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地区种植面积变化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4 13:21
“三农三牧”作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关于推广高质量农业生产模式的重要指示,创新北方农牧交错带种养结合新模式,着力推进粮改饲发展新型畜牧业。近年来内蒙古在实行草原生态与饲料地建设、开展草牧业试点政策多措并举的背景下,农牧业的发展方向尤为重要。因而研究如何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与农牧民收入,对于实现内蒙古牧区生产与生态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内蒙古粮食直接补贴和生态草牧业政策的发展情况。其次以呼伦贝尔、科尔沁草原、乌兰察布、鄂尔多斯、锡林郭勒以及阿拉善地区六大草原地区为研究区域,以粮食播种与发展生态草牧业代表草原地区种植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两种集约化利用方式,分析2000年至2017年各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情况。并结合气象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一步以“异方差-序列相关-截面相关”稳健型标准误面板回归模型分析粮食播种面积的增长以及粮食产量的增加是否会提高农牧民人均净收入。研究结果表明:在粮食补贴政策以及草牧业政策的利导因素下,内蒙古草原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以及人工草原面积...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变化
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5图3.2内蒙古粮食产量变化Figure3.2ChangesingrainoutputinInnerMongolia同样,粮食产量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增长快速,特别是在半农半牧业旗县尤为明显,而牧业地区在2013年之后粮食产量小幅度波动,没有出现明显增加等情况。就各区域而言,呼伦贝尔和科尔沁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而乌兰察布地区在2009年之前大幅波动,2009年之后呈现较为稳定趋势,但是仍未明显增加。3.3内蒙古草原建设及草牧业试点政策实施概述3.3.1内蒙古草原建设情况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发展史历经曲折,随着自然与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草原地区由垦荒到退耕,再到现在统筹经济与生态效益,与之伴随的是理论认识的逐渐深化,由最初将经济发展摆在首位,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再到如今兼顾各方推动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李毓堂,2013;宋向阳,2018)。早期由于人口数量激增和生产力的欠发达,以及“以粮为纲”的深刻观念,导致多方压力下施行伐木垦草。期间内蒙古草原出现大规模开垦的现象,大量的草地变为农田,危及草原生态保护。而在“十五”(2001年至2005年)以及“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规划期间,鉴于草原地区面临着沙尘暴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出台了大量关于草原工作的指导政策,重点大多在于保障生态安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政策导向主要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主,建立健全草原产权机制,并实施补奖政策,具体有“草畜平衡”、“退牧还草”、“禁牧封育”、“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草惠牧政策,兼顾草原的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按照“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立足实现农牧民增产增收。具体政策梳理情况(2000年后至今)见下表3.4:表3.42000年来中国草原政?
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82006145.7379.882007127.8073.132008137.8071.112009302.92162.392010438.41190.212011432.18179.852012440.88193.042013332.52186.272014356.00205.212015379.30218.662016385.80182.852017368.54230.52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tj.nmg.gov.cn;截止到2018年,内蒙古草原建设成效巨大。当年完成人工造林31.4万公顷,封山育林超过十万公顷,全年累计造林超过八十万公顷。多措并举,大力开展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林木资源,共计恢复林木面积十余万公顷。综合推进“京津源风沙治理”工程以及“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累计造林面积近20万公顷。2018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2.1%的可喜成效。草牧业试点政策持续推动农牧业发展新模式,集约化的畜牧发展帮助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图3.3内蒙古牲畜数量变化Figure3.3ChangesinlivestocknumbersinInnerMongolia由上图各地区牲畜数量变化情况,在2001年之后,各地区牲畜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科尔沁地区增加态势相对平稳,呼伦贝尔地区牲畜数量波动幅度较大。特别是鄂尔多斯地区,在2012年之后,牲畜数量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J]. 罗丹,陈春良,运启超,罗鹏,常钦.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02)
[2]牧民生计资本对旱灾应对策略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 丁文强,侯向阳,董海宾,李西良,尹燕亭,刘慧慧. 草业科学. 2019(12)
[3]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多尺度动态模拟研究[J]. 陈国平,袁磊,吴晓伟,赵科,谷苗.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4)
[4]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权[J]. 郑振源,蔡继明.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1)
[5]新中国70年粮食安全财政保障政策变迁与取向观察[J]. 赵和楠,侯石安. 改革. 2019(11)
[6]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出让互动影响及区域差异[J]. 王健,王鹏,彭山桂,张勇,吴群. 资源科学. 2019(11)
[7]河南省: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及人地协调性[J]. 韩英奎,张永民. 区域治理. 2019(41)
[8]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J]. 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摆万奇,丁明军,王秀红,阎建忠,许尔琪,吴雪,张炳华,刘琼欢,赵志龙,刘峰贵,郑度. 科学通报. 2019(27)
[9]中国应如何量化选择粮食政策工具?——基于社会总福利最优的决策参数模拟研究[J]. 倪国华,郑风田. 经济研究. 2019(09)
[10]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任梅,王小敏,刘忠梅,刘雷,张文新.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9)
博士论文
[1]干旱与半干旱区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苗百岭.内蒙古大学 2017
[2]可持续生计资本对牧民收入影响研究[D]. 王海春.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3]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效率及政策选择研究[D]. 张明斗.东北财经大学 2014
[4]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叶晗.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5]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 张琳.西北大学 2011
[6]基于气候产草量模型与遥感产草量模型的草地退化研究[D]. 刘及东.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7]面向三维显示的海量地形数据管理及实时交互技术研究[D]. 李德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弹性视角下的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芷铭.内蒙古大学 2018
[2]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率变化及其关联度分析[D]. 黄华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8
[3]内蒙古察右前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D]. 乔佳东.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4]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 林劼.暨南大学 2018
[5]内蒙古牧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D]. 欧孝双.内蒙古大学 2017
[6]内蒙古牧业旗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研究[D]. 韩莫日格.内蒙古大学 2017
[7]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 邓超.福建农林大学 2017
[8]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 张元丽.华中科技大学 2016
[9]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D]. 仵思燃.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5
[10]整治土地的流向与利用效益分析研究[D]. 李小军.南京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84224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变化
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5图3.2内蒙古粮食产量变化Figure3.2ChangesingrainoutputinInnerMongolia同样,粮食产量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增长快速,特别是在半农半牧业旗县尤为明显,而牧业地区在2013年之后粮食产量小幅度波动,没有出现明显增加等情况。就各区域而言,呼伦贝尔和科尔沁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而乌兰察布地区在2009年之前大幅波动,2009年之后呈现较为稳定趋势,但是仍未明显增加。3.3内蒙古草原建设及草牧业试点政策实施概述3.3.1内蒙古草原建设情况内蒙古草原地区的发展史历经曲折,随着自然与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草原地区由垦荒到退耕,再到现在统筹经济与生态效益,与之伴随的是理论认识的逐渐深化,由最初将经济发展摆在首位,到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再到如今兼顾各方推动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李毓堂,2013;宋向阳,2018)。早期由于人口数量激增和生产力的欠发达,以及“以粮为纲”的深刻观念,导致多方压力下施行伐木垦草。期间内蒙古草原出现大规模开垦的现象,大量的草地变为农田,危及草原生态保护。而在“十五”(2001年至2005年)以及“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规划期间,鉴于草原地区面临着沙尘暴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国家出台了大量关于草原工作的指导政策,重点大多在于保障生态安全,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政策导向主要以生态保护与建设为主,建立健全草原产权机制,并实施补奖政策,具体有“草畜平衡”、“退牧还草”、“禁牧封育”、“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草惠牧政策,兼顾草原的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按照“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立足实现农牧民增产增收。具体政策梳理情况(2000年后至今)见下表3.4:表3.42000年来中国草原政?
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82006145.7379.882007127.8073.132008137.8071.112009302.92162.392010438.41190.212011432.18179.852012440.88193.042013332.52186.272014356.00205.212015379.30218.662016385.80182.852017368.54230.52数据来源:内蒙古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tj.nmg.gov.cn;截止到2018年,内蒙古草原建设成效巨大。当年完成人工造林31.4万公顷,封山育林超过十万公顷,全年累计造林超过八十万公顷。多措并举,大力开展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林木资源,共计恢复林木面积十余万公顷。综合推进“京津源风沙治理”工程以及“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累计造林面积近20万公顷。2018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2.1%的可喜成效。草牧业试点政策持续推动农牧业发展新模式,集约化的畜牧发展帮助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图3.3内蒙古牲畜数量变化Figure3.3ChangesinlivestocknumbersinInnerMongolia由上图各地区牲畜数量变化情况,在2001年之后,各地区牲畜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科尔沁地区增加态势相对平稳,呼伦贝尔地区牲畜数量波动幅度较大。特别是鄂尔多斯地区,在2012年之后,牲畜数量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聚焦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J]. 罗丹,陈春良,运启超,罗鹏,常钦.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02)
[2]牧民生计资本对旱灾应对策略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 丁文强,侯向阳,董海宾,李西良,尹燕亭,刘慧慧. 草业科学. 2019(12)
[3]滇中城市群土地利用空间多尺度动态模拟研究[J]. 陈国平,袁磊,吴晓伟,赵科,谷苗.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4)
[4]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保障: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权[J]. 郑振源,蔡继明.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1)
[5]新中国70年粮食安全财政保障政策变迁与取向观察[J]. 赵和楠,侯石安. 改革. 2019(11)
[6]地方政府新增建设用地出让互动影响及区域差异[J]. 王健,王鹏,彭山桂,张勇,吴群. 资源科学. 2019(11)
[7]河南省:城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及人地协调性[J]. 韩英奎,张永民. 区域治理. 2019(41)
[8]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J]. 张镱锂,刘林山,王兆锋,摆万奇,丁明军,王秀红,阎建忠,许尔琪,吴雪,张炳华,刘琼欢,赵志龙,刘峰贵,郑度. 科学通报. 2019(27)
[9]中国应如何量化选择粮食政策工具?——基于社会总福利最优的决策参数模拟研究[J]. 倪国华,郑风田. 经济研究. 2019(09)
[10]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任梅,王小敏,刘忠梅,刘雷,张文新.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9)
博士论文
[1]干旱与半干旱区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苗百岭.内蒙古大学 2017
[2]可持续生计资本对牧民收入影响研究[D]. 王海春.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
[3]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效率及政策选择研究[D]. 张明斗.东北财经大学 2014
[4]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 叶晗.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5]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 张琳.西北大学 2011
[6]基于气候产草量模型与遥感产草量模型的草地退化研究[D]. 刘及东.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7]面向三维显示的海量地形数据管理及实时交互技术研究[D]. 李德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弹性视角下的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张芷铭.内蒙古大学 2018
[2]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效率变化及其关联度分析[D]. 黄华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8
[3]内蒙古察右前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D]. 乔佳东.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
[4]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 林劼.暨南大学 2018
[5]内蒙古牧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D]. 欧孝双.内蒙古大学 2017
[6]内蒙古牧业旗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研究[D]. 韩莫日格.内蒙古大学 2017
[7]农村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 邓超.福建农林大学 2017
[8]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 张元丽.华中科技大学 2016
[9]内蒙古农村金融发展与农牧民收入增长的关系研究[D]. 仵思燃.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5
[10]整治土地的流向与利用效益分析研究[D]. 李小军.南京师范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84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28422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