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与接受
发布时间:2021-03-28 13:32
<正>赫姆林·加兰指出:"艺术的地方色彩是文学生命力的源泉,是文学一向独具的特点!"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因民族性、区域性和本土性特征在世界文坛大放异彩。乡土文学透漏出中国文人的乡土情结,讲述了文人当今的生存及精神状况,更是一种之于存在的哲思,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处境1。从鲁迅为对乡土文学进行界定开始,中国乡土就与家国故事、
【文章来源】:南方文坛.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世界文学的椭圆形折射论和翻译操纵论
二、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研究
(一)当代乡土文学在日本译介的系谱
(二)当代乡土作家在日本译介的系谱
三、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在日本的接受
四、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在日本译介和接受的特征
(一)译者和文学界的积极推动
(二)读者关注视角的转变
(三)出版社对中国乡土文学传播的重要推动作用
(四)读者接受中心的翻译方式的变化
五、提升中国文学在日本影响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阎连科《受活》在日本的诠释与受容——基于日译本《愉楽》副文本的分析[J]. 卢冬丽,李红. 文艺争鸣. 2016(03)
[2]“文学中国”、亚洲叙事与想象性阅读:日本学者的莫言研究[J]. 刘成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3]莫言文学在日本的接受与传播——兼论其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J]. 林敏洁. 文学评论. 2015(06)
[4]从“文化”的乡愁到“存在”的乡愁——先锋文学对乡土文学的影响考察之一[J]. 谢有顺. 文艺争鸣. 2015(10)
[5]跨界的阐释:美国当下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研究范式[J]. 陈琳,林嘉新. 中国比较文学. 2015(03)
[6]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焦虑与因应之道[J]. 刘洪涛,谢江南. 对外传播. 2015(06)
[7]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J]. 刘亚猛,朱纯深. 中国翻译. 2015(01)
[8]阎连科作品在法国的推介[J]. 陈丰. 东吴学术. 2014(05)
[9]余华的“卡夫卡主义”——论余华八十年代“先锋时期”的写作观念[J]. 张伟栋. 文艺争鸣. 2014(08)
[10]乡土中国、现代主义与世界性——对80年代以来乡土叙事转向的反思[J]. 陈晓明. 文艺争鸣. 2014(07)
本文编号:3105649
【文章来源】:南方文坛.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世界文学的椭圆形折射论和翻译操纵论
二、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在日本的译介研究
(一)当代乡土文学在日本译介的系谱
(二)当代乡土作家在日本译介的系谱
三、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在日本的接受
四、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在日本译介和接受的特征
(一)译者和文学界的积极推动
(二)读者关注视角的转变
(三)出版社对中国乡土文学传播的重要推动作用
(四)读者接受中心的翻译方式的变化
五、提升中国文学在日本影响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阎连科《受活》在日本的诠释与受容——基于日译本《愉楽》副文本的分析[J]. 卢冬丽,李红. 文艺争鸣. 2016(03)
[2]“文学中国”、亚洲叙事与想象性阅读:日本学者的莫言研究[J]. 刘成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3]莫言文学在日本的接受与传播——兼论其与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J]. 林敏洁. 文学评论. 2015(06)
[4]从“文化”的乡愁到“存在”的乡愁——先锋文学对乡土文学的影响考察之一[J]. 谢有顺. 文艺争鸣. 2015(10)
[5]跨界的阐释:美国当下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研究范式[J]. 陈琳,林嘉新. 中国比较文学. 2015(03)
[6]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焦虑与因应之道[J]. 刘洪涛,谢江南. 对外传播. 2015(06)
[7]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J]. 刘亚猛,朱纯深. 中国翻译. 2015(01)
[8]阎连科作品在法国的推介[J]. 陈丰. 东吴学术. 2014(05)
[9]余华的“卡夫卡主义”——论余华八十年代“先锋时期”的写作观念[J]. 张伟栋. 文艺争鸣. 2014(08)
[10]乡土中国、现代主义与世界性——对80年代以来乡土叙事转向的反思[J]. 陈晓明. 文艺争鸣. 2014(07)
本文编号:3105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310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