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中国日语学习者“回问”会话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19 16:31

  本文关键词:中国日语学习者“回问”会话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回问” 交际策略 中国日语学习者


【摘要】:在与人的交流特别是使用外语进行的沟通中,“回问”策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对于听话者正确把握说话者的意思起到积极的作用。灵活使用“回问”能使对话进行得更加顺畅,听上去更加清晰易懂。但是,外语学习者们仍处于语言学习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而用不好、用不恰当“回问”。 目前为止,已经有相当数量的研究关注日语学习者的“回问”策略的使用情况,然而还不曾有哪项研究是针对中国人的。本论文试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调查并掌握其使用“回问”策略的基本情况。研究中考虑到由学习环境不同而带米的影响,笔者将学习者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为在日本生活的中国日语学习者,第二类为在中国国内的学习者。并分别通过语料库和采访的形式对其中出现的“回问”进行了收集。然后,笔者对收集到的“回问”进行了意图和形式上的分类,分别观察了初、中、高、超级(以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习者的使用情况,并且.考察了“回问”意图与“回问”形式之间的关联。 结果表明,两方面的中国学习者在“回问”的使用上既存在共同之处又有所不同。共同点有如下几点。其一,“回问”随着学习者的日语能力的提升而逐渐减少;其二,日语能力越高,所使用的“回问”传达的意图越明确,一般是一种“回问”形式对应一种目的,且在形式的选择上更加适当。其中使用率最高也最易成功的是“理解确认”;其三,不同的学习者对“回问”怀有不同的态度,有人爱用,也有人回避使用甚至完全不用。最后,双方学习者在使用“回问”时的迥异之处在于人均使用的数量,中国国内的学习者比在日本的学习者用得更多,且在学习日语的早期,倾向于用中文表达一些“回问”。 最后,笔者提出了“回问”指导的必要性,认为应该有意识地对学习者进行相关训练,并在日语学习的早期引入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荣娟;正确认识英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曾晓青;;浅谈汉语对日语“テイル”习得的影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5期

3 周建华;;谈谈日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4 韩晓燕;论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J];呼兰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5 美国心理学会教育事务局专门小组 ,盛群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心理学原理——重构和改革学校的架构[J];远程教育杂志;2003年06期

6 Richard M.Felder;柳琳;;学习风格与策略[J];英语沙龙(实战版);2006年02期

7 王展;网络环境下教师指导与学习者自学能力的培养[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8 王蓉;DRTA与阅读教学[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9 张冬钦;体验《大学体验英语》的新理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6期

10 陈纪梁,陶伟;评介《论以语言学习者为中心》[J];外语界;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邓丹;;美国学习者汉语复合元音的偏误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蘅;程晓堂;;英语学位论文中转引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斌;马志成;;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喜童;;创新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6 解迎刚;王志良;;学习者情绪空间定义及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傅文录;;火神派学习三点体会[A];2009上海·第三届扶阳论坛暨扶阳学派理论与临床应用培训班论文集[C];2009年

8 于战科;陈姝;张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点分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翠玲;安静;郭晓暹;李佳美;杨雯;;运用“模因论”培养学习者语言输出能力的尝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10 杨建华;;墨子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宣心骋;立足学习者全面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N];西安日报;2004年

3 夏文杰;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N];中国教师报;2004年

4 周炎根 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马翠莲;我是个学习者[N];上海金融报;2004年

6 项国雄 王佑美;交互媒体与交互模式[N];计算机世界;2001年

7 本报记者  钟伟;四大应用变革策动e-Learning2.0[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兴化市陈堡镇初级中学 马永成;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9 记者 沈祖芸;“随身大学”培养数万“当班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10 方国才;关于学习型学校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军;中国学习者英语型式构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严华;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形容词型式评价取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顾姗姗;负反馈、修正后输出、注意和感知对外语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6 杨柳燕;交替传译学习者英语口译产出的流利性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顾伟勤;语言输入、交互和二语学习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朱晓申;大学英语成功学习者综合培养路向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10 杨晋;母语者和学习者汉英语韵律发声双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蓝;中国日语学习者“回问”会话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媛媛;关于日语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现实状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党翠;韩国汉语学习者畏难情绪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健;基于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协同学习任务生成模型[D];燕山大学;2010年

5 王颖;试议学习者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6 龙居洋;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学习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旭;汉语学习平台中基于BIRCH聚类的用户个人信息分组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曾曦;匈牙利汉语学习者现状分析与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林;汉语国际推广网络平台策划[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匡哲君;基于FP点击流跟踪的汉语学习者个性化分组算法[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8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308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1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