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NV型复合名词的构词对比——当名词作为动词的必有论元时
本文选题:复合名词 切入点:语义角色 出处:《外语研究》2007年03期
【摘要】:本文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对名词充当动词的必有论元时,日、汉语中NV型复合名词的构词问题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影山的内项复合理论,并发现汉语也符合这个理论。本文还发现内项(受事,对象)与外项(施事)在与动词复合时的生产能力呈现受事施事/对象的现象。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tax and seman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NV compound nouns in Japanese and Chinese when nouns act as the necessary argument of verbs, and verifies the compound theory of internal items in Yingshan. It is also found that Chinese is in line with this theory. This paper also finds that the productive capacity of internal (subject) and external (agent) in compound with verb is the phenomenon of agent / object.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B类)成果,项目编号为JBS06052
【分类号】:H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曙纶;汉语复合名词的语义构成方式[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袁毓林;一个汉语词类的准公理系统[J];语言研究;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储泽祥;;汉语处所词的词类地位及其类型学意义[J];中国语文;2006年03期
2 朱彦;复合词语义的曲折性及其与短语的划分[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1期
3 李安兴;;试用“范畴化的典型理论”探讨进一步改进汉英词典中词目标注词性的问题[J];辞书研究;2006年04期
4 郭曙纶;汉语人名标注及其方法[J];零陵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郭曙纶,吴颖;对动词构词规律的探讨[J];洛阳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杨亦鸣,徐以中;“副+名”现象研究之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2期
7 袁毓林;基于隶属度的汉语词类的模糊划分[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宋春阳;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名+名”逻辑语义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2 延俊荣;给予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仁强;认知视角的汉英词典词类标注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郭宝清;“两典”词类标注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丽;海外华语教材词汇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殷世宇;形容词独立存在的鉴定标准[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4 魏丽琴;英语、日语和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型复合名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莹;名词非范畴化的制约因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袁伟;现代汉语词典标注词性之比较与批评[D];苏州大学;2006年
7 王丹;论“上”在现代汉语中的认知隐喻意义[D];四川大学;2006年
8 欧倩;情态助动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月圆;复合词研究[J];当代语言学;1995年02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戴昭铭;一种特殊结构的名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4 刘大为;认知性辞格与表达性辞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5 唐钰明;定量方法与古文字资料的词汇语法研究[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6 陈瑶;近年来现代汉语复合词结构研究述评[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7 苏新春;关于《现代汉语词典》词汇计量研究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8 袁毓林;论元角色的层级关系和语义特征[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3期
9 孟悦;;目前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外语;1993年01期
10 贾彦德;对现代汉语语义格的认识与划分[J];语文研究;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德熙;;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良玺;现代俄语中“组合复合名词”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3期
2 朱文俊;英语复合名词的发展[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0年04期
3 张娟云;半连写俄语复合名词的变格[J];外语学刊;1981年03期
4 秦秀白;对《英语复合名词的发展》一文的意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81年01期
5 徐明淮;日语复合名词的构成及其新倾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6 马瑞祥;半连写俄语复合名词的语法性属及其运用规则[J];外语学刊;1982年03期
7 王孟包;英语复合名词浅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年02期
8 李宝忠;日语复合名词的构成形式以及“名·动”结构的构词特点[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9 常远;漫谈俄语复合名词的某些特点[J];中国俄语教学;1985年03期
10 李保忠;日语复合名词的构词特点——词构成方法上的内外因素[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庆;;三点感想[A];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材料汇编[C];1990年
2 娄玉娟;;试论提高英语学习效率[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3 陆丙甫;;增加汉字书写系统的语法信息[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扎洛;索南仁欠;;语言信息处理的现代藏语词性分类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吴静;;英/汉语中和动物相关的N+N复合名词的图式化理解[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玉凤 宕昌县旧城中学教师;提高英语单词记忆效率的途径[N];陇南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星;关于现代日语名词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宋美娜;偏正式复合名词的词义与语素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魏丽琴;英语、日语和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型复合名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海霞;复合名词作宾语和状语的条件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晚姑;结构·语义·认知[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沈达正;航天科技英语复合名词及其翻译[D];清华大学;2005年
6 乔会;《儒林外史》量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83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68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