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比较诗学体系谈中英文诗歌互译及创作的几点思考
本文关键词:基于比较诗学体系谈中英文诗歌互译及创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中英文诗歌互译及创作并非一件易事。若要将诗歌写好、译好,不仅需要译者、诗人自身具备纯熟的文学功底,还对译者、诗人的文化底蕴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能够在中外文学和文化之间切换自如。但即便如此,尤其在诗歌翻译领域,有时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仍旧很难将诗歌翻译得既遵从原著,又易于本国读者理解和接受。再加上,诗歌都是些凝练的文字,这就对译者的翻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比较诗学体系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比较诗学 翻译 创作
【基金】: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访问学者 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比较诗学对于世界诗坛的学术研究而言无疑是巨大的贡献。比较诗学的历史并不久远。法国学者艾田伯于1963年撰写的《比较不是理由》一文中这样阐述道: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入,将不可避免地导向“比较诗学”,这里提及的比较诗学,其原文为“Poetique Compare”,即英文的“C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寻找中西比较诗学的新思路[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1期
2 赵炜;对新世纪比较诗学的展望——谈新世纪比较诗学建设的三项任务[J];昌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孟宪浦;比较诗学会走向“全球性诗学”吗——关于比较诗学终极价值的思考之一[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4 刘耘华;中西比较诗学如何可能?[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蒋艳萍,郑方超;论比较诗学的“比较”内涵[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王向远;比较诗学:局限与可能[J];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7 黄念然;对话:比较诗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维度[J];外国文学;2004年06期
8 郁龙余,刘朝华;比较诗学的名与实[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曾艳兵;论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体系[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谭佳;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瓶颈现象及反思[J];文学评论;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汪洪章 周启超;“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召开[N];文艺报;2010年
2 赵炜;比较诗学的“美学沉思”[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金星;论叶嘉莹的比较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王晓岗;叶嘉莹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邢哲婧;刘若愚和叶嘉莹中西比较诗学视阈之比较[D];河南大学;2012年
4 黄睿;翻译即改写[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钟家军;孟子“知人论世”与丹纳“三因素说”的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6 余承法;释“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64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yingyulunwen/66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