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基于礼貌理论对日语缓冲语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02 10:04

  本文关键词:基于礼貌理论对日语缓冲语的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缓冲语 礼貌理论 体恤表现 面子 人际关系保持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它诞生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并随其不断发展。一般来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而且语言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着这个民族的特征。日语也是如此,它作为日本人交流的工具,带有鲜明的日本文化特色。日本人经常在表达自己真正想说的话语前,加入一些给对方心理准备且能使表达更加柔和的话语。特别是在向对方提出请求、表达反对意见以及拒绝对方的场合,如果直接表达倘若会给人带来不快或者造成冷淡等印象时,就会通过“缓冲语”示意柔和与缓解。它的作用就像弹簧垫一样能起到铺垫缓冲的作用,所以被叫做“缓冲语”。虽然这种言语表达方式并非日本独有,也存在于其他言语里,但被使用的程度却远不及日本。可以说,使用“缓冲语”是日本社会交往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语言能力。如果不用“缓冲语”虽不会给内容的传达带来丝毫影响,但是却有可能造成听者的不快。因此,它是一种确保交流顺利进行的策略。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语用学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如招呼、回答、应酬、劝说)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不同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传递出来,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20世纪60年代英国哲学家J.L.奥斯汀和J.塞尔勒先后发表了“语言行为”的理论。由此为开端,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了对语用学的研究。随后,美国语用学家P.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合作原则”的理论,由此语用学从单纯的概念发展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后来,Deirdre Wilson和Dan Sperber两位学者对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进行了批判性地继承,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框架也渐渐清晰了。而礼貌是指对人表示尊敬,在语用学里,它指的是为了使人际关系和谐而采取的社会言语行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被指出并没有把日常生活中的普遍行为都包含进来。人们交流时,很多时候并没有按照“合作原则”的要求来进行,即违反了“合作原则”。而违反“合作原则”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出于礼貌的需要。 在有关礼貌理论的众多研究里,作为代表性研究被很多学者引用同时也饱受批评的要属布朗和列文森的研究了。他们认为人和人交往时有两方面的欲求,并用“面子”一词来比喻。一个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喜爱、赞赏的积极面子;另一个是希望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的消极面子。交往中照顾对方的这两个面子的行为就叫做礼貌策略。而另一个应用格赖斯理论的礼貌研究学者是利奇。他把这个礼貌理论定位在“人与人之间的修辞学”这一框架中,提出了6个礼貌原则。日本学者也把礼貌理论导入了日本人言语行为的分析中。由此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日常的语言运用不单是必要限度的事务性信息交流工具,而是与运用的社会、场所、情况等密切相关的复杂行为。 本论文对“缓冲语”进行了介绍,并系统地阐述了它的功能,以礼貌理论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以礼貌理论为理论根据,尤其是运用礼貌策略,以典型的“缓冲语”为例,具体分析了其中展现的礼貌策略。在此基础上试图分析和解释通过“缓冲语”来达到礼貌效果的究竟。 第一章是概论。在本章,首先对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语言是人类和外界交往时传递信息的工具。但是,为了达成交往目的,往往仅传递信息是不够的。也就是说,运用语言进行交往时,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并且善于使用各种方法。而“缓冲语”这一言语表现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它,可以使交往更加顺畅,以此来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本论文从语用学的观点出发,分析“缓冲语”,以探求如何使用它来展开和谐的人际交往。接着是先行研究。先行研究为两部分,有关“缓冲语”的先行研究和日语界有关礼貌理论的先行研究。通过分析先行研究,找到先行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是对礼貌理论的介绍。要从语用学的层面分析“缓冲语”这一语言现象,有需要对礼貌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礼貌理论主要围绕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利奇的“礼貌原则”,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策略等来展开。本章总结了礼貌理论这一理论框架中的重要理论,为之后的分析打下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对“缓冲语”的介绍。首先,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探讨的“缓冲语”的定义和范围。“缓冲语”是“出现在进入正题或话题部分之前,包含着对听话人的体谅并具有引出正题或话题这一基本功能的表述,其使用与否对后续部分的成立或说话人欲传达的基本信息内容基本没有多大影响。其次,叙述“缓冲语”的分类。它的分类方法众多,本论文根据它在对人交流时所起的作用将其分为六类:分别为表示歉意、理解、谦虚、顾虑、解释说明和提示内容。笔者将通过具体的使用例和分析来加以说明这六个类型,以此阐明“缓冲语”的使用功能。 第四章是对“缓冲语”的理论分析部分。“缓冲语”作为一种语言行为,其使用方法也受礼貌理论制约。例如,“打扰一下”,“不好意思”等,表现了对对方的顾虑,可以看作是消极礼貌的表现。这里虽然没有讲出礼貌词语,但却是礼貌理论的语言表现。本章列举了日语中表示礼貌的“缓冲语”的具体使用例。对于这些例子,笔者始终通过内容判断其是否符合礼貌的用法。本章节,笔者将分别以礼貌理论相关理论研究的三个典型代表,格赖斯的协调原理、利奇的礼仪原则及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的礼貌理论出发来具体考察“缓冲语”的使用例,对“缓冲语”体现礼貌原则这一事实进行论证。 结论部分,对前文所述内容进行归纳,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缓冲语”是出于对听话人的体谅,在正题前使用的具有话题导入功能的语言表达,其使用与否对内容传达没有多大影响,但却对交际目的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第二,“缓冲语”是日语交往中的一种策略,也是日语对话的重要特征。本文根据其在对话中起的作用将它们大致分成六类,分别为表示歉意、理解、谦虚、顾虑、解释说明和提示内容。第三,愉快的交流是实现交际目的的前提。因此,在交往中,向交际的另一方展示礼貌是非常有必要的。“缓冲语”就是展示礼貌的一种语言表现。第四,交往中,人们可以通过“缓冲语”的使用达成交往中的礼貌效果。这要求对话双方在交流过程中留心对方的反应,不断变化展示礼貌的方法,最终实现交际目的。本文明晰了“缓冲语”在社会语言学上、语用论上、甚至日语教育上的研究价值,但是由于资料的局限,论证论据并不够全面充分,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将交往人们的身份地位以及亲疏关系考虑进去,对“缓冲语”进行深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缓冲语 礼貌理论 体恤表现 面子 人际关系保持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6
【目录】:
  • 摘要2-5
  • 外文摘要5-9
  • 目次9-11
  • 正文11-48
  • 附录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谢辞52-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郑平;;浅议Leech的礼貌原则[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2 张国华;;浅析日语礼貌用语的使用与语用学的礼貌原则的关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邝斯琪;礼貌原则的制约与礼貌策略的选择[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4 闵毅;闵平;李连霞;;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及其在现实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3期

5 杜勤;“クッション”型的交际方式——体恤他人的文化心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02期

6 贾丽;;关于日语中的“缓冲语”[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年01期

7 韦少敏;;分析商务日语交际中缓冲语「クッション言処」的使用[J];肇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杨勤;;日语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9 毋育新;郅永玮;;基于话语礼貌理论的日语请求行为研究[J];外语教学;2010年04期

10 胡其林;;礼貌拒绝语:礼貌原则的遵从与合作原则的违反[J];铜陵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慧鑫;日语会话中的前置表达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77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777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8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