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抗寒性及其对南瓜授粉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华蜜蜂抗寒性及其对南瓜授粉的研究
【摘要】: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mna Fabricius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近几年来随着西方蜜蜂的引入,对中华蜜蜂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保护中华蜜蜂资源对于我国蜂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很多地区中华蜜蜂每年都必须经过严寒的冬天才能生存下来。本实验研究了长沙地区中华蜜蜂的抗寒性,通过对中华蜜蜂越冬前、越冬中与越冬后的强群与弱群的过冷却点与冰点以及越冬中强、弱群游离脂肪含量与自由水含量的测定来探讨蜂群群势的强弱对中华蜜蜂抗寒性的影响;通过对中华蜜蜂强、弱群采集频次以及强、弱群采集蜂最早出巢和最晚出巢时间的差异以及天气晴好时强、弱群出巢频次随外界温度的变化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来探讨蜂群群势的强弱对于中华蜜蜂采集行为的影响,此外还对长沙地区危害中华蜜蜂的主要虫敌害进行了调查采集;通过对4个不同处理区的南瓜授粉以及对4个不同处理区的南瓜进行座果率、单果重、水分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淀粉含量、果胶含量等品质指标的测定来探讨中华蜜蜂对一般农作物的授粉效果。结果表明:无论是越冬前、越冬中还是越冬后中华蜜蜂强群比弱群的过冷却点与冰点都要低,11月份强、弱群过冷却点与冰点存在极显著性差异,1月份强、弱群过冷却点与冰点存在极显著性差异,3月份强、弱群过冷却点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本实验中测得的越冬前期、中期、后期强群游离脂肪含量都比弱群要低,自由水含量强群比弱群要低。本文对湖南农业大学蜜蜂研究所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之间不间断录像资料分析,发现中华蜜蜂采集积极性与蜂群的强弱、温度有一定的关系,强群的采集频次大于弱群,强群采集的时间也比弱群长,而且强群在出巢采集时,其采集频次会快速增加和快速下降;弱群采集频次的增加和下降相对于强群来说都比较缓慢;蜜粉源植物的吐粉泌蜜时间一般都集中在中午,强群采集频次的变化情况表明其可以更好的利用蜜粉源植物的吐粉流蜜期进行采粉、采蜜并完成传花授粉。强、弱群出巢数与温度基本上是成正相关。本文还对长沙地区危害中华蜜蜂的主要虫害、敌害进行了调查,发现主要有小蜡螟、大蜡螟、金环胡蜂、意大利蜂、小黄家蚁、美洲蟑螂、白额高脚蛛、锥腹肖蛸、树麻雀、中华大蟾蜍、青蛙、蹼趾壁虎、蛞蝓等,并对它们的危害程度进行了统计。此外,本文以中华蜜蜂对南瓜的授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个不同处理区中网内隔离无蜂授粉区、网内人工授粉区座果率与网内强化蜜蜂授粉区、蜜蜂自由授粉区座果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单果重上网内隔离无蜂授粉区与其它授粉区有显著性的差异,在水分、总糖、VC、淀粉、果胶的含量上都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中华蜜蜂 抗寒性 采集行为 授粉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91;S897.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3
- 1.1 昆虫抗寒性的研究12-14
- 1.1.1 抗寒性的概念12
- 1.1.2 过冷却概念12-14
- 1.2 昆虫越冬的生理生化机制14-16
- 1.2.1 体内水分与昆虫的抗寒性14-15
- 1.2.2 体内脂肪含量与昆虫抗寒性15
- 1.2.3 昆虫的抗寒物质系统15
- 1.2.4 体内蛋白质、冰核剂等物质与昆虫抗寒性15-16
- 1.3 蜜蜂采集行为的研究概况16
- 1.4 南瓜的研究概况16-19
- 1.4.1 南瓜的分类概况16-17
- 1.4.2 南瓜的分布概况17
- 1.4.3 南瓜栽培学研究概况17
- 1.4.4 南瓜的营养价值与功能概况17-18
- 1.4.5 南瓜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研究概况18-19
- 1.5 应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的研究概况19-21
- 1.5.1 国外应用蜜蜂授粉概况19-20
- 1.5.2 国内蜜蜂授粉概况20
- 1.5.3 蜜蜂授粉增产效果的研究概况20
- 1.5.4 蜜蜂授粉的经济价值研究概况20-21
- 1.5.5 蜜蜂授粉的生态价值研究概况21
-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1-23
- 第二章 中华蜜蜂抗寒性的研究23-28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23-24
- 2.1.1 供试虫源23
- 2.1.2 实验仪器、试剂与用具23
- 2.1.3 实验方法23-24
- 2.2 结果与分析24-26
- 2.2.1 强、弱群过冷却点与冰点的比较24-25
- 2.2.2 游离脂肪含量25
- 2.2.3 自由水含量25-26
- 2.3 结论与讨论26-28
- 第三章 中华蜜蜂强、弱群采集行为的研究28-36
- 3.1 材料与方法29
- 3.1.1 实验对象29
- 3.1.2 主要仪器与用具29
- 3.1.3 主要试剂29
- 3.1.4 实验步骤及方法29
- 3.1.5 数据分析29
- 3.2 结果与分析29-35
- 3.2.1 中华蜜蜂强、弱群采集频次比较29-30
- 3.2.2 强、弱群采集蜂最早出巢和最晚出巢时间的比较30-31
- 3.2.3 天气晴好时强、弱群出巢频次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蜂群各整点5min内的出巢数量)31-32
- 3.2.4 长沙地区中华蜜蜂主要虫害、敌害种类32-35
- 3.3 小结与讨论35-36
- 第四章 中华蜜蜂对南瓜授粉的研究36-48
- 4.1 实验准备工作36-38
- 4.1.1 引种品种36-37
- 4.1.2 试验地点37
- 4.1.3 栽培管理37
- 4.1.4 蜜蜂授粉技术37-38
- 4.2 材料与方法38-42
- 4.2.1 材料38-39
- 4.2.2 仪器与用具39
- 4.2.3 测定方法39-42
- 4.3 结果与分析42-47
- 4.3.1 四个不同处理区座果率的比较42-43
- 4.3.2 四个不同处理区单果重的比较43
- 4.3.3 四个不同处理区水分含量的比较43-44
- 4.3.4 四个不同处理区果胶含量的比较44-45
- 4.3.5 四个不同处理区淀粉含量的比较45
- 4.3.6 四个不同处理区总糖含量的比较45-46
- 4.3.7 四个不同处理区Vc含量的比较46-47
- 4.4 小结与讨论47-48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48-51
- 5.1 结论48-49
- 5.2 讨论49-51
- 参考文献51-58
- 致谢58-59
- 作者简介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新民;;野生中华蜜蜂资源堪忧[J];蜜蜂杂志;2006年04期
2 王凤鹤;杨甫;耿金虎;徐希莲;;北京中华蜜蜂的保护与利用[J];昆虫知识;2007年06期
3 邢汉卿;;浅析湘西地区中华蜜蜂种群锐减的原因[J];蜜蜂杂志;2008年11期
4 孙淑梅;胡箭卫;;科学保护中华蜜蜂[J];中国蜂业;2009年03期
5 葛凤晨;;中华蜜蜂名称文化考[J];中国蜂业;2010年07期
6 聂玉琴;徐学福;董锡玉;;保护长白山中华蜜蜂的探索与研究[J];吉林畜牧兽医;2010年11期
7 ;“家乡美”有奖征文选登[J];中国蜂业;2012年03期
8 王德清;;中华蜜蜂保种措施及方法的探讨[J];现代畜牧兽医;2012年03期
9 郑定国;;中华蜜蜂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年16期
10 王彪;吴宏;苏萍;谢鹤;;谈宁夏中华蜜蜂资源保护与利用[J];蜜蜂杂志;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鹤;;北京中华蜜蜂保护利用之我见[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产品、蜜蜂保护、蜜源与授粉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经翩翩;郑秀娟;周姝婧;徐新建;周冰峰;;中华蜜蜂的分布现状[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7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朱翔杰;周冰峰;吴显达;徐新建;;武夷山中华蜜蜂种群形态遗传分析[A];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周冰峰;朱翔杰;;论中华蜜蜂种质资源的保护[A];中国养蜂学会中蜂协作委员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翔杰;周冰峰;吴显达;徐新建;;岛屿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分化研究[A];中国养蜂学会中蜂协作委员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颜志立;罗岳雄;张学锋;刘丽;;湖北神农架中华蜜蜂考察笔记[A];海峡两岸第四届蜜蜂生物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媛;周冰峰;朱翔杰;汉学庆;吴显达;;福州中华蜜蜂形态遗传分析[A];中国养蜂学会蜜蜂饲养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舟;肖铁光;;中华蜜蜂良种培育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A];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C];2012年
9 巩志宏;胥保华;郭兴启;;中华蜜蜂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和B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于菲菲;胥保华;郭兴启;;中华蜜蜂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0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孙君;桓仁建立中华蜜蜂保护区[N];本溪日报;2011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莫彤;中华蜜蜂迅速消亡之谜破解[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白继开;中华蜜蜂遭遇生存危机[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4 杨国栋;保护中华蜜蜂就是保护生态平衡[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刘艳涛;中华蜜蜂产业急待保护开发[N];农民日报;2012年
6 杨瑛 冯栋 记者 班姣;黄龙县荣获中华蜜蜂之乡称号[N];延安日报;2013年
7 记者 沈洪;中华蜜蜂繁衍保护搭上标准快车[N];中国质量报;2010年
8 记者 王朝霞 实习生 马水娟;我省蜂产业酿造“甜蜜的事业”[N];甘肃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锋;中华蜜蜂铁代谢相关蛋白及蛋氨酸甲基亚砜还原酶B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徐新建;海南岛及其邻近大陆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李志勇;中华蜜蜂卵黄原蛋白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表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朱翔杰;福建及邻近地区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余林生;皖南中华蜜蜂种群数量动态及群体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6 孙汝江;中华蜜蜂表皮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7 张媛英;中华蜜蜂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8 张莹;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乙酰胆碱酯酶生物化学性质比较[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9 李江红;中华蜜蜂(Apis cerana)毒腺cDNA文库的构建及主要毒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兆英;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脑部胚后发育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相关受体的表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三省;杀虫剂对中华蜜蜂解毒酶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孟娇;中华蜜蜂Malvolio基因在内勤蜂和采集蜂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徐新建;陕甘宁中华蜜蜂种群遗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4 宾先丽;重庆地区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形态和线粒体DNA多样性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5 宋昌云;中华蜜蜂抗寒性及其对南瓜授粉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6 薛菲;中华蜜蜂抗螨相关基因筛选及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7 李志勇;长白山中华蜜蜂地理种群分化与线粒体DNA分子特征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徐舟;中华蜜蜂良种培育及其主要天敌调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9 黄思思;皖南山区中华蜜蜂遗传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10 董晓;中华蜜蜂蜂王交配频率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96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yanjiusheng/79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