椒危害大,且自身变异率高,株系分化严重,常伴有混合侵染,严重危害海南辣椒产业。为明确海南辣椒病毒病的病原种类及其优势株系,本研究开展了辣椒病毒病调查研究和病毒种类、株系多样性检测分析。 首先,为全面了解侵染海南辣椒的病毒种类,我们于2013-2014年环海南岛采集辣椒病毒病疑似样品共141份,并通过RT-PCR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到辣椒带毒样品99份,病毒检出率为70.2%。共检测出5种辣椒病毒,分别为辣椒环斑病毒(Chilli ringspot virus, ChiRSV)、甜椒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 PVMV)、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 ChiV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辣椒轻斑驳病毒(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oV)。其中,PVMV是运用Potyvirus属病毒的简并引物首次在海南辣椒上检测到的一种病毒。 其次,为深入了解辣椒病毒病的种类及其危害情况,我们对海南辣椒病毒检出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上5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ChiRSV38.4%、PVMV36.4%、ChiVMV14.1%、CMV40.4%口PMMoV37.4%。可见CMV的检出率最高,说明CMV仍然是海南辣椒上的优势病毒,但ChiRSV、PVMV、ChiVMV这3种Potyvirus属病毒已经发展成为海南辣椒上不可忽视的毒原,尤其是PVMV的危害不可忽视。辣椒上病毒间复合侵染严重,约一半的样品被至少2种或2种以上的病毒共同侵染,最常见的复合侵染类型以ChiRSV+PVMV和CMV+ChiRSV+PVMV形式为主。 第三,为澄清侵染辣椒的病毒的株系和亲缘关系,我们克隆了ChiRSV、PVMV和ChiVMV3种potyviruses的cp基因,进行了序列多态性分析。运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ChiVMV各分离物能分成4组,分别命名为Group1、 Group2、Group3和Group4, ChiVMV海南分离物之间的cp基因序列一致性大于98%,是一个株系,且属于其中的ChiVMV Group1株系;根据系统进化树,ChiRSV海南分离物的cp基因分成两个有差异的簇,各簇内的ChiRSV cp基因序列一致性高,但簇与簇的分离物之间的cp基因序列与CP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1.6%—100%,92.9%—100%,因此海南辣椒上存在两个ChiRSV株系,暂命为ChiRSV I组与ChiRSVⅡ组;PVMV海南分离物cp基因序列一致性大于98%,聚为一簇,属于一个PVMV株系,暂命为PVMV亚洲组。 第四,为明晰侵染辣椒的potyviruses的VPg基因分化,我们克隆了ChiRSV、 PVMV和ChiVMV3种potyviruses的VPg基因,进行了序列多态性分析。运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ChiVMV海南分离物的VPg基因序列一致性高于98%,PVMV海南分离物VPg基因序列一致性为97.9%—100%,而ChiRSV有两个组,a组与b组分离物之间的VPg基因序列与VPg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6.6%—100%,92.6%—100%。因此,海南辣椒上的ChiVMV和PVMV分离物仅各存在1组序列高度保守的VPg基因序列;ChiRSV海南分离物的VPg基因序列分成有差异的两个组。 本研究通过开展海南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的鉴定,分子变异及群体结构特征等多态性分析,有利于了解辣椒病毒的发生、流行和防控,为开展抗病毒分子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辣椒病毒病 马铃薯Y病毒属 cp基因 VPg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6.418.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前言11-24
  • 1.1 辣椒病毒病研究进展11-18
  • 1.1.1 辣椒产业概况11
  • 1.1.2 侵染辣椒的主要病毒及其分布11-12
  • 1.1.3 我国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12-13
  • 1.1.4 辣椒病毒复合侵染现象13-14
  • 1.1.5 辣椒病毒的传播14
  • 1.1.6 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方法14-15
  • 1.1.7 CMV的防治研究15
  • 1.1.8 potyviruses的防治研究15-17
  • 1.1.9 tobamoviruses的防治研究17-18
  • 1.2 Potyvirus研究进展18-22
  • 1.2.1 Potyvirus常见病毒及其危害18
  • 1.2.2 Potyvirus生物学特征18-19
  • 1.2.3 Potyvirus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19-20
  • 1.2.4 Potyvirus定种标准20
  • 1.2.5 Potyvirus遗传多样性20-21
  • 1.2.6 Potyvirus属病毒VPg基因研究21-22
  •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2-23
  • 1.4 技术路线23-24
  • 2 材料与方法24-31
  • 2.1 材料24-25
  • 2.1.1 样品材料24
  • 2.1.2 主要仪器24-25
  • 2.1.3 主要试剂25
  • 2.1.4 生物信息学工具25
  • 2.2 方法25-31
  • 2.2.1 疑似病毒感染的141个辣椒样品叶片总RNA的提取25-26
  • 2.2.2 疑似病毒感染的辣椒样品叶片总RNA的反转录实验26
  • 2.2.3 反转录产物可靠性检验26-27
  • 2.2.4 PCR检测病原27
  • 2.2.5 PCR病原检测实验重复两次27
  • 2.2.6 序列分析鉴定病原27
  • 2.2.7 cp和VPg基因克隆用引物信息27
  • 2.2.8 cp和VPg基因目的片段的扩增27-29
  • 2.2.9 cp和VPg基因目的片段的回收纯化29-30
  • 2.2.10 连接30
  • 2.2.11 转化30
  • 2.2.12 抗生素筛选阳性克隆30
  • 2.2.13 菌液PCR鉴定重组子30
  • 2.2.14 测序分析30-31
  • 3 结果与分析31-59
  • 3.1 海南辣椒病毒病病原鉴定结果31-38
  • 3.1.1 样品RNA提取结果31
  • 3.1.2 反转录结果31
  • 3.1.3 海南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鉴定结果31-32
  • 3.1.4 海南辣椒上5种病毒病主要症状32-34
  • 3.1.5 病毒间的复合感染34-36
  • 3.1.6 病毒复合侵染寄主植物症状36-38
  • 3.2 potyviruses cp基因的克隆与分析38-49
  • 3.2.1 ChiVMV c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38
  • 3.2.2 ChiVMV cp基因多态性38-39
  • 3.2.3 ChiVMV c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39-41
  • 3.2.4 基于cp基因的ChiVMV株系划分41-42
  • 3.2.5 ChiRSV c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42
  • 3.2.6 ChiRSV cp基因多态性42-45
  • 3.2.7 ChiRSV c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45
  • 3.2.8 基于cp基因的ChiRSV株系划分45-46
  • 3.2.9 PVMV c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46-47
  • 3.2.10 PVMV cp基因的多态性47-48
  • 3.2.11 PVMV cp基因的系统进化树48-49
  • 3.3 potyviruses VPg基因的克隆与分析49-59
  • 3.3.1 ChiVMV VPg基因的克隆与分析49-50
  • 3.3.2 ChiVMV VPg基因多态性50-51
  • 3.3.3 ChiVMV VPg基因的系统进化树51-52
  • 3.3.4 ChiRSV VPg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52
  • 3.3.5 ChiRSV VPg基因多态性52-53
  • 3.3.6 ChiRSV VPg基因系统进化树53-55
  • 3.3.7 PVMV VPg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55-56
  • 3.3.8 PVMV VPg基因多态性56-58
  • 3.3.9 PVMV VPg基因的系统进化树58-59
  • 4 讨论59-62
  • 4.1 辣椒病毒多样性59-60
  • 4.2 病毒的复合侵染60
  • 4.3 病毒基因多态性分析60-61
  • 4.4 病毒株系的划分标准61-62
  • 5 结论62-63
  • 参考文献63-70
  • 缩略语表70-72
  • 附录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惠琴;大棚辣椒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J];植物医生;2000年05期

2 刘雪敏;秋延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安徽农业;2001年09期

3 叶琪明,方华平;辣椒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J];蔬菜;2001年01期

4 王小平,张德咏,刘勇;辣椒病毒病及其防治药剂[J];长江蔬菜;2002年06期

5 常月玲 ,丁存;绿风95预防辣椒病毒病试验[J];河南农业;2002年08期

6 郝海芳;青辣椒病毒病的识别和防治[J];中国种业;2003年06期

7 项田夫,熊继全,庞如龙;延秋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2003年07期

8 马冬菊,董慎成;辣椒病毒病“一三九”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03年01期

9 薛庆华,杨凤梅,王志强;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蔬菜;2003年02期

10 李雪峰,徐加林,别之龙;辣椒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辣椒;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小明;杜昱光;白雪芳;陆海峰;;中科2号防治辣椒病毒病药效试验[A];新世纪(首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技术论坛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兴红;严红;张涛涛;;辣椒病毒病防治新技术[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运勤;吉训聪;肖敏;王健华;;海南岛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的发生调查[A];2005年全国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5年

4 孙红炜;杨崇良;路兴波;尚佑芬;赵玖华;王升吉;;辣椒病毒病化学防治方法研究[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安德荣;孙现超;;3.85%病毒必克防治辣椒病毒病药效试验初报[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雷蕾;林清;吕中华;黄任中;黄启中;史思茹;;重庆市辣椒病毒病毒原种类鉴定及株系确认[A];2005中国植病学会、中国菌物学会北海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强;张春竹;李克梅;楚金平;马建江;罗明;;新疆加工型辣椒病毒病毒源检测和鉴定[A];“创新驱动与现代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从盛;辣椒病毒病的防治[N];河南科技报;2007年

2 记者 高燕 整理;防治辣椒病毒病用药有讲究[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3 何春良;辣椒病毒病的防治[N];农民日报;2005年

4 张传胜;预防辣椒病毒病需从育苗开始[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5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农业局 陈召锋;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方法[N];河北农民报;2006年

6 刘丽;辣椒病毒病如何防[N];农民日报;2014年

7 冯国清;高温干旱严防辣椒病毒病[N];山东科技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傅莉新;辣椒病毒病的症状与防治措施[N];河南科技报;2006年

9 刘丽;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方法[N];陕西科技报;2014年

10 石家庄市无极县农技中心 郄敏茹;咋防辣椒病毒病[N];河北农民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竹青;辣椒病毒病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2 王健华;海南黄灯笼辣椒病毒病病原学及RNAi防控策略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洁;海南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及株系多样性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2 陈丽;陕西辣椒病毒病毒原鉴定及化学防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娟娟;石河子加工辣椒病毒病的调查与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4 奚庆;陕西线辣椒病毒病毒原鉴定及抗病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黄娅;重庆辣椒病毒病的病原鉴定及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构建[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海南辣椒病毒病病原种类及株系多样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0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260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5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