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英语论文 >

厚翻译视阈下张谷若译本《还乡》中的汉译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06:01

  本文关键词:厚翻译视阈下张谷若译本《还乡》中的汉译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如今的中国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的文化和思想。随着西方思想的潜入,文学作品也纷至沓来。由于文化、地域的差异,中国的读者只能通过阅读译本才能知晓西方,因此一大批的翻译作品进入家家户户。中国著名翻译家张谷若的作品颇受中国读者的好评,尤其是托马斯·哈代的《还乡》。翻译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纯粹地把源语转化成目的语的过程,而是思想交流、文化传播的过程。而文学翻译更要让读者领略到文学作品中的主要思想及隐含的文化。好的翻译作品的标准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特点,传达原作思想,但是达到此标准并非易事。因为中文和英文是来自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此外,中外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也相差甚远。正是由于两种语言间在语法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间的翻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文化间的翻译,这也使得研究汉译本、英译本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搜集到的文献可知,许多翻译理论也曾对张谷若的汉译本《还乡》进行研究,如生态学理论、目的论、图示理论等,作者认为这些理论都没能突出张谷若汉译本《还乡》的翻译特点。所以,本文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厚翻译来探索研究张谷若的《还乡》。“Thick Translation”这个术语被传入中国后,被译为厚翻译、深度翻译、厚重翻译、丰厚翻译(李红霞,2015),而作者更倾向于使用厚翻译。厚翻译是美国翻译家安东尼·阿皮亚在1993年发表的《厚翻译》一文中提出的理论,从此翻译研究中又增添了一个新术语“厚翻译”。阿皮亚将厚翻译定义为:译者试图通过阐释和评注在语言文化内涵深厚的语境中构建的译语文本,它重视文字意图,强调在翻译中保留源语的特征。同时认为,译语文本包含大量的脚注、译注、说明等注释性文本材料,其目的在于为目标语读者提供背景知识信息,并促进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充分的理解和更深切的尊重,从而引起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关注和兴趣,以收到更佳的鉴赏效果。本文选取托马斯·哈代的作品《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作为个案,从厚翻译角度出发,根据周方珠的厚翻译策略,对张谷若汉译本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厚翻译作为一种策略在张谷若汉译本中的应用。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在张谷若《还乡》汉译本中,出现了哪些厚翻译策略?(2)为什么这些厚翻译策略会出现在张谷若《还乡》汉译本中?本文以描述法分析张谷若译本中的厚翻译策略,以及厚翻译出现在张谷若译本的原因。作者发现在厚翻译策略中,序言、文内释义、脚注三种主要形式均出现在张谷若译本中。首先,序言是出现在汉译本最前面的一部分,在序言中,张谷若介绍了哈代《还乡》的主旨、写作思想的来源和艺术特点以及大致的情节。其主旨是以反映人类在现实生活中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冲突为出发点,以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现代人的烦恼、叛逆与追求为写作思想,哈代通过对形象和结构的精心设计,描写了在爱敦荒原上五个年轻人的复杂爱情。其次,在译本中的文内释义,作者主要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文内注,另一类是文内解释。对于文内注,一般以括号的形式直接添加在文内,内容比较简短。作者将其分成四小类,分别是解释原因、描述动作、描写事物状态和添加所指。对于文内解释的添加,作者将其分成三小类。第一类是对隐含意思的添加,第二类是对句子的添加,张谷若通过增加文本信息补充说明哈代所要表达的含义;第三类是对写作手法的添加,分为添加排比、比喻和拟人,在语言方面尽可能做到结构优美、词藻华丽。最后,就张谷若译本中最突出的脚注,作者根据各类脚注的数量多少依次分为:一是对人名、地名等术语的解释;二是传递各种西方的文化信息;三是体会作者意图;四是帮助目标语读者加深理解;五是引用他人对原作的研究成果;六是对比哈代其他的文学作品;七是解释翻译方法。很大程度上,前序、文内释义和脚注的添加对目标语读者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一方面补充了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欠缺,另一方面,加深了读者对源语文化和《还乡》的理解。随后,作者对厚翻译策略出现在张谷若译本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读者对象、张谷若的翻译思想和文化差异均导致厚翻译策略在张谷若译本中的出现。首先是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当时的旧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对于外国的文化和文学无从知晓;其次是作者心中的读者对象,张谷若始终坚持用通俗易懂、自然的语言为目标语读者,尤其是为知识浅薄的读者提供便利。再次是译者的翻译思想,张谷若认为翻译不再是那种传统机械的字对字、词对词的互译过程,他主张地道的翻译方法,对不可译或难译的部分加注。最后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中国和英国、汉语和英语之间存在着千差万别。基于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在张谷若译本中,厚翻译策略主要体现在前序、文内释义和脚注的形式上。通过分析可得,厚翻译策略出现在张谷若译本中,一方面厚翻译策略丰富了源语文化,补充了中西方间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促进了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并且使读者易于接受译本。综上所述,厚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目标语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减少语言、文化间的障碍,增加目标语读者对源语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本文从厚翻译视阈下对张谷若译本《还乡》进行了分析,发现厚翻译策略主要以前序、文内释义和脚注的形式出现在张谷若译本中,并且作者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读者对象、张谷若的翻译思想以及文化差异讨论了厚翻译策略出现在张谷若译本中的原因。张谷若的译本不仅增加了译本的厚度,更增加了译本内容的可读性,致力于最大限度地保持与重现原作的风姿和色彩,明确了厚翻译适用于张谷若译本中的原因,在实践中为文学翻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者希望此研究能够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厚翻译 《还乡》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4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4-18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4-16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6-17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7-18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8-32
  • 2.1 An Introduction of Hardy’s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18-19
  • 2.2 Translators and Translations of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19-21
  • 2.2.1 Sun Yu and His Translation19-20
  • 2.2.2 Wang Shouren and His Translation20
  • 2.2.3 Wang Zhiguang and His Translation20-21
  • 2.3 Zhang Guruo and His Translation of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21-23
  • 2.4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Zhang Guruo’s Translation of The Returnof the Native23-32
  • 2.4.1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23-25
  • 2.4.2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ema Approach25-27
  • 2.4.3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translatological Approach27-32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32-42
  • 3.1 Overview of Thick Translation32-34
  • 3.2 Principles of Thick Translation34-36
  • 3.2.1 Providing Mutual Cognitive Environment34-35
  • 3.2.2 Unifying the Format and Regulations of Translator’s Annotations35
  • 3.2.3 Supplementing Appropriate Length of Translator’s Annotations in theTarget Text35-36
  • 3.3 Strategies of Thick Translation36-42
  • 3.3.1 Prefaces from the Translator37-38
  • 3.3.2 Additions in Text from the Translator38
  • 3.3.3 Footnotes from the Translator38-42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n Strategies of Thick Translation in Zhang Guruo’sTranslation of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42-78
  • 4.1 Adding Prefaces42-46
  • 4.1.1 Preface for Essence of Hardy’s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42-43
  • 4.1.2 Preface for Origin of Hardy’s Thoughts about Writing The Return of theNative43-44
  • 4.1.3 Preface for Introduction of General Plot in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44-45
  • 4.1.4 Preface for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45-46
  • 4.2 Additions in Text46-58
  • 4.2.1 In-text Annotations46-52
  • 4.2.1.1 Interpretation of Reason47-48
  • 4.2.1.2 Description of Action48-49
  • 4.2.1.3 Description of Situation49-50
  • 4.2.1.4 Additions of Anaphora50-52
  • 4.2.2 Adding Explanation in Text52-58
  • 4.2.2.1 Explanatory Additions of Hidden Meaning52-54
  • 4.2.2.2 Additions of Sentences54-55
  • 4.2.2.3 Additions of Rhetoric Devices55-58
  • 4.3 Adding Footnotes58-73
  • 4.3.1 Footnote for Explaining Terms or Concepts59-60
  • 4.3.2 Footnote for Transferring English Cultural Information60-63
  • 4.3.3 Footnote for Interpreting Intention from Original Author63-65
  • 4.3.4 Footnote for Deep Interpretation for Target Readers65-67
  • 4.3.5 Footnote for Quotation of Other Research Achievements towards OriginalText67-70
  • 4.3.6 Footnote for Comparison between Other Works70-71
  • 4.3.7 Footnote for Translation Strategy71-73
  • 4.4 Reasons of Strategy of Thick Translation Used in Zhang Guruo’s Translation ofThe Return of the Native73-78
  • 4.4.1 Social Ideology73-74
  • 4.4.2 Readership74-75
  • 4.4.3 Zhang Guruo’s Translation Thoughts75-76
  • 4.4.4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s76-78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78-81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78-79
  • 5.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79-80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80-81
  • References81-83
  • 作者简介83-84
  • Acknowledgements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锦华;;《还乡》中神话词语比喻的使用和欣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2 唐美华;;张谷若及其译本《还乡》文献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3 黄荷;胡燕;;重审《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J];文教资料;2009年15期

4 卓芹;;再探《还乡》女主角游苔莎悲剧命运的成因[J];考试周刊;2009年52期

5 马秀丽;;性格决定命运——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J];作家;2009年06期

6 黄锦华;;神话词语和《还乡》的创作与欣赏[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7 杨澜;;回归与走失:《还乡》中主人公命运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赵炜;;想象的他者——浅析《还乡》中的尤苔莎[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叶冬琳;;空间焦虑下的艰难逃离——析《还乡》中游苔莎的反叛命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李迎亚;;性别批评视阈下的《还乡》[J];文学教育(下);2013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琳;《还乡》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超界;《还乡》中的浪漫主义怪诞与狂欢[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3 贾廷伟;《还乡》的原型解读[D];兰州大学;2016年

4 樊致宏;厚翻译视阈下张谷若译本《还乡》中的汉译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纪凡;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D];辽宁大学;2011年

6 刘星娟;《还乡》中尤苔莎悲剧命运的生态批评解读[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郭亚玲;《还乡》所用典故的艺术效果[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孙怡;哈代《还乡》和《德伯家的苔丝》景物描写中的反讽[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9 章湘瑶;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还乡》[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10 李恩宁;论《还乡》中主要人物克林和游苔莎的存在主义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厚翻译视阈下张谷若译本《还乡》中的汉译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63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3363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a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