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硕士论文 >

四个源于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稳定品系的染色体结构鉴定

发布时间:2017-09-04 15:12

  本文关键词:四个源于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稳定品系的染色体结构鉴定


  更多相关文章: 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 代换 易位 GISH FISH PLUG


【摘要】: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带来的粮食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培育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是育种的主要目标。然而随着小麦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的遗传基础也越来越狭窄,抵抗生物和非生物的胁迫能力也越来越弱,亟需开发和利用新种质资源以拓宽小麦的遗传背景。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是一种研究较为系统、应用较为普遍的小麦基因源,国内外学者已利用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创制了许多中间材料,为小麦育种作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以四个来源于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TAI7047与普通小麦品种川麦107的杂种后代的稳定品系为研究材料,四个小麦品系分别是13-388、13-420、13-455、14-493,并采用细胞学与分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其染色体组成。其结果如下:1.品系13-388的细胞学鉴定小麦品系13-388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2,减数分裂中期I,其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农艺性状调查表明品系13-388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其平均株高比川麦107高8.5cm左右,平均有效穗数比川麦107多近2个。对根尖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GISH分析表明:品系13-388中有一对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的一对St染色体代换,且其中一对染色体短臂上发生易位,易位片段约为染色体臂长度的80%。具体被代换的染色体是哪一条和易位片段位于哪条染色体上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2.品系13-420的细胞学鉴定小麦品系13-420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2n=21II,未发现单价体和多价体。农艺性状调查发现品系13-420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平均株高比亲本川麦107高约15cm,千粒重比亲本川麦107低9g,平均有效穗数比川麦107多近2个,其他性状无明显差别。GISH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系13-420中,一对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的一对St染色体代换。3.品系13-455的分子细胞学鉴定小麦品系13-455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为2n=21II,没有单价体和多价体。农艺性状调查结果显示13-455平均株高比川麦107高约5cmm,小穗紧密,穗短且小穗数少,平均小穗数比川麦107少3个左右:其他农艺性状与亲本相似。顺序GISH-FISH分析表明小麦品系13-455的1B染色体随体端部发生易位,是一个小片段易位系。PLUG标记分析结果显示:位于1BS.satl 8-0.50-1.00之间的PLUG引物TNAC1001能在小麦品系13-455中扩增出长度分别为650bp和750bp左右的两条与缺体-四体N1B-T1A相同的带纹,说明品系13-455随体端部缺失。品系13-455与中间偃麦草和拟鹅观草在750bp左右均扩增出一条相同的带纹,但未扩增出特异带纹,说明品系13-455中可能含有中间偃麦草1St染色质。4.品系14-493染色体结构鉴定小麦品系14-493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构型为2n=21II,无单价体和多价体,也未发现染色体落后现象。GISH和FISH相结合,结果表明小麦品系14-493中一对4D染色体被中间偃麦草的一对J染色体代换,且品系14-493的一对3D染色体短臂端部发生小片段易位,易位片段约为染色体短臂长的30%。PLUG标记分析显示,引物TNAC1403在品系14-493中扩增出与缺体-四体N4D-T4B相同的带纹,结果表明TNAC1403位于4DL12-0.71-0.86处。综合分析表明品系14-493是一个4D/4J代换,3D端部易位的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易位系。
【关键词】: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 代换 易位 GISH FISH PLUG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51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文献综述11-21
  • 1.1 小麦近缘属物种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11-12
  • 1.2 偃麦草种质的研究和利用12-13
  • 1.3 中间偃麦草的研究13-15
  • 1.3.1 中间偃麦草的生物学特性13
  • 1.3.2 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组成研究13-15
  • 1.3.3 中间偃麦草优良基因向小麦遗传背景中的转移15
  • 1.4 小麦异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15-17
  • 1.5 小麦染色体中外缘染色质的鉴定17-20
  • 1.5.1 形态学鉴定17
  • 1.5.2 细胞学鉴定17-18
  • 1.5.3 生化标记鉴定18
  • 1.5.4 分子生物学标记18-19
  • 1.5.5 分子标记鉴定19-20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0-21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21-28
  • 2.1 试验材料21
  • 2.2 研究方法21-28
  • 2.2.1 根尖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检测21-22
  • 2.2.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22-23
  • 2.2.3 农艺性状考察23
  • 2.2.4 Giemsa C-带23
  • 2.2.5 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23-26
  • 2.2.6 PLUG-PCR反应程序26-28
  • 3 试验结果28-36
  • 3.1 田间性状调查28
  • 3.2 品系13-388、13-420、13-455、14-493的细胞学鉴定28-29
  • 3.3 品系13-388、13-420原位杂交分析29-30
  • 3.4 品系13-455染色体组成分析30-33
  • 3.4.1 品系13-455染色体C带分析30-31
  • 3.4.2 品系13-455 GISH-FISH分析31-32
  • 3.4.3 品系13-455的PLUG分析32-33
  • 3.5 品系14-493结果分析33-36
  • 3.5.1 品系14-493GISH和FISH结果分析33-34
  • 3.5.2 品系14-493的PLUG分析34-36
  • 4 讨论36-40
  • 4.1 小麦-中间偃麦草代换系、易位系和代换易位系的选育36-37
  • 4.2 普通小麦品系中外源染色质的鉴定37-38
  • 4.3 本试验研究材料的应用价值38
  • 4.4 进一步试验38-40
  • 5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8
  • 致谢48-49
  • 附录49-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芳;王北洪;孟林;马智宏;;四种偃麦草光合特性日变化分析[J];草地学报;2005年04期

2 张艳红;易津;;偃麦草属5种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的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07年06期

3 ;优良新草种——毛偃麦草[J];草与畜杂志;1991年01期

4 张力君,,易津,于颖杰,李永昌;偃麦草属4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基本特性[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5 张耿;王赞;高洪文;那潼;郭丹丹;;21份偃麦草属牧草苗期耐盐性评价[J];草业科学;2008年01期

6 李培英;孙宗玖;阿不来提;;偃麦草种质资源外部性状变异及其形态类型的初步研究[J];草业科学;2010年01期

7 闫小丹;李集临;张延明;;偃麦草属遗传资源的应用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6期

8 孙宗玖;李培英;阿不来提;;4份偃麦草资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草地学报;2010年05期

9 张晓燕;毛培春;孟林;张德罡;;毛稃偃麦草染色体核型分析[J];草原与草坪;2011年05期

10 沈季孟,邓景扬;八个不同来源的中间偃麦草的鉴定及其利用[J];北京农业科学;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宏新;毛培春;孟林;;10种偃麦草属植物苗期抗旱性评价[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张国芳;毛培春;孟林;;NaCl胁迫对4种偃麦草属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鲍芫;米福贵;郭淑晶;;三种偃麦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孔令让;;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的遗传研究[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军;长穗偃麦草抗赤霉病基因Fhb7遗传图谱的加密及其标记辅助转移[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郝薇薇;偃麦草属着丝粒序列组成分析及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广谱抗锈易位系的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李培英;新疆草坪用野生偃麦草种质资源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黎明;小麦—中间偃麦草异代换系的选育、鉴定及其遗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5 胡利君;偃麦草染色质向小麦中转移及小麦—偃麦草抗性新种质的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琳;长穗偃麦草高亲和K~+转运蛋白基因EeHKT1;4的克隆及对烟草遗传转化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戴刚;茸毛偃麦草1St染色体上重复序列分析与特异分子标记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成绘;茸毛偃麦草染色质1St和4J~S向小麦中渐渗及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艳芝;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小片段易位的创制、鉴定与基因定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5 徐林涛;小麦—中间偃麦草种质系的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6 毛伟;新疆野生偃麦草种质耐盐性评价及分子标记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7 唐雪琴;来源于中间偃麦草的抗白粉病小麦品系08-723的分子细胞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文静;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08-738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9 王仙;四个源于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杂种后代稳定品系的染色体结构鉴定[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岩;偃麦草非质体蛋白抗冻活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922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7922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