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26 09:57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委婉语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大学》 2012年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杨秀秀  

【摘要】:众所周知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指人们在交流中用比较委婉的,曲折的话语间接地表达自己思想的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英语委婉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地被应用,被称之为消除交际障碍和促进交流的“润滑剂”。在交际中使用委婉语能够有效地遮掩一些令听话者感到不愉快、尴尬的、冒犯的或恐怖的话题,而且能够提高交际效果,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多年来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和学者们分别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等角度对委婉语进行了研究。目前,这方面的成果也颇为丰硕。但是其研究的层面仅是局限在词汇层面上,没有对委婉语进行系统的研究。我们知道委婉语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各个民族不同的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然而,我们发现在实际的交流中,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者在交流时对委婉语的使用仍然感到迷惑不解,产生诸多语用失误。因此,对委婉语的研究不能脱离一定的文化因素,更不能脱离一定的语境。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和委婉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委婉语进行实际意义的研究,即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特征,语用功能以及委婉语应用的语用原则。 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导论部分主要讲述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和学者们对委婉语的研究成果,指出其研究局限之处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对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委婉语进行语用研究,从而有利于交际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语用失误,促进交流,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第一章首先介绍委婉语的定义,其中包括著名学者对委婉语所给出的定义,并做详尽的解读,紧接着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委婉语进行重新定义,认为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受语境影响的语用行为。其次,介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委婉语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及语用功能。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包括:民族性、历时性、间接性、模糊性和幽默性。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包括:避免禁忌功能、礼貌功能、遮掩功能、美化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 第三章研究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应用的语用原则。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面子理论。合作原则要求交际者遵循数量的准则、质量的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往的往往不严格遵守合作原则中的这些准则,通常会违反其中的某些准则产生会话含义而达到委婉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委婉语正是通过对合作原则几个准则的违反而实现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使用委婉语的目的就是使对方感到友好、和谐,正是遵循了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揭示了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间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真意,是出于礼貌的。所以说,英语委婉语的运用就是对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对礼貌原则的遵守。 得体是言语交际的最高标准。因此,在交流中说话者要竭力保护自己以及听话者的尊严和面子,否则自己的面子也将受到威胁。为了保全他人和自己的面子,在言语交际中必须讲究语用策略,委婉语的应用正是保留交际双方面子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这部分主要是对前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点出本文的主旨。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在于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英语委婉语进行系统的研究,其实际意义在于对委婉语进行语用的研究能够使跨文化交际者更好地理解以及运用英语委婉语,从而减少语用失误,保障交际的有效进行,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3;H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田九胜;委婉语的语用分析[J];福建外语;2001年02期

2 刘丽智;;委婉语的语用特征与影响因素[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徐海铭;委婉语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4 王维;试论委婉语的三大构造原则及语用功能——中西文化欣赏的又一窗口[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5 徐莉娜;跨文化交际中的委婉语解读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9期

6 伍铁平;从委婉语的机制看模糊理论的解释能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7 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8 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9 彭文钊;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俐,杨军;略论英汉跨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关丽娜;从语用前提对称看等值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刘勃;索绪尔及其现代语言学思想试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4 孙健;;浅谈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5 姚方方;单词的内涵与文化背景的密切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殷莉;从习语中的动物喻体看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周方珠;论社交指示的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10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慧琼;杜建华;;受众为何按照谣言而不是新闻行事?——对2010年两起地震谣言的比较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袁瑛;;刍议侦查语言学[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5 王晓琳;;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孙慧琦;张扬;;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迁移现象[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7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郭素珍;;试论合作原则及其偏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栾育青;;邀请语及应答语的跨文化比较[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10 孙丽;吴小梅;;Meaning and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周芹芹;汉语恭维回应语的社会语言学变异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喆;英语言语幽默的图式特征及解读难题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吴格奇;英汉研究论文中作者身份之构建对比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正辉;委婉语的三维视角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王明亮;人称指示映射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会;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中介语僵化现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许丹;英语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赵才华;会话含义及其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铭;委婉语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2 何兆熊;语用、意义和语境[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7年05期

3 李国南;英语中的委婉语[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4 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5 孔庆成;委婉语言现象的立体透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6 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7 彭文钊;委婉语——社会文化域的语言映射[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孙汝建;委婉的社会心理分析[J];修辞学习;1996年05期

9 吴礼权;论委婉修辞生成的心理机制[J];修辞学习;1998年02期

10 吴松初;中英当代流行委婉语的文化比较[J];现代外语;199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艳平;;英语委婉语赏析[J];考试周刊;2009年18期

2 王康英;;英语委婉语特征刍议[J];考试周刊;2011年13期

3 袁哲;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J];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11期

4 李静;;浅谈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功能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2期

5 潘传发;当代英语中的委婉语初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6期

6 李志明;;英语委婉语面面观[J];大学英语;1993年03期

7 聂尧;孙敏;;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8 金孝柏;;琐谈英语委婉语[J];英语知识;1997年10期

9 梁艳春;;委婉语与含意[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S1期

10 朱新红;英语委婉语探究[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开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意识差异分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刘源甫;;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图式——共性与差异研究[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赵阳;;中西方面子的对比与文化差异[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杨梅;童铸;;中西方文化冲突与奥林匹克运动中跨文化交际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林敏;;普遍性与个性——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李安嫦;李禹;王静;;回顾与展望:跨文化交际在中国的发展——三本外语教学学术期刊的综述[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刘艳秋;;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黄斌;;中国大学课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实用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孙玉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俄语篇章教学[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伟 于晓华 秦静;[N];吉林日报;2010年

2 ;[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戴晓东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靳琰 曹进;[N];光明日报;2004年

5 薛小梅;[N];光明日报;2003年

6 记者李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贾文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8 宫丽;[N];文艺报;2006年

9 金荣渊 美国俄克拉何马大学教授 任瑞阳 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李旭 山西财经大学;[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郭晓川;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恩;论英语课程的文化品格[D];西南大学;2012年

5 贾影;中西认知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王松;跨文化语境下交际顾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綦甲福;人际距离的跨文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秀秀;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2 曹江;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委婉语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高艳军;英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罗勤;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理解口译[D];四川大学;2004年

5 温福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伟;深层文化迁移现象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蒋易;中美非言语交际的比较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臣;谈跨文化交际中的“语境与翻译”[D];中山大学;2010年

9 柴玉炜;跨文化交际中话语风格的性别差异[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俞莲年;口译中文化差异的协调—从跨文化交际角度透视口译[D];厦门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英语委婉语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6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226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1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