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同形词词义差异原因浅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洋;;改变大小写 词义跟着变[J];阅读;2011年Z2期
2 万书言;吴双;;关于日语接头辞“q!·不·非”的异同[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郝芳;;浅议如何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4 费玉华;;优化呈现策略 引导学生有效建构语篇中词汇的词义[J];英语新世纪;2011年02期
5 李秀梅;;谈小学英语词汇的意义教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年07期
6 宋来全;杨忠;;Eye与“眼/目”多义现象的认知对比分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6期
7 曹蕾;;图形联想法巧记一词多义[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4期
8 银庆辉;;词义丰富的have[J];中学英语之友(中旬);2011年07期
9 易书峰;;浅析have to与must的用法区别[J];中学英语之友(上旬);2011年06期
10 孟祥同;;结合阅读真题看英语学习——201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理解题评析[J];考试(高考英语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育林;;认知语境与语篇理解——谈英译汉词义的准确表达[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薛恩奎;易绵竹;南振兴;;俄语动词义素聚合场与组合场的建立[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任江辉;;汉日同形词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敏;;词义模糊与教学(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孙金华;;评《最新英语新词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徐晓荷;;漫谈俄语新词及其出现的特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玉富;;论Эвфемизм[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侯敏;侯敞;;汉英机译系统译文质量的评测[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徐晓荷;;漫谈俄语新词及其出现的特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陈菁;;论英汉词典中语法代码的设置[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窦东友;准确用词四“C”标准[N];文汇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沙青;一部创新求实的工具书[N];云南日报;2006年
3 潮安县古巷镇枫洋初级中学 苏燕芬;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潮州日报;2008年
4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赵念渝;从“金砖四国”看政治翻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湘桥区虹桥职业技术学校 刘雪菲;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探讨[N];潮州日报;2009年
6 张新华 西平县城镇职业高中;如何记忆英语单词[N];驻马店日报;2008年
7 房志城 武都区两水中学教师;谈高中英语课的导入[N];陇南日报;2008年
8 李子林 驻马店高中;英语教学感悟[N];驻马店日报;2008年
9 白银市第一中学 葛文峰;如何积累英语书面表达素材[N];甘肃日报;2008年
10 芦自军 金珍;汉语在英语写作中的误导因素分析[N];伊犁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晨;中国EFL学习者在句子语境中消解词汇歧义的认知模式[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2 张健;传媒新词英译:问题与对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赵伟韬;从双语词典编纂看英汉翻译中的语言不对等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陈建生;英语词汇教学“石化”消解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万玲华;中日同字词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佐藤芳之;日汉同形异义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7 苏祖梅;俄语反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姣;《初级韩国语》的汉字词与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2 何颖;法语同义词辨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范梅;关于现代日语中的“方位词”[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蔡梦祯;汉—越逆序双音节合成词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菊芬;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文化语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金菁琳;从教育的视点看中日同形词[D];湖南大学;2010年
7 么慧君;从跨文化的角度看汉日同形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潇月;关于日中同形词的词义比较[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汝利娜;中日同形词对比及其对日汉语教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冯英;日本留学生汉日同形词学习负迁移情况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653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565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