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值理论在日语被动句汉译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9-17 22:25
本文关键词:等值理论在日语被动句汉译中的应用
【摘要】: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实践家、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圣经》的翻译实践活动上,创立“等值翻译理论”体系,其中主要包括“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所谓“形式对等”就是指译语与源语在语序、语法等形式方面对等,也就是所谓的逐字翻译。“功能对等”也称“动态对等”,是指翻译中可以改变源语形式,在为了达到译语读者与源语读者信息对等的目的时,可以牺牲部分形式。总之,“形式对等”是指源语在翻译的正确性及合理性上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功能对等”是指译语的接受者与译语的关系在实质上要同源语的接受者与源语的关系一致。奈达的翻译理论不仅在翻译实践方面,在翻译理论方面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奈达为代表的西方诸学者的翻译等值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支撑。 本文首先将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从“概念、句子构造、分类和意义以及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关系”这四方面作为前人研究开始探究。然后基于奈达的翻译等值理论,对日语被动句的汉译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日语被动句是有标的。①谓语动词有一定的被动态,即“れるられる”。②被动句的主语必须是动作的承受方。③被动句的主语用助词“がは”提示,而且有固定的句型构造。这三个条件就是日语被动句的标识。森田良行(1977)将日语被动句的标识归总为10个句型,张正立(1982)也提出6种日语被动句的句型。于此相对,汉语被动句中带有“被(给、叫、让)”等标识的被动句称作有标被动句,于此相反的就称作无标被动句。不受日语和汉语的句型构造不对应影响,等值理论可以实现。 (1)一般日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有标被动句是形式对等的翻译。例如“妹は母に叱られた。/妹妹被母亲批评了。”这个句子一般就直接翻译成以“被”为标识的汉语有标被动句。除了“被”外,还用类似“被……给”、“被……所”的句型。在口语中,“叫、让”也经常代替“被”使用。 (2)日语被动句翻译成汉语的无标被动句时是不完全形式对等。无标被动句是动作的承受方做主语,,但无“被”等标识的句子。具体分为三种:①“太郎はfB々先生にほめられた。/太郎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像这样的受益被动句在翻译时一般用“受到……”;“为……所”来代替“被”。②“奻
本文编号:871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87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