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日语论文 >

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17:01

  本文关键词:中日言语行为差异与心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日对比 心理交际距离 领域大小 限制多少 时间长短


【摘要】: 人与人进行交际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任何人际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受到交际双方文化背景的影响。文化背景不同,建立、保持、深化人际关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要进行交际时或多或少都会感到差异。我们常听中国人说他们要和日本人进行交际时感到别扭,觉得日本人不够热情、很冷淡。我们也常听日本人说他们要和中国人进行交际时感到别扭,觉得中国人不够礼貌、很随便。笔者本人刚来中国还不习惯中国的交际方式时也常感到别扭,总觉得中国人要进行交际时你我之间的距离有点太近。现在已经习惯了,但有时仍然会感到别扭。说“感到别扭”也好,说“距离如何”也罢,中国人和日本人进行交际时双方都会感到一种差异,那么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此项研究就是从这个疑问出发的。 本文将基于BrownLevinson的politeness理论,从“领域大小”、“限制多少”、“时间长短”三个观点入手对中日人际交际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以便探讨交际双方感到差异的根本原因。研究步骤大致如下。 首先,我们以日本人为对象进行一项问卷调查,观察一下他们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有什么样的看法。同时也以中国人为对象进行一项同样的问卷调查,观察一下他们对日本人的人际关系有什么样的看法。我们利用这两项调查结果找出中日之间的差异,对该差异从“心理交际距离”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此得出“领域”、“限制”、“时间”三个观点。 接着,全面介绍BrownLevinson的politeness理论后,基于以往的研究成果重新梳理汉日两语的积极politeness和消极politeness,并分别找出属于这两种politeness的具体表达方式,总结出一个新的politeness框架。我们利用这一新的框架,以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谈话为实证材料,观察一下中日人际交际中各种politeness策略的实际运用情况。 最后,我们探讨汉日指示代词所指范围的差异,还考察中日两国人民要提出要求或请求时所使用的表达方式的差异。对于这种种差异,我们将从“领域大小”、“限制多少”、“时间长短”三个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弄清人际交际中表现在言语行为上的中日“心理交际距离”的差异。
【关键词】:日对比 心理交际距离 领域大小 限制多少 时间长短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36
【目录】:
  • 内容提要4-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选题宗旨8-10
  • 1.2 理论依据10-11
  • 1.3 文献回顾11-16
  • 1.3.1 中日两国围绕Brown&Levinson 的politeness理论的研究.12-13
  • 1.3.2 汉日指示代词对比研究13
  • 1.3.3 心理交际距离研究13-15
  • 1.3.4 称呼研究15
  • 1.3.5 人称代词研究15-16
  • 1.3.6 敬语研究16
  • 1.4 研究范围和内容16-18
  • 1.4.1 领域大小17
  • 1.4.2 限制多少17-18
  • 1.4.3 时间长短18
  • 1.5 研究方法18-19
  • 第二章 调研及其统计分析19-40
  • 2.1 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的看法19-27
  • 2.1.1 调查对象19
  • 2.1.2 调查结果(问卷原本参照附件)19-27
  • 2.2 中国人对日本人的人际关系的看法27-34
  • 2.2.1 调查对象27
  • 2.2.2 调查结果(问卷原本参照附件)27-34
  • 2.3 调查结果显示出来的观点34-40
  • 2.3.1 “领域大小”的观点35-36
  • 2.3.2 “限制多少”的观点36-37
  • 2.3.3 “时间长短”的观点37-38
  • 2.3.4 小结38-40
  • 第三章 POLITENESS40-54
  • 3.1 “POLITENESS”的涵义40-41
  • 3.2 和POLITENESS有关的理论41-52
  • 3.2.1 Lakoff的礼貌理论42
  • 3.2.2 Leech的礼貌原则42-43
  • 3.2.3 Durkheim的礼仪论43-44
  • 3.2.4 Goffman的交际秩序44
  • 3.2.5 Brown&Levinson 的politeness理论44-52
  • 3.3 POLITENESS理论与心理交际距离及“领域大小”、“限制多少”、“时间长短”3个观点的关系52-54
  • 3.3.1 politeness 理论与心理交际距离的关系52-53
  • 3.3.2 politeness 理论与“领域大小”、“限制多少”、“时间长短”3个观点的关系53-54
  • 第四章 汉语和日语的POLITENESS54-98
  • 4.1 积极POLITENESS54-75
  • 4.1.1 汉语积极politeness54-65
  • 4.1.2 日语积极politeness65-74
  • 4.1.3 积极politeness的汉日对比74-75
  • 4.2 消极POLITENESS75-89
  • 4.2.1 汉语消极politeness75-83
  • 4.2.2 日语消极politeness83-88
  • 4.2.3 消极politeness的汉日对比88-89
  • 4.3 实证分析89-98
  • 4.3.1 实证材料和统计方法89-90
  • 4.3.2 统计结果和汉日对比90-98
  • 第五章 “领域大小”的观点98-112
  • 5.1 表现在指示代词上的中日“领域大小”的差异98-103
  • 5.2 与积极POLITENESS 策略7、12有关的、汉语独特的表达方式103-112
  • 5.2.1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非规范用法103-105
  • 5.2.2 “来”、“去”等的用法105-108
  • 5.2.3 “我们”和“咱们”的特殊用法108-112
  • 第六章 “限制多少”的观点112-128
  • 6.1 表现在要求(请求)表达方式上的心理交际距离的“限制”112-117
  • 6.2 与消极POLITENESS 策略1 有关的、日语独特的表达方式117-122
  • 6.2.1 日语有关授受的表达方式118-122
  • 6.2.2 汉日对比122
  • 6.3 与消极POLITENESS策略5有关的敬语的汉日对比122-128
  • 6.3.1 日语敬语的表达方式123-126
  • 6.3.2 汉日对比126-128
  • 第七章 “时间长短”的观点128-139
  • 7.1 汉日有关积极POLITENESS 策略4 的表达方式的差异129-139
  • 7.1.1 称谓(面称)的使用情况129-131
  • 7.1.2 一般称谓131
  • 7.1.3 亲属称谓131-139
  • 第八章 结论139-142
  • 附录142-155
  • up文化理解に暍するアンケ0葕縢,

    本文编号:924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lxszy/924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