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POU1F1基因与CAS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兔肉质性状关联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0 07:22

  本文关键词:POU1F1基因与CAS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兔肉质性状关联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POU1F1基因 CAST基因 肉质 关联性分析


【摘要】:垂体特异性转录因子(Pituitary Specific Transcriptiona Factorl, POU1/Pit-1)和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 CAST)在动物体内主要参与肌肉生长过程,因其对肉质性状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被认为是影响动物经济性质的重要候选基因。本试验随机选择天府黑兔、香槟兔、伊拉兔三个品种(系)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了家兔POU1F1基因内含子5,CAST基因内含子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为肉兔早期选种提供可靠的候选基因材料,为肉兔育种提供分子理论基础。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CAST基因内含子5发现了一个变异位点,一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GG,TT和GT)。等位基因T和基因型TT在三个家兔品种中占有优势。卡方检验显示3个肉兔品种未处于哈温平衡状态,分析显示3个家兔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呈中度多态。关联性分析表明,无论是背最长肌还是后腿肌,GT基因型家兔的pH0h和b*0h显著高于TT基因型(P0.05)。对家兔后腿肌而言,携带GT基因型个体的pH24h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家兔背最长肌TT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T基因型(P0.05),而后腿基因型GG肌内脂肪含量最高。(2)在POUIF1基因内含子5发现一个变异位点共3种基因型(CC,TT和CT)。等位基因C和基因型CC在三个家兔品种中占有优势。卡方检验显示3个肉兔品种未处于哈温群体平衡状态,分析显示3个家兔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处于中度多态性。关联性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家兔背最长肌pH (Oh,24h), L* (Oh, 24h), a* (Oh,24h), and b* (Oh,24h)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就家兔后腿肌而言,CC基因型pH值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TT基因型家兔蒸煮损失显著低于CC和CT基因型(P0.05)。TT基因型家兔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CC和CT基因型(P0.05)。CT基因型家兔后腿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CC和TT基因型(P0.05)。(3) POU1F1基因SNP位点与后腿的pH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同时,对家兔背最长肌和后腿的肌内脂肪含量也有显著性影响。CAST基因不同基因型对家兔背最长肌和后腿的pH值无显著影响,但是对肉色有明显影响。(4)对来自三个品种共372只肉兔进行屠宰并测定其主要肉质性状指标,三个品种之间的宰前活重及胴体重差异不显著,通过对不同品种背最长肌及右后腿肌进行pH值、肉色和脂肪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在背最长肌上,刚屠宰时天府黑兔的pH值极显著高于伊拉兔和香槟兔,在右后腿肌上与背最长肌在肉色及脂肪含量上趋势一致,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POU1F1基因 CAST基因 肉质 关联性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2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文献综述10-27
  • 1.1 我国肉兔养殖现状10-11
  • 1.2 兔肉的营养特点11-12
  • 1.2.1 兔肉中含有优质的蛋白质11
  • 1.2.2 兔肉中的脂肪含量和有毒物质含量低11-12
  • 1.3 POU1F1基因的研究进展12-21
  • 1.3.1 POU1F1蛋白的结构13
  • 1.3.2 POU1F1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机制13-14
  • 1.3.3 POU1Fl基因的结构14-15
  • 1.3.4 POU1F1基因遗传突变的研究进展15-21
  • 1.3.4.1 人类POU1F1基因遗传突变的研究进展15-16
  • 1.3.4.2 小鼠POU1F1基因遗传突变的研究进展16-17
  • 1.3.4.3 猪POU1F1基因遗传突变的研究进展17-18
  • 1.3.4.4 牛POU1F1基因遗传突变的研究进展18-20
  • 1.3.4.5 绵羊POU1F1基因遗传变异研究20
  • 1.3.4.6 山羊POU1F1基因遗传变异研究20-21
  • 1.4 CAST基因的研究进展21-24
  • 1.4.1 CAST蛋白的结构21-22
  • 1.4.2 CAST蛋白对肉品质的影响22
  • 1.4.3 CAST基因与肉品质的相关性研究22-24
  • 1.5 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标记(SNP)的概述24-26
  • 1.5.1 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标记(SNP)的简介24
  • 1.5.2 PCR-SSCP技术的简介24-26
  • 1.5.3 几种经典分子标记的比较26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6-27
  • 2 材料与方法27-32
  • 2.1 试验材料27-28
  • 2.1.1 试验群体27
  • 2.1.2 仪器与设备27-28
  • 2.1.3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28
  • 2.1.4 试验主要分子生物学软件28
  • 2.2 实验的方法28-32
  • 2.2.1 引物的设计28
  • 2.2.2 肉质测量的方法28-29
  • 2.2.3 基因组DNA的提取29
  • 2.2.4 DNA浓度和纯度的检测29-30
  • 2.2.5 PCR反应30
  • 2.2.6 PCR产物的检测30
  • 2.2.7 PCR产物的测序30
  • 2.2.8 测序结果的处理30-31
  • 2.2.9 遗传数据处理31-32
  • 2.2.10 数据处理32
  • 3 结果与分析32-42
  • 3.1 三个品种肉兔肉质性状测定结果32-34
  • 3.2 POU1F1基因遗传变异位点检测结果34-35
  • 3.3 POU1F1基因突变位点分析35-36
  • 3.4 POU1F1基因突变与主要肉质性状关联分析36-38
  • 3.5 CAST基因遗传变异位点检测结果38
  • 3.6 CAST基因突变位点分析38-39
  • 3.7 CAST基因突变与主要肉质性状关联分析39-42
  • 4 讨论42-45
  • 4.1 pH对肉质的影响42-43
  • 4.2 肉色对肉质的影响43
  • 4.3 蒸煮损失和肌内脂肪对肉质的影响43-44
  • 4.4 CAST基因和POU1F1基因多态性对其他动物肉质的影响44-45
  • 4.5 不同品种之间肉质差异45
  • 5 结论45-46
  • 6 参考文献46-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贤群,覃矜,SKondracki;品种、性别和饲喂水平对背最长肌脂肪酸成分的影响[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1年01期

2 马文强;冯杰;许梓荣;汪以真;刘建新;;猪背最长肌肌红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甘氨酸铁对其表达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黄金秀;刘作华;杨飞云;叶婷;江山;肖融;;品种、体重和营养对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0年13期

4 虞德兵;熊锴;张宇霞;苇小菲;文平;王林云;黄瑞华;刘红林;;猪IGF2 Intron3 G3072A突变及其在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宋凡;闫冬梅;周淑兰;;猪背最长肌、皮下脂肪及饲料脂肪酸组成的快速测定[J];饲料研究;2011年10期

6 孟质文;张瑞红;安s,

本文编号:705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705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4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