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外语论文 > 小语种论文 >

阿拉伯语隐喻性谚语的认知分析

发布时间:2020-04-28 23:32
【摘要】:谚语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精髓。谚语经过千百年的锤炼,言简意赅,涵盖一个民族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地记录了该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是语言和文化发展的“活化石”。通过研究谚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民族、以及该民族所持的语言。所以,谚语也成为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语言学通常从语用、语义、句法等角度来研究谚语。直到1980年,随着莱考夫(Lakoff)和约翰逊(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By)一书的出版,认知语言学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热点,这也给谚语研究提供了个新的视角。隐喻是人们运用熟悉、具体事物和已有的经验去了解未知抽象事物的认知方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手段。隐喻包括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隐喻过程就是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过程。隐喻的存在取决于始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阿拉伯语谚语作为阿拉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阿拉伯人认知活动的产物,且常常建立在比喻义而非字面意义的基础上,这样就产生了众多的阿拉伯语谚语隐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通过对阿拉伯语谚语隐喻的认知分析,一方面能揭示出隐喻认知机制,另一方面可以总结出阿拉伯语谚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阿拉伯民族思维、认知、性格特征的某些侧面。本文对阿拉伯语谚语所包含的隐喻进行认知分析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解读阿拉伯语谚语隐喻的认知机制;第二,通过对身体、人物、情感、品德等四个方面隐喻的认知分析,总结出阿拉伯语谚语所融合的阿拉伯民族的思维、认知、民族性格特征的某些侧面。本文除绪论和结语部分外,正文共分成四章。分别是身体隐喻、人物隐喻、情感隐喻及品德隐喻。本文采用分析、归纳、演绎三种方法对阿拉伯语谚语进行认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阿拉伯人日常交际中选词遵循“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二、身体器官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存在,由此产生的身体隐喻是阿拉伯人认识其他相对抽象事物的基础,即阿拉伯人的认知方式多为具体事物通过隐喻映射到抽象概念;三、从阿拉伯语谚语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重血缘、重亲情的社会习俗;四、从阿拉伯语谚语中可以看出阿拉伯民族性格的基本特点:坚忍不屈、知足常乐、尚武勇敢等。通过研究阿拉伯语谚语中的隐喻,笔者期望能够在揭示隐喻认知机制的同时一窥阿拉伯民族认知方式、民族性格的某些侧而。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7


本文编号:2643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aiyulunwen/zhichangyingyu/2643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e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