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动词“来/去”和“行く/来る”的汉日对比研究——基于移动主体人称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2-04 22:35
汉语移动动词"来/去"的使用受表达者何时在何地这一因素影响较大,日语移动动词"行く/来る"的使用受移动主体人称的影响较大。汉语表达者的视点比较固定,大都为表达者说话时所在地点;日语表达者的视点可以随移动主体、表达者何时在何地等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视点较容易移动。汉语移动动词受地点限制比日语大,即汉语的认知场比日语窄,因此汉语较难"自我投射",而日语更容易"自我投射"。
【文章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36(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主观化与主观性表达
2.主观识解和客观识解
3.移动动词“来/去”和“行く/来る”的先行研究
4.“来/去”和“行く/来る”在使用上的差异
4.1 移动主体为表达者
4.1.1 表达者说话时在到达点
4.1.2 表达者说话时不在到达点
4.2 移动主体为第二人称
4.2.1 表达者事件发生时在到达点
4.2.2 表达者说话时不在到达点④
4.3 移动主体为第三人称
4.3.1 表达者事件发生时在到达点
4.3.2 表达者说话时不在到达点
5.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翻译看日汉移动动词「来ゐ/行く」和“来/去”的差异——以译者观察事物的角度[J]. 彭广陆.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04)
[2]从汉日对译看汉日语认知模式之差异——以句式、动词和主语的使用为中心[J]. 盛文忠.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6(03)
[3]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019045
【文章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36(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主观化与主观性表达
2.主观识解和客观识解
3.移动动词“来/去”和“行く/来る”的先行研究
4.“来/去”和“行く/来る”在使用上的差异
4.1 移动主体为表达者
4.1.1 表达者说话时在到达点
4.1.2 表达者说话时不在到达点
4.2 移动主体为第二人称
4.2.1 表达者事件发生时在到达点
4.2.2 表达者说话时不在到达点④
4.3 移动主体为第三人称
4.3.1 表达者事件发生时在到达点
4.3.2 表达者说话时不在到达点
5.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翻译看日汉移动动词「来ゐ/行く」和“来/去”的差异——以译者观察事物的角度[J]. 彭广陆.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8(04)
[2]从汉日对译看汉日语认知模式之差异——以句式、动词和主语的使用为中心[J]. 盛文忠.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06(03)
[3]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 沈家煊.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04)
本文编号:3019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01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