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福州市现代居住小区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1 12:01

  本文关键词:福州市现代居住小区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居住小区绿化作为城市绿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提高城市绿量、美化城市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居住小区植物群落特征及其景观效果是判断居住小区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居住区绿化从早期简单的植树绿化,逐步发展到重视植物的配置,我国居住小区里的植物造景呈现出人性化和生态化两大趋势。许多研究在居住区植物配置及景观规划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目前对福州市居住小区的植物造景、整体规划方面的研究偏多,而建立在植物群落特征全面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研究较少,对福州市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的评价也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这就使福州市居住小区植物造景及景观设计缺乏最基础的科学依据。对此,本文对福州市四个现代居住小区的植物群落的特征及配置情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以期为今后福州市居住小区植物配置及植物群落构建提供参考。本文根据居住小区面积大小、绿地率以及景观特色性等方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居住小区进行样地调查,将居住小区绿地划分为公共绿地、公建附属绿地、宅旁绿地和道路绿地。对居住小区的植物配置方式、群落基本情况、群落物种组成、群落数量特征、植物应用频度及植物生活型组成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和详尽的统计分析。同时从专业和非专业人士的角度对居住小区的绿地植物景观进行了评价。从艺术和生态两个角度对四种不同的绿地植物景观进行探讨,从而得出福州市居住小区不同绿地类型植物景观的差异。研究表明:调查的居住小区中,在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有59科、112属、140种。其中乔木共有71种、灌木种共有41种、藤本4种、草本25种(含蕨类1种)。群落各生活型植物占总种数的比例分别为:常绿乔木50.71%,落叶乔木12.14%,常绿灌木29.28%,木质藤本2.85%,草本17.85%。样地群落中常绿乔灌木植物生活型的种类均较丰富,但落叶树种及藤本应用较少。群落类型方面,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棕榈林、落叶阔叶林,它们占群落类型的比例分别为55.56%,18.52%,25.92%。其中常绿落叶阔叶林应用最多,可见福州市居住小区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地带特性。植物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的总体规律相同,均是乔木层高于灌木层,说明乔木层的群落稳定性高于灌木层。公共绿地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是四个绿地中最高的,公建附属绿地乔木层的物种均匀度和多样性均高于宅旁绿地,道路绿地的物种多样性最低。福州市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目前存在景观季相变化不明显,配置方式单一,景观雷同缺乏特色等问题。景观视觉效果研究方面,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对于居住区园林景观的满意度评价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公共绿地的景观效果最好,道路绿地的景观效果最差。结合因子分析可知,福州市居住小区植物景观效果由四个潜在因子组成。由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可以看出公共绿地的得分最高,道路绿地最低。
【关键词】:居住小区 植物群落特征 植物配置 景观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5.12;S688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第一章 绪论14-25
  • 1 相关概念14-15
  • 1.1 植物群落14
  • 1.2 植物景观14
  • 1.3 植物配置14
  • 1.4 景观评价14-15
  • 2 国内外研究概况15-21
  • 2.1 植物群落研究进展15-16
  • 2.2 居住小区植物景观研究概况16-18
  • 2.3 国内外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研究概况18-20
  • 2.4 近年关于福州市居住小区绿地植物景观的研究20-21
  • 3 居住小区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21-22
  • 3.1 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较少21
  • 3.2 乡土植物资源挖掘不够21-22
  • 3.3 绿地布局不合理,绿地分布不均22
  • 3.4 绿化树种简单,配置单调,景观雷同22
  • 3.5 季相变化不明显22
  • 4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22-25
  • 4.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22-25
  • 4.1.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22-23
  • 4.1.2 主要研究内容23-24
  • 4.1.3 技术路线24-25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居住小区的选择25-29
  • 1 福州市自然概况及植物资源25
  • 2 福州市居住小区概况25-26
  • 3 居住小区的选择26-29
  • 3.1 居住小区概况27-29
  • 3.1.1 中庚·国际华府27
  • 3.1.2 三盛国际公园27
  • 3.1.3 三盛托斯卡纳27-28
  • 3.1.4 大儒世家朗园28-29
  • 第三章 居住小区绿地植物群落特征研究29-56
  • 1 研究内容29
  • 2 调查与研究方法29-31
  • 2.1 实地调查29-30
  • 2.2 数据分析30-31
  • 2.2.1 植物生活型组成分析30
  • 2.2.2 植物群落特征指标的计算30-31
  • 3 结果与分析31-52
  • 3.1 植物群落基本概况分析31-37
  • 3.2 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37-42
  • 3.2.1 中庚国际华府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37-38
  • 3.2.2 大儒世家朗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38-39
  • 3.2.3 三盛国际公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39-40
  • 3.2.4 三盛托斯卡纳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分析40-42
  • 3.3 植物应用频度分析42-43
  • 3.4 植物生活型组成分析43
  • 3.5 不同绿地类型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分析43-52
  • 3.5.1 不同绿地类型植物物种重要值43-48
  • 3.5.2 不同绿地类型植物物种优势度指数48-49
  • 3.5.3 不同绿地类型植物物种丰富度49-50
  • 3.5.4 不同绿地类型植物物种多样性50-51
  • 3.5.5 不同绿地类型植物物种均匀度指数51-52
  • 4 结论与讨论52-56
  • 4.1 福州市现代居住小区植物配置现状52-53
  • 4.2 居住小区植物群落结构的基本特征53
  • 4.3 居住小区植物组成的基本特征53
  • 4.4 居住小区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比较53
  • 4.5 居住小区不同绿地类型物种多样性比较53-54
  • 4.6 现有植物群落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54-56
  • 4.6.1 物种组成单一,生活型简单,搭配忽视种群关系54
  • 4.6.2 优化措施54-56
  • 第四章 居住小区植物景观评价56-75
  • 1 研究内容56
  • 2 研究方法56-63
  • 2.1 实地调查56
  • 2.2 问卷调查56-61
  • 2.2.1 SD法问卷调查56-57
  • 2.2.2 非专业人士的调查问卷57
  • 2.2.3 AHP法57-61
  • 2.3 数据分析61-63
  • 2.3.1 SD法数据分析61
  • 2.3.2 非专业人士的数据分析61-62
  • 2.3.3 AHP法数据分析62-63
  • 3 调查结果与分析63-73
  • 3.1 SD法调查结果与分析63-67
  • 3.1.1 SD法分析63-65
  • 3.1.2 因子分析65-67
  • 3.2 非专业人士调查结果与分析67-69
  • 3.2.1 居民调查问卷总体情况分析67-68
  • 3.2.2 不同居住小区居民调查问卷情况分析68-69
  • 3.3 AHP法评价结果与分析69-73
  • 3.3.1 判断矩阵的构建69-71
  • 3.3.2 综合评价结果71-73
  • 4 结论与讨论73-75
  • 第五章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方式研究75-84
  • 1 不同绿地植物配置方式分析75-77
  • 1.1 道路绿地植物配植方式75
  • 1.2 公共绿地植物配植方式75-76
  • 1.3 公建附属绿地植物配植方式76
  • 1.4 宅旁绿地植物配植方式76-77
  • 2 不同绿地植物配置方式优化建议77-84
  • 2.1 道路绿地植物配植方式优化建议及植物景观模式推荐78-79
  • 2.2 公共绿地植物配植方式优化建议及植物景观模式推荐79-80
  • 2.3 公建附属绿地景观植物配植方式优化建议及植物景观模式推荐80-81
  • 2.4 宅旁绿地植物配植方式优化建议及植物景观模式推荐81-82
  • 2.5 立体式植物景观配置优化意见及模式推荐82-84
  • 第六章 结论84-86
  • 参考文献86-92
  • 附录92-118
  • 附表一:福州市居住小区四种绿地类型植物景观评价图像92-103
  • 附表二:居住小区绿化调查问卷103-105
  • 附表三:植物名录表105-109
  • 附表四:公共绿地乔木层植物数量特征表109-111
  • 附表五:公共绿地灌木层植物数量特征表111-112
  • 附表六:公建附属绿地乔木层植物数量特征表112-113
  • 附表七:公建附属绿地灌木层植物数量特征表113-114
  • 附表八:宅旁绿地乔木层植物数量特征表114-115
  • 附表九:宅旁绿地灌木层植物数量特征表115-116
  • 附表十:道路绿地乔木层植物数量特征表116-117
  • 附表十一:道路绿地灌木层植物数量特征表117-11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18-119
  • 致谢11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又宇;;保护、开发、利用好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J];园林科技信息;2001年S1期

2 郑九淼;孙磊;唐宇力;;杭州地区芳香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09年08期

3 兰生葵;易弋;唐献平;程谦伟;陆文科;明樊强;李涛;;芒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及发展对策[J];可再生能源;2010年06期

4 章德根;;《天然食用红色素植物资源开发及其技术研究》通过市级鉴定[J];园林科技信息;1994年01期

5 钦元;;能源新秀——石油植物[J];上海节能;1999年Z4期

6 杨瑞兴;;对天津城市木本植物引种的思考[J];园林科技信息;2005年03期

7 黄祖国;丁昭全;姚军;潘利;潘宜平;蒋太平;武慧贞;施国威;;武汉市植物多样性资源调查及分析[J];园林科技;2006年04期

8 高兆蔚;胡明芳;郑世群;蔡元晃;李玉科;陈尚铨;;福建省野生植物保护与管理学科发展报告[J];海峡科学;2013年01期

9 赵衍宇;;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小区植物配置探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3年02期

10 何定国;张春生;;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杭州植物资源展览馆[J];今日科技;198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雄武;;未来植物的新贡献[A];2009年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潘伯荣;;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学科研究的交叉[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沈观冕;;新疆植物资源与经济植物的分类和利用[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4 陈振德;郑汉臣;李金昌;朱志明;;榧属植物的研究及开发利用[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二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宗玉;许云龙;;国产原料药植物资源[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三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卫明;顾龚平;肖正春;;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理论发展与实践[A];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雷启义;周江菊;;贵州黔东南地区民族植物利用初探[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8 张立实;;我国西部地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究进展[A];四川省营养学会2000年学术会议专题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9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宋玉霞;许兴;曹有龙;马洪爱;;宁夏荒漠野生农药植物[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赛;农大首批植物资源毕业生走俏[N];湖南日报;2009年

2 ;向植物学习 尊敬回馈自然[N];文汇报;2012年

3 戴劲松邋王敏;再变暖,地球植物将大规模灭绝[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金涛 张琴;三峡最大规模植物调查启动[N];经济参考报;2007年

5 王明进;栽培饲用藤灌植物促养羊发展[N];毕节日报;2008年

6 记者 方云静 实习生 薛小明;可食植物资源及活性成分国际研讨会召开[N];新疆日报(汉);2010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黄明钢;深圳植物“家底”摸清[N];深圳商报;2011年

8 北京植物园园长 赵世伟;让植物不再消失[N];人民日报;2011年

9 记者 邵建华 见习记者 戴汇 通讯员 李荣庆;全省首个沿海植物库在盐建成[N];盐阜大众报;2013年

10 ;专家呼吁建立全球植物数据库[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宏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虫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岭;大型草食动物采食对植物多样性与空间格局的响应及行为适应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4 袁祯燕;新疆植物资源评价[D];新疆大学;2008年

5 王天慧;植物表型可塑性及生活史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炜平;植物间地上地下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密度调节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7 韦继光;罗汉松科、山茶科和红豆杉科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的多样性及拟盘多毛孢属分子系统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娇娇;天津港植物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朱钰;基于现实生态位的道路植物景观调查与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3 田磊;古田山5ha样地木本根萌植物影响因子数值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罗成凤;江西武功山山地草甸植物多样性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5 查高德;兰州北山侧柏功能性状的空间异质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郑晓倩;福州市现代居住小区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7 张振琦;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八种植物的资源分配策略及其对氮素水平的响应[D];内蒙古大学;2006年

8 贾芸;亚高寒草甸围封地内共有种在不同群落间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奚蓉;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评价区陆生植物资源现状与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小勇;深圳市常见芳香植物挥发性有机物释放特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福州市现代居住小区绿地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1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441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3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