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对拒绝表达的中日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2:34
   日常生活中,个别情况下并不想接受对方的邀请、提议等,此时可使用直接拒绝明确告诉对方,也可使用间接拒绝的表达方式。“拒绝”这一言语行为,从没有顺从对方愿望这点来说,是侵害对方领域的行为。并且,拒绝表达可能会损害对方的面子,招致对方的不快。因此,为了对方不产生不快的情绪,就需要在如何拒绝上多下功夫。近年,有许多关于拒绝表达的研究,研究多采用会话完成测试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收集语料,针对实际会话中的拒绝表达的研究还为数不多,此外,着眼于性别进行的研究也不多。收集会话的例子,通常通过问卷调查得到或从文学作品中选取例文。但是,近年来从电视剧中选取例文的方法盛行,这是因为电视剧台词主要由口头语言构成,相对于问卷调查或文学作品得到的例文更接近于实际会话。因此,本文从电视剧中选取拒绝表达的台词,将台词进行文字化处理后,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语义公式,着眼于性别进行研究。通过研究,明确汉语和日语拒绝表达因性别而产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拒绝可分为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首先,关于直接拒绝表达,汉语中女性更多使用,而日语中则是男性更多使用。这可能与中国的女性地位高于男性,而日本的男性地位高于女性相关。此外,关于间接拒绝表达的语义公式的使用频度,汉语依次为“理由先行型”、“称呼先行型”、“感谢先行型”、“道歉先行型”,而日语依次为“理由先行型”、“道歉先行型”、“称呼先行型”、“感谢先行型”。汉语和日语中“理由先行型”均使用最多,而使用频度第二的,汉语中是“称呼先行型”,日语中则是“道歉先行型”这可能与汉语中称呼于发达而日语中道歉语发达相关。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序言介绍研究背景第二章先行研究介绍中国和日本对于拒绝表达的先行研究,指出先行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本文的研究视点。第三章关于调查对中国和日本的电视剧进行介绍。第四章调查结果通过考察,明确两国语言中拒绝表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五章结束概括本文的调查结果,指出存在的不足,论述今后的课题。
【学位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H36;H136
【文章目录】:
要旨
摘要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谢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鸣;“2000年日本語教育セミナ一”在京举行[J];日语知识;2000年07期

2 李欣橙;;日本語のアクセン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11期

3 徐锦磊;;テレビと日本語との関わり[J];科技信息;2009年35期

4 孟琳;祝葵;;日中授受表現に思いづいた点についての検討[J];科技信息;2010年31期

5 玉村祯郎;;シ■■ズ日本語教育最前線(1)[J];日语知识;2010年08期

6 玉村禎郎;;シリ一ズ日本語教育最前線(2)[J];日语知识;2010年09期

7 郝春静;王晓琳;马越;靳帆;尹晓棠;;日本語の男女差において日本語教育の概観[J];科技信息;2011年05期

8 黄琴;;日本語教育における異文化の教育についての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5期

9 佐藤暢治;裴麗;;日本語母語話者の幼児·児童は日本語の複合動詞とどのように接しているの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3期

10 岡崎敏雄;;言語生態学と日本語教育の課題——中国語母語話者への日本語教育研究の観点から[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莉莉;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の授受表現の習得につぃて[D];海南大学;2013年

2 冬梅;汉日频度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力;中日言語にぉけゐ同形語の比較研究—同形類義語な中心に[D];河北大学;2014年

4 刘新红;語用論にぉけゐ日本語の「断り」表現―協調の原理と丁寧さの原理に基づき[D];河北大学;2015年

5 张雨晗;中国人日本語学習者の「断り」行動におけるポライトネス·ストラテジー[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白蒙蒙;日本語の移動動詞に関する認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7 赵高佳;从认知角度分析日语动词「うつ」的多义性[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8 王春颖;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中日身体词汇的异同[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刘红燕;日本語敬語の通時的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10 田海兰;中日両国のことわざの对照研究—「猫」を中心に[D];延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0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2880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1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