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格助词的无形化及其原因
本文关键词:日语格助词的无形化及其原因
更多相关文章: 格助词的无形化 分裂句 基本格成分 非基本格成分
【摘要】:日语句子中格助词的无形化主要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格成分作主题时,一种是格成分作分裂句的述题时。本文主要讨论后一种情况的格助词无形化的条件以及影响格助词无形化的原因。通过讨论发现,格助词的无形化取决于该格成分的类型,基本格成分的格助词都可以无形化,而非基本格成分的格助词都不能无形化。影响格助词无形化的原因有格成分类型的转化、不同基本格成分的词汇选择与省略、说话人的表达意图等。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分类号】:H36
【正文快照】: 1. 格助词的无形化现象 格助词的无形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助词的省略。这里说成“无形化”而不用“省略”的说法,主要是表示格助词虽然在形态上没有标志,但是仍然具有语法功能的意思。能有格助词无形化现象发生的当然都是格成分,主要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格成分作主题时,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访泽;日语分裂句的类型及其特点[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郝莉菱;;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四)——以味觉活动的「感じル」句为例[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2 陈访泽;日语教学中的主语问题[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年01期
3 郝莉菱;;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三)——以触觉活动的「感じル」句为例[J];群文天地;2012年22期
4 陈访泽;日语分裂句的成立与非格成分[J];现代外语;2000年02期
5 郝莉菱;;日语教学中的认知语言学——以视觉活动的「感じル」句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1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燕;日语“格”认知[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鑫民;英语分裂句的功能研究述评[J];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04期
2 张全聪;英语分裂句的比较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5期
3 项志强;科技英语wh型分裂句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1996年04期
4 张素英;分裂句浅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曾利沙;关于英语分裂句的几个问题[J];外语学刊;1989年03期
6 刘耀武;一种句式的五种观点——“鳗”句论战的始末[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6年02期
7 晓娟;;多重意义的格助词“で”[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7年04期
8 王禾;关于格助词‘に’的使用方法[J];日本医学介绍;1988年01期
9 程放明;;根据后续动词看表示原因、理由的“”和“ご”[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0年02期
10 陈雨贤;试论格助词“が”试论格助词“が”[J];外语学刊;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忠;李保利;俞士汶;兰措吉;;基于格助词和接续特征的藏文自动分词方案[A];第一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才智杰;索南仁欠;;藏文分词算法研究[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玉忠;;信息处理用现代藏语词语的分类方案[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任福继;范莉馨;;基于家族模型的日中机器翻译系统[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分册·上册)[C];1992年
5 江涛;于洪志;李刚;;基于藏文网页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三卷)[C];2008年
6 屈六生;;一部独具特色的清代满语语法著作——评述《清文虚字指南编》[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四辑)[C];1994年
7 春花;;论赛尚阿纂《蒙文指要》[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才让加;吉太加;;基于藏语语料库的词类分类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才让加;吉太加;;藏语语料库中词性分类代码的确定[A];中文信息处理前沿进展——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五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李学智;;《清文启蒙·清文助语虚字篇》补缀札记[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钢楚伦;汉语空间介词与蒙语相应表达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唐均;苏美尔语的格范畴[D];北京大学;2008年
3 申敬善;现代汉语“在”字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李洁;汉藏语系语言被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费惠彬;汉日话题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杰;处置范畴汉日语序对应关系之类型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D];山东大学;2008年
8 李泰洙;《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丹阳;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分裂句/假分裂句对比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2年
2 王贵;关于日语分裂句中焦点形式的考察[D];湖南大学;2005年
3 李晓娜;论日语的名词句[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李倩;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英语分裂句[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沈旭映;格助词“へ”的意义用法及其它[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6 高晓微;IT-分裂句在航海英语中的量化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7 赵鑫;格助词二和广的典型性意义[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刘慧娟;从焦点的观点看汉语中的分裂句和准分裂句[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9 达琼;探析汉藏翻译中的连词与格助词的作用[D];西藏大学;2009年
10 许常玲;关于现代日语中ソ系列接续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65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165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