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态和体的研究
本文选题:时态 + 体 ; 参考:《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现代日语时态是以构建句子单位的单词,即(~ル、~テイル)形式和(~タ、~テイタ夕)形式所产生的“非过去—过去”这种相辅相成的对立,来表示的语法(词论)范畴,它是分别表述和发话行为时刻点相比而存在的外在时间关系差异的语法概念。作为单词级别这种语法性对立的时态,是句子级别时态意义的、义务性的核心表达手段与内容,它可以实现指示句子命题和现实之间这种时间关系的陈述性功能。 动词的体和时态在与时间有关联这一点上是相同的,而在是内在性时间还是外在性时间这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本文以构成现代日语时间表达重要手段的时态体系和文段性功能之间的有机关联性追求为目标,主要通过对动词的肯定式「~ル、~テイル、~タ、~テイタ」以及否定式「~ナイ、~テイナイ、~テイナカツタ」的比较研究,来揭示动词终止形的肯定形式的时态与体、否定形式的时态与体、时态·体与时间副词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性。 本文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第1章首先明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对象、方法后,再总结相关先行研究基础上对本论文进行了明确的定位。 第2章首先分别弄明确时态和体的定义,然后再分别对非过去形态的体和时态,过去时态的体和时态进行了研究。 第3章主要是关于否定形式的时态进行了各种探究。 第4章主要从时间副词着手来对时态和体稍微研究了一下。 第5章综合对本论文的综合性考察,总结了研究成果,同时也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
[Abstract]:The modern Japanese tense is a grammatical category expressed in the form of "non-past-past" in the form of constructing sentence units, that is, "non-past" forms and "non-past-past" forms. It is a grammatical concept of the difference of external time rel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speech behavior and the point of speech behavior. As the grammatical opposite tense of word level, it is the core means and content of sentence level tense meaning, and it can realize the declarative function of indicating the tempo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tence proposition and reality. The aspect and tense of verbs are the same in relation to time,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internal time and external tim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ursue the organ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mporal system which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means of time expression in modern Japanese and the function of textual paragraph.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sitive forms of verbs, such as "the positive form" and the "negative form", this paper reveals the tense and aspect of the positive form of the verb's final for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nse and aspect of negative form and temporal adverb. 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In chapter 1, the purpose, significance, object and method of this thesis are defined firstly, and then the position of this paper is clearly defined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advance. In chapter 2, the definition of tenses and tenses are defined, and then the aspects and tenses of non-past forms and past tenses are studied respectively. Chapter 3 mainly discusses the tense of negative form. Chapter 4 mainly studies tense and aspect from temporal adverbs. Chapter 5 synthesizes th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research topics.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维;;云南方言“形+掉”用法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陈殊;;正误辨析[J];时代英语(高三);2007年08期
3 康俊民;;请看Will“将来”展靓影[J];中学英语之友(初二版);2009年01期
4 修旭东;否定形式在句子中表示肯定意义拾零[J];科技英语学习;1994年11期
5 ;信鸽往来[J];中学英语园地(初三版);2002年03期
6 罗燕玲;汉语商务谈判中否定策略的语用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
7 高建平;;英语句中形式上肯定的含义及否定的汉译[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温凤琴;;be going to结构表将来时[J];中学英语之友(初二版);2007年Z2期
9 ;聚焦should和could的“情态观”[J];中学英语之友(初二版);2009年01期
10 季安锋;;预设的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小川;;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薛凤生;;动补结构否定形式浅谈[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林文金;;莆仙方言的选择问句[A];莆仙文化研究——首届莆仙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徐晓晴;;牛津7B第五单元复习课[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周国炎;;布依语比较句的结构类型[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8 张晶;;浅谈交际法语的正确使用[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二期)[C];1993年
9 程书秋;;“V不V”及其相关结构[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10 王岩;;谈谈三字格准固定语[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福义;漫话“有所不为”[N];光明日报;2008年
2 本版编辑 张贵峰 欧木华 秦淮川;允许GDP负增长能否让环保梦想成真[N];中国商报;2006年
3 胡立彪;什么是“过度保护”?[N];中国质量报;2006年
4 黄波;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必要的形式[N];湖北日报;2006年
5 王路;“一‘是’到底”成大道[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周立群;创新宣传教育的内容形式及方式[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3年
7 徐家永;要注意三种特殊否定句的使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8 陈庸;给“排毒养颜”广告“排毒”[N];医药经济报;2003年
9 平舆县二高 张保国;用反证法注意的问题[N];驻马店日报;2005年
10 蒲国良;如何认知社会主义的三个阶段[N];烟台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清国;否定形式的格式制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剑影;现代汉语能性范畴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罗晓英;现代汉语假设性虚拟范畴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陈芙;汉语方言否定范畴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宇凤;汉语语用偏向问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杨洪建;哈萨克族学生汉语否定结构习得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8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闵星雅;助动词“能”和“会”的认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崔维真;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峻绫;汉语中介语否定形式变异的认知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何阮恒娥;汉越否定形式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姜莉芳;居都仡佬语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佟玲;基于两部小说的中英否定形式探析[D];天津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艳;论普通话中表达个人意愿的否定形式[D];暨南大学;2000年
6 佟大明;海事条约英语中的否定[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7 刘爽;日语否定形式的意义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马小里;单音节语气副词+不+VP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乔东鑫;现代汉语否定范畴的语用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莹莹;《金婚》中夫妻间冲突话语的语用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78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187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