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高学历日语学习者的否定句语调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01:12

  本文关键词:高学历日语学习者的否定句语调实验研究 出处:《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学历日语学习者 否定句语调 音高 音域 时长


【摘要】:中国高学历日语学习者(研究生)和日语母语者生成的日语否定句语调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在否定句的3类不同语调形态中,日语母语者在陈述、疑问和感叹形态的语调音域和时长上都有显著差异;而中国高学历日语学习者则未见差异,亦未能表现感叹语气。汉语中的这3类语调在音域和时长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可见高学历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否定句感叹语调问题并非源于母语负迁移。
[Abstrac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Japanese negative sentence intonation generated by Chinese Japanese learners (graduate students) and Japanese native speakers show that in the three different intonation patterns of negative sentences, the native speakers of Japanese are making statement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onation range and duration between interrogative and exclamatory patterns. However, there are no differences among Chinese Japanese learners with higher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no interjec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range and duration of these three intonations in Chines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negative intonation of Japanese learners is not caused by nega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日语学习者语调的声学分析研究”(8151042001000001)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国语言文学”子课题“汉日语篇功能对比研究”(GDUFS211-1-062)
【分类号】:H369.32
【正文快照】: 0.引言第二语言语调生成的诸多研究显示,在第二语言生成中来自第一语言的迁移或干扰是重要因素。(M ennen,2006)日语语调习得亦然,杨诎人(2010)发现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歧义句语调按汉语方式消歧。杨诎人(2009)对中国大学日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以下称“本科生”)生成的日语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邱忠;;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疑问句语调特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邱忠;;关于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YES-NO疑问句语调特点的成因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6年01期

3 杨诎人;;日语学习者的否定句语调实验研究[J];外语学刊;2009年06期

4 王初明;解释二语习得,连接论优于普遍语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5 许洁萍,初敏,贺琳,吕士楠;汉语语句重音对音高和音长的影响[J];声学学报;2000年04期

6 仲晓波,王蓓,杨玉芳,吕士楠;普通话韵律词重音知觉[J];心理学报;2001年06期

7 杨诎人;;日语学习者的歧义句语调实验研究[J];现代外语;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泰;;聊斋俚曲詈词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2 黄育才;正确看待当前的汉英混用现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侍中;中西思维方式差异说辩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王谦;苏宁;;浅论新时期乡土文学中方言的审美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林芳;荣吉;;论戏剧艺术中的独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李慧;曾智;;试析楼盘广告语对语言得体性原则的偏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7 叶青;;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可及性——“根本差异假说”引起的反思[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武丽华;谈英汉语言中语用得体的文化对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李有华;;了解中西文化差异 提高翻译教学效果[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杨晓黎;鲁迅小说词语的形象色彩义解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冀青;冯保初;李晓红;;创建规范开放的语用环境[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集)[C];2002年

3 苏丹;赵宏_";;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心理因素及其分析[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5 方欣欣;;听力课中引入外来词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实验报告[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彭建武;;连通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对比研究[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7 王韫佳;初敏;贺琳;冯勇强;;语句中双音节韵律词重音感知的初步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蒙兴灿;五四前后英诗汉译的社会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文正;《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春阳;白话文运动的危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4 李贞;《儿女英雄传》的文学语言审美[D];厦门大学;2009年

5 孟令霞;俄语术语的称名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黄碧蓉;人体词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黄友;转述话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郑飞艺;小学语文课程组织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徐波;当代英国海外英语推广的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易花萍;汉语名词陈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芸;背诵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曾红艳;从发生认识学角度阐述汉语中介语建构过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晓玲;新联结主义:二语习得的认知视角[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4 祁凤清;科尔沁汉译蒙古语地名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周蕾;阳村平话人人文特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6 张飞;文学语言的模糊修辞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杜松柏;《红楼梦》对举嵌置式四字格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杜海军;飞白辞格研究[D];温州大学;2009年

9 鲁湘s,

本文编号:1438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438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4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