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类型地表水分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8 20:07

  本文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类型地表水分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物结皮是由微生物、藻类、地衣、苔藓等隐花植物及其分泌物与土壤表层颗粒胶结在一起形成的有机类多细胞复合体。它广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其分布面积达到该地区生物覆盖物的40%以上。生物结皮出现后,由于大气沉降、沙区植物的根系作用促使了生物结皮的进化,其对该地区土壤的生态作用、生物圈的动植物生存环境、地区水文交换作用和地质元素循环过程,及沙漠地带、荒漠化区域的环境优化进程均产生重要的影响。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类型生物结皮的水分特性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此类资源的发展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以毛乌素沙地南缘发育良好的生物结皮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吴永胜博士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退化草地生物土壤结皮水文效应的研究》,通过野外连续监测、降雨模拟实验及实验室测定分析,分析了不同种类生物结皮对地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降雨对不同地表土壤的水分补给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生物结皮与土壤水的相互影响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裸沙相比,3种生物结皮地表土壤中增加了粉沙和黏粒含量,裸沙的中沙和细沙含量占粒径范围的90.86%;浅灰色藻类结皮的中沙和细沙含量占82.99%;黑褐色藻类结皮的中沙和细沙含量占80.38%;藓类结皮中沙和细沙含量只占49.75%,其中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与苔藓结皮粉沙的百分含量分别增加了1.91%、1.37%、15.08%,苔藓结皮中增加了黏粒含量,约2.22%;生物结皮存在影响了地表土壤的饱和持水量,表现为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苔藓结皮;不同类型生物结皮间土壤容重有差异,垂直分布上,土壤容重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表现为递增趋势。同一深度处,四者之间的土壤容重大小趋势为:裸沙黑褐色藻类结皮浅灰色藻类结皮苔藓类结皮。2.在0-5 cm土层中,裸沙的含水量分别是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苔藓类结皮的1.25倍、1.41倍、1.21倍。在5-10 cm土层中,裸沙的含水量分别是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苔藓类结皮的1.56倍、1.57倍、1.86倍。在10-20 cm土层中,裸沙中含水量是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苔藓类结皮的1.52倍、1.56倍、1.27倍。不同类型地表的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基本维持不变。不同类型地表的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增加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生物结皮区域水分特征常数均大于裸沙。3.降雨后,各深度处土壤水分含量与生物结皮种类、发育程度、下层土壤质地、理化性质相关。10 cm土层深度处,土壤持水性能强弱及含水量大小为:苔藓类结皮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藻类结皮土壤持水性能最低,苔藓类结皮土壤持水性能最强,为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的1.02、1.1、1.35倍。水分入渗性能强弱与结皮发育程度相关,不同生物结皮间在不同深度处入渗性能强弱不一。4.不同类型地表的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0-60小时时间段内随时间变化均为先增加后减少。20 cm土层处降雨后12 h时含水量变化明显。裸沙含水量为降雨前的1.5倍;浅灰色藻类结皮为降雨前的1.4倍;黑褐色藻类结皮为降雨前的1.28倍;苔藓类结皮为降雨前的1.33倍。5.不同类型地表持水性能有差异,持水性能由弱到强依次是裸沙、浅灰色藻类结皮、黑褐色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不同类型生物结皮样地持水性能分别是裸沙的1.3、1.7和2倍,不同类型生物结皮的持水性随结皮的发育呈增加的趋势。不同类型地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呈“S”型分布,不同类型地表吸湿过程较脱湿过程具有显著的滞后性。v-G模型参数能较好的拟合实测数据,拟合系数均小于0.009,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此地区土壤,可用于模拟水分特征曲线。
【关键词】:生物结皮 v-G模型 水分特征曲线 水分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综述12-21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9
  • 1.3 研究目的、意义19-21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21-28
  • 2.1 研究区概况21
  • 2.2 研究内容21-22
  • 2.3 研究方法22-27
  • 2.4 技术路线27
  • 2.5 数据分析27-28
  • 第三章 不同类型地表对下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28-45
  • 3.1 毛乌素沙地南缘生物结皮生态组分28-29
  • 3.2 不同类型地表对土壤粒径的影响29-30
  • 3.3 不同类型地表对土壤容重的影响30-32
  • 3.4 不同类型地表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影响32-35
  • 3.5 不同类型地表对土壤水分特征常数的影响35-40
  • 3.6 不同类型地表对土壤养分的影响40-43
  • 3.7 回归分析43-44
  • 3.8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不同类型地表土壤持水能力及水分动态变化45-53
  • 4.1 不同类型地表土壤含水量随降雨后时间变化效应45-49
  • 4.2 不同类型地表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变化效应49-51
  • 4.3 本章小结51-53
  • 第五章 不同类型地表水分特征曲线53-65
  • 5.1 生物结皮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研究目的、意义53-54
  • 5.2 不同类型地表水分特征曲线结果与分析54-62
  • 5.3 不同类型地表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影响因素62-64
  • 5.4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与展望65-68
  • 结论65-66
  • 展望66-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2
  • 作者简介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2-73
  • 附表73-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红;吴波;;油蒿与臭柏沙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张侃侃;卜崇峰;高国雄;;黄土高原生物结皮对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1年05期

3 郭建芳;徐杰;闫彩霞;;生物结皮影响下土壤水分效应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2年01期

4 吴丽;张高科;陈晓国;兰书斌;张德禄;胡春香;;生物结皮的发育演替与微生物生物量变化[J];环境科学;2014年04期

5 熊好琴;段金跃;王妍;张新时;;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对水分入渗和再分配的影响[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4期

6 张军红;;毛乌素沙地油蒿群落生物结皮的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4年03期

7 李守中,肖洪浪,宋耀选,李金贵,刘立超;腾格里沙漠人工固沙植被区生物土壤结皮对降水的拦截作用[J];中国沙漠;2002年06期

8 明姣;赵允格;许明祥;杨丽娜;王爱国;姚春竹;;黄土丘陵区不同降水量带生物结皮对土壤氮素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年01期

9 玛伊努尔·依克木;张丙昌;买买提明·苏来曼;;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中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季节变化[J];中国沙漠;2013年04期

10 张军红;吴波;;油蒿群落生物结皮对降水入渗过程的影响[J];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彦敏;陕北黄土生物结皮种群特征及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建芳;库布齐沙地生物结皮与环境水因子的相互作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类型地表水分特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351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3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